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各区县200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精编—说明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269200410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各区县200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精编—说明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京市各区县200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精编—说明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南京市各区县200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精编—说明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南京市各区县200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精编—说明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南京市各区县200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精编—说明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各区县200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精编—说明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各区县200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精编—说明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各区县200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精编说明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南京市各区县200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精编说明文阅读 鼓楼区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问题(13分) 漫话阶梯 刘心武 最早的阶梯,追求的完全是连接两个以上的不同平面的功能性。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梯逐渐具有了心理属性,也就是说,人们建造阶梯,不仅是A为了方便从一个平面上升或下降到另一个平面,而且也是B为了达到心理上的一种满足。 比如北京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三大殿,本来,那地面是平的,可以平地起殿堂,但为了体现出天子的威严,就先起五米高的基座,再建造大殿,而分为几层的基座,再以阶梯连接,阶梯中段专供皇帝行走

2、的部分,称御道,用最优质的汉白玉石,雕出祥云飞龙的图案。过去都称皇帝为“陛下”。“陛”是皇宫阶梯的专称。明明皇帝高高在上,臣民在他殿堂的阶梯下,似乎称他“陛上”才对,但皇帝至少在口吻上喜欢贬低自己,比如自称“寡人”,这份虚伪很有意思。 中国古典建筑,不仅是皇宫,像祭坛、寺院、道观、王府等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都一定要平地垒起高基座,建造有气派的阶梯,以体现出对神佛贵人的尊敬。现在仍存在的河南开封龙亭,是将这种心理需求达于极致的典型。它是在平地拔起的十三米高台上盖出一个殿堂,里面供奉着称颂“真龙天子”即“皇帝万岁”的牌位,专用于在彼处由钦差大臣宣谕“圣旨”。殿堂即“龙亭”前面的台阶分三层共72级,

3、故意建造得相当陡峭,那夸张的造型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从而引发出心理反应。 近代社会建筑中的阶梯仍可起到主导人的心理意识的作用。由吕彦直设计的完成于1929年的南京中山陵,由陵下到陵寝主体,落差为73米,设置了八个过渡性平台,一共有392级台阶(当时中国人口为三亿九千二百万)。当谒陵者在头几个平台的阔台阶上往上行走时,所望见的只是天宇,要随着一步步地攀登,那顶部的蓝瓦祭堂才会慢慢地浮现眼前。这就是建筑师利用长距离、缓爬升的阶梯,来调整谒陵者的心理,使其能够“默默想音容”,将崇敬与缅怀的情绪达于浓酽。 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有意将其基座与紫禁城内的三大殿取齐,但阶梯的设计,则采取了广阔通

4、透的方式,尤其是东门阶梯的设计,很有大国气派,可以容许成百上千的人同时拾级而上,确有“让人民当家作主”的韵味。 城市公众共享的阶梯设置,一定要突破狭隘的功能需求,营造出奇趣妙境。最成功的一个例子是罗马的西班牙广场,最出彩的就是1723年由德.桑蒂斯和斯佩基设计的那一组面对“破船喷泉”的扇形阶梯,它不仅是“视觉冰激凌”,更可以当作舞台承载多种形式的表演。已经有太多的电影利用它作为背景去表现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命运,那一组台阶实际上已经是人们熟悉的具有生命的存在。 至于室内的阶梯,我们习惯叫作楼梯的建筑部件,虽然如今有了电梯,但它们仍是不可或缺的。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华侨大厦,它的大堂南侧那一架弯转落地

5、的宽大阶梯,十分堂皇,风姿高雅,是“以梯吟唱”的代表作。民居里的阶梯,现在花样很多,法式的旋转楼梯似乎相当流行。 阶梯并非简单事物,在当下生活中,除了其实用性,“阶趣”应该是设计者考虑的重点,特别是涉及到公众共享时。 12.完成下面的表格,归纳阶梯具有的心理属性。(3分) 紫禁城三大殿 河南开封龙亭体现出对神佛帝王的尊敬 南京中山陵 北京人民大会堂 13第节中划线的A、B两句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2分) 14阅读第节,品味加点词“视觉冰激凌”的妙处。(3分) 15以下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古到今,先中国再外国,由室外到室内,说明条理清晰,井然有序。 B紧扣“阶梯具有阶趣

