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习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wdg****h8 文档编号:269185916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技术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传感器技术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传感器技术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传感器技术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传感器技术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感器技术习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技术习题及答案解析(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感器技术绪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展分类的传感器是 B 。 A. 应变式传感器 B. 化学型传感器 C. 压电式传感器 D. 热电式传感器2、通常意义上的传感器包含了敏感元件和 C 两个组成局部。 A. 放大电路 B. 数据采集电路 C. 转换元件 D. 滤波元件3、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连同计算机技术和 C ,构成信息技术的完整信息链。 A. 汽车制造技术 B. 建筑技术 C. 传感技术 D.监测技术4、传感器按其敏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物理型、化学型和 A 三大类。 A. 生物型 B. 电子型 C. 材料型 D. 薄膜型5、随着人们对各项产品技术含量的要求

2、的不断提高,传感器也朝向智能化方面开展,其中,典型的传感器智能化构造模式是 B 。 A. 传感器通信技术 B. 传感器微处理器 C. 传感器多媒体技术 D. 传感器计算机6、近年来,仿生传感器的研究越来越热,其主要就是模仿人的 D 的传感器。A. 视觉器官 B. 听觉器官 C. 嗅觉器官 D. 感觉器官7、假设将计算机比喻成人的大脑,则传感器则可以比喻为(B )。A眼睛 B. 感觉器官 C. 手 D. 皮肤8、传感器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功能:检测和 D 。A. 测量 B. 感知 C. 信号调节 D. 转换9、传感技术与信息学科严密相连,是 C 和自动转换技术的总称。 A. 自动调节 B. 自动测

3、量 C. 自动检测 D. 信息获取10、以下传感器中属于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命名的是 A A应变式传感器 B速度传感器C化学型传感器 D能量控制型传感器二、多项选择题1、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满足一些根本的物理定律,其中包含ABCD。 A. 能量守恒定律 B. 电磁场感应定律 C. 欧姆定律 D. 胡克定律2、传感技术是一个集物理、化学、材料、器件、电子、生物工程等学科于一体的穿插学科,涉及ABC 等多方面的综合技术。 A. 传感检测原理 B. 传感器件设计 C. 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 D. 传感器的销售和售后效劳3、目前,传感器以及传感技术、自动检测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领域采用了传感技

4、术的有: ABCD 。A. 工业领域 B. 海洋开发领域 C. 航天技术领域 D. 医疗诊断技术领域4、传感器有多种根本构成类型,包含以下哪几个 ABC ?A. 自源型 B. 带鼓励型 C. 外源型 D. 自组装型5、以下属于传感器的分类方法的是: ABCD A. 按输入量分 B. 按工作原理分 C. 按输出量分 D. 按能量变换关系分6、以下属于传感器的分类方法的是:ABCD A. 按输入量分 B. 按工作原理分 C. 按构成分 D. 按输出量分7、以下属于传感器的分类方法的是:ABCD A. 按根本效应分 B. 按工作原理分 C. 按构成分 D. 按输出量分8、传感技术的作用主要表达在:(

5、ABCD ) A传感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B. 传感技术在系统平安经济运行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C传感技术及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局部D. 传感技术的完善和开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9、传感技术的研究容主要包括:(ABC ) A信息获取B信息转换C信息处理D信息传输10、传感技术的开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ABCD ) A提高与改善传感器的技术性能B开展根底理论研究 C传感器的集成化 D传感器的智能化三、填空题1、传感技术与信息学科严密相关,是自动检测和自动转换技术的总称。2、传感技术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获取、信息转换和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容的一门技术

6、性学科。3、传感器要完成的两个方面的功能是检测和转换。4、传感器按构成原理,可分为物性型和构造型两大类。5、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根本转换电路等三局部组成。6、传感器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7、按输入量分类,传感器包括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8、传感器的输出量有模拟量和数字量两种。9、根据传感技术涵盖的根本效应,传感器可分为物理型、化学型和生物型。10、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元件以及相应的信号调节转换电路组成

