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一、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 (一)文学批评的界定: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1文学批评与文学生产、接受(1)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作品,与文学创造密切相关 (2)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过程中偏重理论要求的一部分(鉴赏性接受、诠释性接受、批评性接受)2、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文学批评虽然着手于文学作品的解析,但却必须着眼于它的意识形态归属,以求确立某种批评者所遵奉和维护的那种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或权威性这在文学思潮、运动和文学论争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1) 批评对象:作品是意识形态话语,批评是意识形态价值评价2) 批评效能:批评话语必然体现出一种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对思潮、运动的评价是意识形态论争;扶持文学新人,发挥其意识形态评价上的作用 ●走红作家参与文学评论(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1、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并构成方法论思想和一种基本原则 美学观点的内涵: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历史观点的内涵:一方面是文学作品,要看其是否描写了某一历史的客观真实面貌,是否反映了历史过程的进步要求,是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内涵和趋势;一方面则是批评家,在评价作品时应该具有所处历史时代的先进的历史视野和科学的历史眼光。
它反映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为用 2、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思想性:高度的真实性;进步的倾向性;积极健康的情感性艺术性:文体的评价(外在形态、内在结构的完美性);艺术形象的评价(鲜明、生动、独特、概括);意蕴批评(深刻、丰富) 二、文学批评的模式(一)传统批评模式出现在20世纪之前,包括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 1、伦理道德批评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美善相乐”或“寓教于乐” 伦理道德批评具有历史的久远性、多样性、敌对性1)传统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柏拉图:“作品须对我们有益;须只模仿好人的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保卫者们设计教育时所定的规范2)近代: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宋明理学3)现代:欧文·白璧德和保尔·摩尔2、社会历史批评 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考据、义理、辞章追求信、善、美 《孟子·万章》“知人论世”:“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丹纳《〈英国文学史〉序言》:“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并且人们知道如何去解释它,那么我们在这部作品里所找到的,会是一种人的心理,时常也就是一个时代的心理,有时更是一个种族的心理从这方面看来,一首伟大的诗,一部优美的小说,一个高尚人物的忏悔录,要比许多历史家和他们的历史著作对我们更有教益因而一个作家应该去“表达整个民族和整个时代的生存方式种族、环境、时代)●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3、审美批评 中国赏鉴式的“品”、“悟”;西方各审美批评流派的众说纷纭中西审美批评模式的共同特点:(1)情感性评价审美批评首先是一种情感性评价,它着眼于作品以什么样的情感并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成功的表现和引起了读者的心灵震荡与情感激动 金圣叹的“兴”:“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兴会酣畅天汉桥下,写英雄失路,使人如坐冬夜紧接演武厅前,写英雄得意,使人忽上春台读者感觉自己似乎与水浒英雄们一道,时而苦尝冬夜无情,时而领略春日融融。
(2)体验与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超功利性 (3)一种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关于“80后”的争论 (二)现代批评模式出现在20世纪后,包括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 1、心理学批评运用现代心理学成果进行文学批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本我、自我、超我的三分心理结构;本能冲动凭借艺术创造达到“升华”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心理学:图形和背景、邻近原则、类似原则、良好完形原则和闭合原则等;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是先于部分而决定各个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分析作品必须深入到作品的整体完形结构中 (1)探讨作家的创作心理(2)分析人物的心理结构 (3)阐释作品的潜在意义 (4)探究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2、语言学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意义只需要从文本去寻求而无需借助于外部因素加以说明文学批评的主体就是对文本的语言分析 他们关心的是语言结构及其在结构中的能指与所指、语言与言语、共时性与历时性、转换性、象征性与语言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象征主义语境:“语言学转向” ●罗兰巴特对筷子的分析 3、文化批评 文化社会学、文化政治学意义上的、广泛联系文学外部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性文学批评。
1)缘起: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文化研究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霍加特《文化的用途》威廉姆斯《文化与社会》汤普逊《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2)文化研究与传统文学研究的对比:(1)与传统文学研究注重历史经典不同,文化研究注重研究当代文化;(2)与传统文学研究注重精英文化不同,文化研究注重大众文化,尤其是以影视为媒介的大众文化;(3)与传统文学研究注重主流文化不同,文化研究重视被主流文化排斥的边缘文化和亚文化,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阶级亚文化、女性文化以及被压迫民族的文化经验和文化身份;(4)与传统文学研究将自身封闭在象牙塔中不同,文化研究注意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关注文化中蕴涵的权力关系及其运作机制,如文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5)提倡一种跨学科、超学科甚至反学科的态度与研究方法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前言》)3)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兴起发展,带来了文化与文学的巨大变化,高雅文学的式微与通俗读物、通俗视听作品等的迅速兴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使文学批评的视野不能再局限于文学正统的狭小圈子,必须面对现实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文学研究向何处去?我主张中国式的文化批评。
●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看武侠小说●诗歌与当代城市经验三、文学批评的实践(一)了解对象:阅读、解析、思考 (二)选点切入:不要面面俱到 (三)确定要旨:选择理论、针对什么问题、根据批评标准搞清基本问题 (四)布局安排:选用文体、研究章法、考虑行文笔法 选用文体:(1)论文当代最常见的文学批评文体样式2)点评古代常见的一种批评文体强调在阅读作品时的感悟与随想古典感兴批评模式金圣叹“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西厢》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点评、《第六才子书王实甫西厢记》点评3)以诗论诗体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评四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评陶潜这种文体的关键点,在于从文学文本中寻求感兴的呈现状况4)随笔王蒙“欲读书结”:“欲读书者,处于未读书、不读书之狼狈处境而粉饰之也……不学而不甘无术,便把浅层次的感想见解写出来,求教于善读书多读书者5)序跋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序:“诗教观”《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6)评传体(古今中外作家评传)、书信体(贺拉斯:《诗艺——给皮索父子的信》)、对话体(柏拉图《文艺对话录》,王朝闻《雕塑谈》《透与隔》)。
(五)力求创见:发前人之所未发,发前人之所已发都可有创建 ●何为“酷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