6、”这一说明中心,开篇总起,逐层递进,环环相扣。 C举例说明深入浅出,如第节中举王府井大街华侨大厦一例,生动地说明了室内阶梯体现阶趣这一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语言准确平实,如第节中加点的“只是”“才”“慢慢”等词语写出了中山陵建筑师利用长距离、缓爬升的阶梯来调整谒陵者心理的特征。 16.我们在八年级学过的台阶一文中台阶具有怎样的心理属性?(2分) (三)(12分) 12(3分,每空1分)体现天子的威严调整谒陵者的心理,使其崇敬与缅怀有“让人民当家作主”的韵味 13(2分)不能颠倒,两个分句是递进关系,第二个分句是文章说明的重点,本文就是紧扣阶梯的心理属性这一特征来说明的。 14(3分)运用

7、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西班牙广场上扇形阶梯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上美的享受,从而说明了阶梯能营造出奇趣妙境。 15(2分)B本文说明中心应是阶梯的心理属性;“逐层递进,环环相扣”之说没有依据。 16(2分)台阶中台阶造得高,体现屋主人的地位高。 高淳县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17题。(11分) 荷的魅力 荷为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莲花、芙蓉、芙蕖、菡萏等,更有凌波仙子之雅号。根状茎白色,称作藕,横生泥中,长而肥厚,截面多孔,富含淀粉;种子椭圆形,称莲子,富有营养;叶大而圆,绿色,可代茶饮用,又是上乘包装材料;花硕大,花样多,花色丰富,极富观赏性。藕、藕节、叶、叶柄、莲蕊、莲房入药,

8、能清热止血;莲心入药,能清除心火、强心降压;莲子入药,能补脾止泻、养心益肾等。可谓周身皆宝。 荷花是我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诗.郑风中,有“山有扶苏,湿有荷华”之句;唐代诗人王昌龄采莲曲云;“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把采莲女擷取碧池莲花的情景,描绘成一幅动人的图画。诗中所创造的荷叶与罗裙一色、荷花与人面难分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心驰神往;现代文学大师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便是在朦胧月色下赏荷的感受。有光有影,有声有色,联想丰富,笔触细腻,无疑是写荷的美文妙笔。 文学中的荷花不仅有情有境,有色有香,更难能可贵的是其有节有操。高人雅士多爱莲花,所以其

9、有“花中君子”之誉。战国大诗人屈原爱其超凡脱俗。他在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与之相依相融,足见诗人对荷爱之深切。 荷花不仅入诗入文,同时也入联入画。风景名胜之有荷可赏之处,多有以荷为题的佳联。如南京莫愁湖有“柳影绿围三亩宅,藕花红瘦半湖秋”。赞荷颂荷,诗情画意,常常使人游兴倍增。画荷名家杰作层出不穷,如宋代佚名画家所画出水芙蓉图,今人齐白石秋荷等名画,以不同的艺术手法,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描绘荷花冰清玉洁、天然淡泊的气息,画荷之妙绘精品,难以胜计。 荷更是一种传统的装饰图形。(A)今天,家具、建筑、衣服等也常用荷装饰。在乡间,至今姑娘陪嫁的箱柜上仍绘有荷花。 莲花还是是佛教的

10、象征物,二者有不解之缘,因其一开始便与佛祖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据说,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以后每当传教说法时,惟坐“莲花座”,坐姿乃称“莲花坐姿”,即两腿交叠,足心向上。其二,与古印度源远流长的爱莲风气有关。印度气候炎热,而开放的莲花,给人带来无限惬意与清新之感。 而莲花之美,正可用来象征佛教之精髓。它洁身自处,傲然独立;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更喜莲子,苦心如佛;如是,谆谆教人,往生净土。唐释道世诸经要解云:“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B)佛经之中,莲

