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案设计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69182164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诫子书教学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诫子书教学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诫子书教学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诫子书教学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诫子书教学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诫子书教学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教学案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诫子书教案设计侣俸中学 陶鸿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朗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对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2弄清文章的层次,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点:1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理解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背诵课文,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2. 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总第56课时导学要点:1、检查预习,整体感

2、知;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3.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一预习步骤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夫f淡泊dnb淫 yn 慢遂su庐l2、解释下列词语。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屏出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确、坚定。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广才增长才干。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

3、,振奋。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去消失。枯落凋落,衰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二、创设情境,趣味导入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走近诸葛亮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典故、故事: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

4、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称颂他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代表作名句:前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朗读指导放课文朗读录音 诫:警告,劝诫。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练习四 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淫慢/则不能励

5、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屏出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

6、到。君子:指有才德的人。行:操守、品德。以:连词,来、用来。 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内心平静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广:扩展,增长。成:成就。译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业上获得

7、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与时驰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枯落凋落,衰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年:年华,年纪。日:时间,岁月。遂:最终,最后。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译文: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想回到过去的青少年时代重新学习还有什么用呢!后悔

8、又怎么来得及呢?导学反思:第二课时 总第57课时导学要点:1. 研读赏析课文;2. 拓展延伸,当堂练习。二研读赏析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淡泊,立志,惜时。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结构层次第一层:

9、告诫儿子应当将静与俭作为修身与养德的根本。 第二层:阐述静与学的辩证关系,鼓励儿子成就学业。第三层: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有所作为。4、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为了增强效果,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你能补充一个躁的例子吗?学习和做人,对比论证。薛谈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证。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5、画出文中提高志的语句,练习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志:以俭养德 学:以静求学 才:以学广才

10、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6.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三名句赏析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逻辑学中双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老子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11、及欲扬先抑、欲擒故纵、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道理是一样的。现在的淡泊、宁静,看起来是不想有所作为,但现在不为正是为了将来有所为。现在的淡泊、宁静正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阶段,等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更加有所为。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颓废的无奈感伤,而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XX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志在修身,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倡导的,无为的结果是无不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只寥寥八字,却被诸葛亮钟爱一生,而且贯穿诸葛亮一生,作为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其

12、影响力远远超过其原创XX子。诸葛亮54年的一生,因此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27年。前27年,是他博览群书、修身养性、静观天下、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而后27年,则是他身体力行、完善自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阶段。我们也可以说,前27年是他的淡泊宁静阶段,而后27年则是他的明志致远阶段。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少年,中年,晚年,学习与志向总是最重要的。非学无以广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唐朝韩愈在师说中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在中小学的时候,要刻苦学习,因为我们无知,我们要想了解这个世界,必须跟随老师刻苦学习。在上大学时,我们几乎都是成

13、年人了,熬过了人生学业中的最重要、最艰苦的关口-高考,所以很多大学生开始松口气歇下来了,失去了往日高中时拼搏的身影,平时的学习只要考及格就行,最后只图混个文凭,仿佛大学只是供天之骄子休息娱乐的场所。他们中的很多人最后也能找到工作,但是当他们埋头于工作之后,看到自己大学同学继续刻苦读书找到更好工作的时候,他们的悔意也就慢慢涌上心头了。古今中外的天才宁有种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诫儿子非学无以广才的话语既是很普通的谆谆告诫,也是亘古未变的哲理。他不但告诫儿子要学习,而且还要珍惜时间,发愤学习,并要注意学习方法:要静、志,不能淫慢、险躁,并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4、时光的无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的人生无奈与悲叹警醒儿子。非志无以成学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北宋苏轼没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们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随波逐流。他们的人生注定将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穷庐。志不强者智不达。战国墨翟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学业的。东晋时期的葛洪就说: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没有坚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学中去的。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人是靠肉体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撑生存于世的。肉体上倘若出了问题疾病是可以用汤药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问题疾病却是很难治愈的。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思想上的绝望。思想上的绝望比任何难以治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