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34个、市、自治区等名称、简称由来

上传人:l****i 文档编号:269169469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34个、市、自治区等名称、简称由来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国34个、市、自治区等名称、简称由来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我国34个、市、自治区等名称、简称由来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我国34个、市、自治区等名称、简称由来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我国34个、市、自治区等名称、简称由来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34个、市、自治区等名称、简称由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34个、市、自治区等名称、简称由来(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等名称、简称由来 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等名称、简称由来1北京市:简称京,取全称中的京字,别名北平、燕京、幽州。据史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后,在燕封召公,因古为燕国都城而得名。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幽州升为幽都府,又称燕京,作辽的陪都。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扩建,这是北京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开始。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朱元璋灭元后,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将元大都改名为北平,意为平定北方。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将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清灭明后,也定都北

2、京,沿用了明朝的名称。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XX国成立后,定都北平,并更名为北京,至今市名未变。北京市辖东城、西城、XX、丰台、石景山、海淀、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怀柔、平谷14个区,和密云、延庆2个县。2上海市:简称沪,别名申。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据史记载:原是吴淞江下游的一个渔村,至唐宋时,逐渐成为一个繁荣的贸易港口。上海之

3、称始于宋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建上海镇,镇因黄浦XX岸的上海浦而得名。元至元二十八年1292年正式设立上海县,为松江府属县,这是上海县名称之由来。1927年设上海特上海市辖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浦东、闵行、宝山、嘉定、青浦、松江、金山、奉贤16个区,和崇明1个县。3天津市:简称津,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天津最早的名称叫做直沽寨,元代改为海津镇,正式称为天津始于明代。明成祖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永乐二年1404年,在天津设

4、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16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1967年,天津自XX省分立,恢复成立天津直辖市。天津市辖河西、和平、河东、南开、XX、红桥、东丽、西青、津南、北辰、武清、宝坻、滨海13个区,和蓟县、宁河、静海3个县。4XX市:简称渝,别称巴,嘉陵江古称渝水,XX简称渝即由此而来。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宗姬于巴国,以江州今XX为府,巴也就成为此地最早的名称。秦统一六国后,在此设置巴郡。汉朝时,因其城紧靠长江,改名为江州。在隋代又因其靠近嘉陵江,故又改称渝州。宋代易名恭州,为历朝重镇。南宋时,赵敦封

5、恭州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于1189年升恭州为XX府,XX由此而得名。1929年XX正式设市。1937年,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西迁XX,并于同年11月定XX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XX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1949年XX解放后,为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驻地,属西南行政委员会管辖。1953年3月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7月西南大区撤销,改为XX省辖市。1983年XX地区与XX市合并,1997年XX从XX省分立,恢复成立XX直辖市,由此成为全国第四个直辖市。 XX市辖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綦江、大足、渝北、巴南、万州、XX、黔江、长寿、江津、合川、XX、南川

6、19个区,和潼南、铜梁、荣昌、壁山、垫江、武隆、丰都、城口、梁平、开县、巫溪、巫山、奉节、云阳、忠县15县,及石柱、彭水、酉阳、秀山4个自治县。5XX省:简称黑,省会XX市,以XX而得省名。XX,因江水色黑,其形若龙,故名,并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XX有黑水、弱水、乌桓河等诸多别称,十三世纪成书的辽史第一次以XX来称呼这条河流。满语音萨哈连乌拉,其中萨哈连意为黑,乌拉 意为水。蒙古语则称哈拉穆连。俄文音阿穆尔或阿母,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同的名称。清分XX将军置XX将军,光绪年间始置XX省,至今省名未变。XX省辖XX、XX、XX、XX、XX、鹤岗、XX、双鸭山、七台河、鸡西

7、、XX、XX12个地级市,和大兴安岭地区。下辖64个市辖区 、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6XX省:简称吉,省会XX市,满语XX乌拉意为沿江,以XX乌拉前二字而得省名,并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唐代属东北民族地;辽朝时属东京路;金朝时属上京路;元代属XX行省;明代属奴儿干都司;清代设XX将军,清末改称XX省,至今省名未变。XX省辖XX、XX、XX、XX、XX、XX、XX、 白山8个地级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下辖2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17个县、3个自治县。7XX省:简称辽,省会XX市,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而得省名,并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唐代属XX道;辽朝置东京路;金朝仍习之;元

8、代置XX行省;明代为辽东都司;清代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民国时改XX省,1929年为XX得名的开始;伪满时复改奉天省,1945年光复后仍改名XX省;解放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XX省,至今省名未变。 XX省辖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14个地级市。下辖56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8XX省:简称冀,省会XX市,古称直隶、冀州,以在黄河之北而得省名,并以古冀州中的冀字作为简称。唐代大部分属XX道,为XX得名的开始。宋代设XX路,后分XX东、西路。金朝分XX东路设大名府路;元代设燕南赵