11、花的身影也随处可见,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是寺院中经常见到的吉祥物。 14、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荷什么样的魅力的?(3分) 15、下面是同学们在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收集到的材料,请你分别补充在文中的(A)(B)两处为例。并说说那样放的理由。(3分) 材料一:临淄商王墓出土的青铜器,铸以荷纹,与龙、嫡等一起构成华贵纹饰。 材料二:中国敦煌、云岗、龙门等佛教石窟中,以莲花为内容的艺术造型俯拾皆是,尤其是龙门石窟宾阳洞,雕有莲花装饰图案,而莲花洞窟顶上的莲花更是独具特色。 (A)处补充:(B)处补充: 理由: 16、关于文中的引用,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小节引用诗.郑

12、风中的诗句,是为了说明荷花很早就进入文学作品中,是我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 B第小节引用离骚中的诗句,不仅说明荷花是我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而且常有品质高洁之寓意。 C第小节引用南京莫愁湖赞荷的对联,是为了说明荷花不仅入诗入文,同时也入联入画。 D第小节引用唐释道世诸经要解中语句,是为了说明荷花有洁身自处,傲然独立的高贵品质。 17、请恰当引用学过的课文爱莲说中的语句,仿照前例,结合原文为第小节再补写一例。(3分) 14、(2分)自然界中的荷花不仅形态美丽,功用价值也极高;文学中的荷花不仅是重要题材,而且寓意深刻。佛教将莲花作为教义精髓的象征。 15、(3分)(A)处补充:材料一(B)处补充:材料

13、二(1分) 理由:材料一青铜器的荷纹,正好用来说明和是一种传统的装饰图案;材料二是讲佛教石窟中的荷花装饰图案很多,正好用来说明莲花是佛教的象征。(2分) 16、(2分)D 17、(3分)示例:到宋朝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赞美,尤其是“香远溢清,亭亭茎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夸赞,其高尚、圣洁、祥和、宁静、高雅、善良的形象呼之欲出,令人生敬。(引用诗句正确1分,作者正确1分,特点分析正确1分) 六合区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12分) 藏在肚子里的第二大脑 兰政文 (1)自古以来人们就爱用“一肚子坏水”来形容某些奸诈小人,而把那些学识渊博的君子誉为“满腹经纶”。“

14、坏水”也好,“经纶”也罢,都与才智、智慧有关。难道老祖宗早就料到人的肚子也是智慧的“产地”吗? (2)老祖宗还真的料到了,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除了位于一身之首的头部大脑外,还有一个大脑藏在肚子里,称为“腹脑”。换句话说,无论你是男是女,都有两个脑子,你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将肚子简单地视为“酒囊饭袋”了。它是你的“第二大脑”。 (3)“腹脑”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你肚子里那个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个网络由大量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内壁、胃部、大小肠中的组织细胞皮层中,相互进行信息传递,构成“腹部神经系统”。 (4)那么,造物主为何要对人体如此设计呢?科学家们将之归因于物种进化。在生命进化的最初阶段,一些生物(例如管状蠕虫)还没有大脑,其神经系统的直接产物就是“腹脑”,而“腹脑”也足以满足它们对于神经机能的需求。以后随着物种的不断进化,“腹脑”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它们需要功能更完备、信息更灵敏的“指挥中心”,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大脑便应运而生了。但腹部神经系统并没有“下岗”,而是遵循自然选择的规律继续存在。于是,人体便有了两个脑。 (5)两个脑,一个高高在上,一个隐居在下,通过一种叫迷走神经的神经组织联系在一起,关系极其密切,堪称“哥俩好”。 (6)首先,哥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