代谢综合征13286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69203546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代谢综合征13286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代谢综合征13286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代谢综合征13286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代谢综合征13286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代谢综合征13286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代谢综合征1328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谢综合征13286(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代谢综合征吉林职工医科大学 吉林卫生学校 临床教研室李国田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 是指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的聚集。它是各种成人代谢病的集结状态,包括:同时具有w中心性肥胖、w糖耐量降低(IGT)、w高血压(Bp14090mmHg)w高甘油三酯血症。w1999年WHO专家委员会对MS作了工作定义:w1.葡萄糖调节受损(FPG 6.1mmolL, 7.0mmolL)或糖尿病(有症状和FPG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正常空腹血浆葡萄糖为3.896.11mmolL)。w2.胰岛素抵抗;w在此基础上,包括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表现。w3.血压14

2、090mmHg;w4.甘油三酯(TG)1.7mmol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 0.9mmolL,女性 1.0mmolL;w5.中心性肥胖:腰臀比(WHR)男 0.90;女 0.85和(或)体重指数(BMR)30;w6.微量蛋白尿(20199 g /min)w胰岛素抵抗(IR) 是MS的重要中心环节,中心性肥胖通过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参与IR的形成和发展。w肥胖症 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遗传易感性、高热量、高脂饮食、体力活动减少等是肥胖的主要原因。w肥胖症 按脂肪组织块的分布,通常分为两种体型。中心性肥胖者脂肪主要分布在腹腔和

3、腰部,多见于男性,又称内脏型、苹果型、男性型。另一类多见于女性,脂肪主要分布在腰以下,如下腹部、臀部、大腿,称为梨型、女性型。苹果型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大于梨型者。w肥胖症患者可因体型而引起自卑感、焦虑、抑郁等身心相关问题。与肥胖密切相关的一些疾病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还可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w(OSA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OSAS患者50有高血压,血压高度与OSAS病程有关。w检测肥胖的指标主要有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w200

4、3年4月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公布中国人的标准是:以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值“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w腰围比腰臀比值更适于检测腹型肥胖。w腰围的测量方法:被测者站立位,两脚分开2530厘米,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棘和第十二肋下缘连线中点。w臀围测量是环绕臀部最突出点测出的身体水平周径。w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以2224为正常范围)。w24超重,28为肥胖。w血压与BMI成正相关,也与腹型肥胖有关。w胰岛素由胰腺的细胞分泌,进入胰静脉和淋巴,又经肝门静脉入肝,然后再进入体循环。被肝、肾、骨骼肌和脂肪组

5、织所摄取。w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是促进供能物质糖在肝、肾、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的氧化利用,糖原合成和转化为脂肪贮存,减少肝脏释放葡萄糖。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对于维持正常代谢和生长是不可缺少的。w胰岛素缺乏时的糖代谢情况正与此相反,在肝、肾、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的氧化利用减少,引起血糖升高,当超过肾糖阈时即出现糖尿。w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均可引起高血糖,糖尿病在发达国家中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w在发病机制上有较强的遗传倾向,加之环境因素的作用,包括人口老龄化、营养因素、中心性肥胖、体力活动不足、都市化程度、子宫内环境、应激、化学毒物等。“节约基因

6、型”在食物充足时,会出现过多能量堆积使人肥胖,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成为诱发糖尿病的潜在因素之一。这两者在2型糖尿病发生前多年即已存在。w胰岛素抵抗(IR) 是指机体对一定量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是必须以高于正常的血胰岛素释放水平来维持正常的糖耐量,表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减退。w由于机体外周组织尤其是骨骼肌(是餐后葡萄糖转移后的主要储存部位)对胰岛素抵抗,导致糖耐量减低(IGT)。w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一次空腹血糖,之后75g葡萄糖粉300ml水5分钟内口服,分别测0.5,1,2,3小时血糖,2小时的血糖测定值w7.7mmolL,为正常糖耐量;w

7、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w11.1mmolL,有症状者考虑糖尿病。糖耐量减低是葡萄糖不耐受的一种类型,现普遍将其视为糖尿病前期。w约有5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IR,尤其是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明显。由于遗传因素,高热量、高脂饮食致营养过剩,都市化生活又使体力活动减少等因素导致中心性肥胖,容易出现IR,IR可引起一系列后果,w由于胰岛素对其靶组织(肝、肾、骨骼肌、脂肪)的生理效应降低,由胰岛素介导下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或储存的效力减弱,同时对肝葡萄糖输出的抑制作用也减弱,肝葡萄糖输出增加,为克服这些缺陷,胰岛细胞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糖代