9、北道。明代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代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时改名XX省,至今省名未变。 XX省辖XX、XX、XX、XX、XX、XX、XX、XX、XX、XX、XX11个地级市。下辖37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107个县、6个自治县。9XX省:简称豫,省会XX市,以在黄河之南而得省名。豫出自周礼职方:XX曰豫州,豫州在九州之中,言常安逸。又云: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故云豫也。西汉即有XX郡,为XX得名的开始。唐代大部分属都畿道和XX道;宋代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朝改XX路;元代设XX江北省和XX江北道。明代置XX省,后改XX布政使司。清代改名XX省,民国习之,至今

10、省名未变。 XX省辖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17个地级市和济源1个省直辖市。下辖50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88个县。10XX省:简称鲁、齐,省会XX市,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省名。齐鲁缘起于春秋时齐、鲁两国,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后作为XX省的简称。唐代大部分属XX道;宋代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朝更名XX东、西路,为XX得名的开始。元代设XX东西道;明代置XX省,后改XX布政使司。清代复为XX省,民国习之,至今省名未变。XX省辖XX、聊城、XX、东营、XX、潍坊、XX、威海、XX、日照、XX、枣庄、XX、XX、莱芜

11、、滨州、荷泽17个地级市。下辖48个市辖区、30个县级市、60个县。 11XX省:简称晋,省会XX市,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省名。春秋时期,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唐代大部分属河东道;宋代设河东路;金朝分河东北、南路。元代设XX河东道,为XX得名的开始。明代置XX省,后改XX布政使司。清代复为XX省,民国习之,至今省名未变。XX省辖XX、XX、朔州、XX、XX、XX、XX、晋中、XX、XX、吕梁11个地级市。下辖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12XX省:简称鄂,省会XX市,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省名。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红到XX为鄂王,修筑鄂王城,这就是XX简称鄂的由

12、来。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XX州治首次设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此后,武昌多次被作为XX首府,到清代,XX便简称为鄂。唐代属江南东道、XX道和山南东道;宋荆XX路,简称XX路,为XX得名的开始。元代设江南XX道;明代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代分湖广省置XX省,民国习之,至今省名未变。 XX省辖XX、XX、襄阳、XX、XX、黄冈、XX、XX、XX、荆州、XX、随州12个地级市和仙桃、天门、潜江3个省直辖市,及神农架林区、XX土家族自治州。下辖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38个县、2个自治县。13XX省:简称湘,省会XX市,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省名。 因境内有贯穿省内南北的河流叫湘江

13、,以湘江为母亲河,故简称湘。唐代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XX观察使,为XX得名的开始。宋代称XX路;元代设岭北XX道。明代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代分湖广省置XX省,民国习之,至今省名未变。 XX省辖XX、XX、XX、XX、XX、株洲、XX、XX、XX、永州、XX、XX、XX13个地级市,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35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64个县、7个自治县。14XX省:简称苏,省会XX市,以江宁、XX各取一字得省名,并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唐代大部属江南东道和XX道;宋代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XX东路。元代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朝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

14、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代改江南省,后分设XX省,为XX得名的开始。民国习之;解放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XX省,至今省名未变。 XX省辖XX、XX、XX、宿迁、XX、XX、XX、XX、XX、XX、XX、XX、XX13个地级市。下辖55个市辖区、23个县级市、24个县。15XX省:简称皖,省会XX市,以XX、徽州各取一字得省名,并取全称中的徽字作为简称。唐代大部属江南西道和XX道;宋代置江南东路和XX西路。元代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代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代改江南省,后分设XX省,为XX得名的开始;民国习之。解放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

15、XX省,至今省名未变。 XX省辖XX、XX、XX、XX、毫州、XX、XX、XX、马XX、XX、XX、XX、XX、XX、池州、XX16个地级市。下辖43个市辖区、6个县级市、56个县。16XX省:简称浙,省会XX市,以XX得省名,并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唐代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代置两浙路,南宋时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代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代设XX省,为XX得名的开始,后改XX布政使司。清代改为XX省,民国习之,至今省名未变。XX省辖XX、XX、XX、XX、XX、XX、XX、XX、XX、XX、XX11个地级市。下辖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5个县、1个自治县。17XX省:简称赣,省会XX市,以江南的西部得省名。因境内有贯穿省内南北的河流叫赣江,以赣江为母亲河,故简称赣。唐代属江南西道,后设XX观察使,为XX得名的开始。宋代置江南西路,简称XX路;元代设XX行省及XX湖东道。明代置XX省,后改XX布政使司;清代改为XX省,民国习之,至今省名未变。 XX省辖XX、XX、XX、XX、XX、XX、XX、XX、抚州、XX、XX11个地级市。下辖19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70个县。18XX省: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