7、。11、传感器是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是实现传感功能的根本器件。12、传感器技术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和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将非电量输入转换成电量输出。13、由传感器的定义可知,传感器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功能:检测和转换。因此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14、传感技术是人们为了对被测对象所包含的信息进展定性了解和定量掌握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15、根据传感器的构成,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性型和构造型。四、简答题1、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2、解释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的根本组成包括哪两大局部?这两大局部各自起什么作用?3、请简述传感器技术的分

8、类方法。4、请谈谈你对传感技术的开展趋势的一些看法。5、试述传感器的定义、共性及组成。传感器的特性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指标不包括 C 。 A. 线性度 B. 灵敏度 C. 频域响应 D. 重复性2、以下指标属于衡量传感器动态特性的评价指标的是 A 。 A. 时域响应 B. 线性度 C. 零点漂移 D. 灵敏度3、一阶传感器输出到达稳态值的50%所需的时间是 A 。 A. 延迟时间 B. 上升时间 C. 峰值时间 D. 响应时间4、一阶传感器输出到达稳态值的90%所需的时间是 B 。 A. 延迟时间 B. 上升时间 C. 峰值时间 D. 响应时间 5、传感器的以下指标全部属

9、于静态特性的是 C A线性度、灵敏度、阻尼系数 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稳态误差 C迟滞、重复性、漂移 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6、传感器的以下指标全部属于动态特性的是 B A迟滞、灵敏度、阻尼系数 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C重复性、漂移 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7、不属于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的是 B A重复性 B固有频率 C灵敏度 D漂移8、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当传感器输入、输出不随( A )变化时,其输出-输入的特性。A A.时间 B.被测量 C.环境 D.地理位置9、非线性度是测量装置的输出和输入是否保持( C )关系的一种度量。 A.相等 B.相似 C.理想比例 D.近似比例10、回程误差

10、说明的是在( C )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A.屡次测量 B.同次测量 C.正反行程 D.不同测量二、多项选择题1阶跃输入时表征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指标有哪些? ABC A.上升时间 B.响应时间 C.超调量 D.重复性2动态响应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描述,以下属于用来描述动态响应的方法是: BCD A.精度测试法 B.频率响应函数 C.传递函数 D.脉冲响应函数3. 传感器静态特性包括许多因素,以下属于静态特性因素的有 ABCD 。 A迟滞 B.重复性 C.线性度 D.灵敏度4. 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表征的重要指标有: ABCD A.灵敏度 B.非线性度 C.回程误差 D.重复性5一般而

11、言,传感器的线性度并不是很理想,这就要求使用一定的线性化方法,以下属于线性化方法的有: ABD A.端点线性 B.独立线性 C.自然样条插值 D.最小二乘线性三、填空题1、灵敏度是传感器在稳态下 输出量变化 对 输入量变化 的比值。2、系统灵敏度越 高 ,就越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就越 差 。3、 漂移 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现象。4、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 在稳态信号下输出量变化对输入量变化的比值 。6、衡量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的指标包含 线性度 、 灵敏度 、 迟滞 、 重复性 和 漂移 。7、一个高精度的传感器必须有良好的 静态特性 和_ 动态特性 _,

12、才能完成信号无失真的转换。9、阶跃响应特性是指在输入为 阶越函数 时,传感器的输出随 时间 的变化特性。常用响应曲线的 上升时间 、 响应时间 、 超调量 作为评定指标。11、*位移传感器,当输入量变化5mm时,输出电压变化300mv ,其灵敏度为 60mv/mm 。四、简答题 1、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有哪些性能指标? 如何用公式表征这些性能指标? 2、什么是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其分析方法有哪几种? 3、什么是传感器的静特性?主要指标有哪些?有何实际意义? 4、什么是传感器的根本特性传感器的根本特性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解释其定义并分别列出描述这两大特性的主要指标。(要求每种特性至少列出2种常用指标) 五、计算题 1、试求以下一组数据的端点线性度: 2、试计算*压力传感器的迟滞误差和重复性误差一组测试数据如下表示。电阻式传感器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为减小或消除非线性误差的方法可采用 B 。A. 提高供电电压 B. 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