8、谢正常,但随着病情进展,仍然不能使血糖恢复正常的基础水平,最终导致高血糖。w持续高血糖的刺激促进高胰岛素血症的发展,使胰岛素受体数目下降和(或)亲和力降低,加重胰岛素抵抗,出现临床上的葡萄糖耐量降低,是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是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标志。w近年来认为IR是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生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但是IR是如何导致血压升高,尚未得到肯定解释。多数认为是IR造成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w因为IR主要影响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利用效应,胰岛素的其他生物学效应仍然保留,没有衰减,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会使肾脏水钠重吸收增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动脉弹性减退,从而血压升高。w胰岛素能增加进入脂肪

9、组织的葡萄糖,增加脂肪酸的合成,减少脂肪酸的分解。当胰岛素缺乏时,结果正与此相反,血脂将升高,大量的脂肪酸在肝内分解,产生大量乙酰辅酶A,促进了胆固醇的合成,而肝脏利用胆固醇的能力降低,以致引起高胆固醇血症,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w总胆固醇 (TC)3.10 mmol/L5.23 mmol/Lw5.23mmol/L5.69 mmol/L为边缘升高w5.72 mmol/L为升高w 甘油三脂(TG) 0.30 mmol/L1.70 mmol/Lw1.7 mmol/L为升高w低密度脂蛋白(LDL)1.55 mmol/L3.15 mmol/L为合适范围w3.15mmol/L3.61 mmol/L为

10、边缘升高w3.64 mmol/L为升高 w高密度脂蛋白(HDL) 1.04 mmol/L2.20 mmol/L 为合适范围w0.91 mmol/L为减低w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的弹性减退,外周阻力加大,导致血压升高。进而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加大。w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成正相关,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成负相关。血管影像学检查可能见到大血管壁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w动脉粥样硬化的次要危险因素尚有:肥胖。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迫感者。西方的饮食方式:常进较高热量、含较多动物性脂肪、胆

11、固醇、糖和盐的食物者。遗传因素。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性强、不善于劳逸结合的A型性格者。w另外,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促进脂质形成及刺激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胰岛素不足则可通过减低脂质清除及降低血管壁溶酶体脂肪酶系活性而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w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等。w 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是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心脏的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广泛性灶性坏死等损害,即发生了糖尿病性心肌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原性休克和猝死。还有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w原

12、发性高血压 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可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在心脏的改变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扩大,称谓高血压性心脏病,最终可导致心衰。长期高血压常可合并冠心病。可并发脑血管疾病,肾功能损害等。国际统一的血压定义和分类(WHOISH,1999年)w类型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w理想血压 120 和 80w正常血压 130 和 85w正常高值130139 或 8589w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或9099w亚组:w临界高血压140149 或9094w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或100109w3级高血压(重度)180或110w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和 90

13、w亚组:w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和 90w 综上所述,引起MS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w由于遗传因素,加上高热量、高脂饮食致营养过剩,都市化生活又使体力活动减少等因素导致中心性肥胖容易出现IR、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病。wMS的防治措施 应以针对改善IR为基础的全面防治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w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w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w坚持科学的饮食治疗计划和运动疗法,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w积极治疗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并达标 MS患者要注意哪些控制指标w血糖w血压w体重指数w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

14、度脂蛋白胆固醇、1.行为治疗w(1)心理平衡:生活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劳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学习保健预防、治疗常识。(2)合理饮食:w限制能量物质的摄入量,控制每天的总热量。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w对于肥胖者使摄入总热量低于消耗量以减轻体重。 w在膳食上采取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含复杂碳水化合物(如谷类),并吃足够的新鲜蔬菜(400500克日)和水果(100200克日)适量摄入维生素和微量营养素,补充钙和钾盐,喝牛奶500毫升,可以补钾1000毫克和钙400毫克。 w应避免油煎食品、方便食品、快餐、零食、巧克力等食品,少

15、吃甜食,少吃盐(每人每日不超过6克为宜),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品如肥肉、肝、脑、肾、肺猪油、蛋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 w以食鱼肉、鸡肉、各种瘦肉、蛋白、豆制品等为宜。(3)适量增加运动w 提倡有大肌肉群(股四头肌、肱二头肌等)参与的有氧运动,鼓励多步行,每天走路3060分钟。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4)戒烟、限酒w每日不可超过相当于50克的乙醇量。2.药物治疗w控制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如氯沙坦、缬沙坦,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蛋白尿作用,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受损的高血压患者较适用。w控制高血糖:高血糖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又称格列酮类)如罗格列酮或吡格列酮口服。可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可改善MS中的成分,减少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w降血脂:药物有主要降低甘油三酯,也降低胆固醇的药物3羥3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类,如:洛伐他丁、普伐他丁;主要降低胆固醇,也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贝特类,如:吉非贝齐、环丙贝特等。w 祝全体同仁每一天都有好心情,强壮的身体,温馨的家庭,和谐的集体,美好的生活,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