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超人学说1000字 尼采的“超人”学说“超人”学说是尼采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关键性内容这个学说源于尼采的一本哲学专著《查拉斯特拉如是说》不管是尼采本人还是其他研究者,均把该书视为是最能代表尼采的本真想法和影响最大的一部哲学著作《查拉斯特拉如是说》共有九卷构成由于这部哲学著作在写法上采用了寓言、象征性的文体框架,而在语言上,又有大量抒情、隽永的警句、格言穿插于其中,因而读起来像诗歌一样地畅酣淋漓尼采在这部书中塑造了一个生动、形象而又充满争议的人物形象——“超人”这里所选取的片断是出自该书的第九卷,即表达了“上帝已死:现在我们热望着——超人生存!”(286)的信念何谓“超人”?在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与解释由于“超人”是诞生于上帝死后,所以“超人”不应该等同于上帝由于“超人”在作品中不但不等同于“今日之支配者”(287),而且还把他们称为“一种贱氓的族类”293)而所谓的“贱氓”,是指一种“不知道什么是伟大,什么是渺小,什么是无枉,什么是正直,贱氓永远是无知的歪曲,他们永远是说谎话的人289)所以说,“超人”是一种既不同于“上帝”又区别于普通人的更高贵的人其实,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找到的,他不过是尼采理想世界的象征,正如乔治·波兰兑斯在分析其哲学时所说:“所谓伟大的、真正的进步在于,培养起一个比今天我们周围的人更聪明、更强壮的人种(超人)。
③ 显然,“超人”是对现有人种的否定与超越这说明尼采把拯救世界和人类的希望寄托在了“超人”的身上值得说明的是,尽管尼采是一位无神论和强烈的反基督教者,但是“超人”在其哲学中还是具有“神”的意味一方面,这部书的中心人物查拉斯特拉,即“超人”本来就是从波斯的《阿维斯陀》(Avesta)中借鉴来的,而这个人物本身就是一种纯洁宗教的创建人;④另一方面,“超人”在书中的言谈举止始终都是以一种万物创造、主宰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与“民众”、“凡夫俗子”的关系是一种教化与被教化的关系也就是说,尼采实际是用一种新型的“神”代替了耶稣这个衰老的神尼采的哲学有时又被称为生命哲学这表明他的哲学思想主要不是来自书本上的推理与考据,而是源于生命和意志的涌动与喷发他在自传《看,这个人》中曾说:“我是第一个反道德者,因此,我是根本的破坏者⑤尼采哲学所呈现出的这种血肉相连的特征,在使他的哲学贴近生命和人生的同时,可会使某些过于激进的观点不够缜密与统一第二篇:尼采超人哲学 5300字尼采超人哲学首先,超人实在尼采的代表作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出现的,具体说明主要集中在书的《序》里面什么是超人?”这个问题查拉图斯特拉在一开始就给出了一定的交代:“让我来教你们关于超人。
人是要被克服的东西为了克服人类你们都做了些什么?至今为止,所有的存在都创造了超越自己的东西:难道你们要做这大潮流中的退潮吗,难道你们不要超越人类而是返回到动物吗?”超人的核心在于克服自我并创造出超越自身的东西超”是指“超越”,而超越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个人的超越,称之为克服,比如说表现在伟大的轻蔑上;另一个是人类的超越,称之为“没落”,比如说表现在赠与的精神上《序》的第三节一直在说克服,第四节才开始出现没落下面分别说明超人——克服——作为谦虚之升华的超人伟大的个人不一定都谦虚,但却一定会借用别人的力量并从别人那里学习,一定会不断内省以提高自己换句话说,如果登峰造极者抛弃了谦虚,那么他们一定都会有谦虚的代替品——谦虚的升华在尼采这里,超人便是谦虚的一种升华尼采可以说是“人类中最不谦虚”的人了,而谦虚的升华在他那里也表现得也最为明显尼采的著作中有很多激烈难听的字眼,比如他说群众是“动物”“猿猴”“虫子”“羞耻”“讥笑的对象”“安逸”“可怜”“丑陋”“贫瘠”这些词汇的主要目的其实不在于自我夸耀或贬低什么,而是在描述需要被克服的东西,是在描写反省的对象,是为了说明反省的强度和反省的必要人们在读到这些字眼的时候要么觉得尼采很令人讨厌,要么感觉自己脱离了群众变得很了不起,于是对尼采很崇拜。
但都错过了真正最重要的东西:那些词中的攻击性首先是对着自己的——首先是尼采对其自身的鞭笞超人——没落——作为太阳之没落的超人《序》第四节前半部分中多次出现“为了超人怎么怎么”的句子,这与其说是在为超人做广告,倒不如说是在描写“没落”,具体介绍超人的性质这点在同一章节的后半部分里表现得更清楚没落”是为了后人的自我献身,是对人类的一种赠与,对继承者的渴望相信明天比今天更好,这就是希望”,一个人不断上升成长的时候是幸福的,因此年轻时这样就好但升起的太阳终会落下,于是就有了另一种希望和幸福——没落一个人能成就伟大的东西,这本身是好的后继者自然会瞻仰羡慕并努力学习然而一个高大的身影若只能俯视后来人却是可悲的一个人很难一直上升,总是要下坠的,即便不下坠也总要迎来生命的尽头因此对于能看到这点的人来说,能有超越自己的继承人才是最幸福的,即便被超越不是件很令人愉快的事情就好象父亲在儿子超越自己时所感到的带着一些失落的幸福没落的精神在《查》的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比如说:“一个人从内心深处所钟爱的只有自己的孩子和工作而一个人对自己伟大的爱,则是他怀孕的象征《第四十七、还不要来的幸福》)“不要只是繁殖,而要向上生长。
《第二十、婚姻与儿女》)二尼采提出了他的超人哲学,即关于建构理想人生的哲学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尼采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尼采对现代人,现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超人不是具体的人,是一个虚幻的形象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闪电那样的气势和风格尼采认为,超人还没有现实的存在,它是未来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给现实的人生提出了价值目标;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尼采鼓吹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权力意志,扩张自我,成为驾驭一切的超人超人是人的最高价值,应当藐视一切传统道德价值,为所欲为,通过奴役弱者、群氓来实现自我同时,他特别反对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性解放,在他看来,人们对待妇女的方式就是“别忘了你的鞭子”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价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尼采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反映了现代意识的觉醒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肯定,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对工具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否定性批判,开启了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另一方面,对理性的批判,对传统的否定也存在着片面性,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欣赏的一面他的伦理思想反映了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是十九世纪末著名的德国哲学家,从1879年到1889年尼采在西欧各国的旅行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包括强力意志、永恒、轮回、超人等。
打破细弱的神经,还我一个超人的意志这是尼采给予我们的冲击与新生他谴责谨小慎微的过活者,称他们为因循守旧、苟且偷生的庸人,提倡主观战斗精神和对生活的肯定态度,强调进化就是权力意志,实现自身的过程,人生的目标就在于发挥全力,扩张自我他宣扬超人哲学,认为“超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普通人只不过是超人实现其权力意志的工具哲学狂人尼采于1844年10月15日生于德国东部吕采恩镇附近的勒肯村,20岁之前他一直崇尚叔本华的悲观哲学,26岁之后开始否定叔本华并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到1889年之前他一直在探索、追求人活着的意义,最终他将其定位于“超人”——一个超越于普通人之上的标志,一个自我肯定的精神的化身成为你自己!”从现在开始,你所想、所做、所追求的一切,都应该源自于你的内心的渴望与欲求我觉得超人哲学在本质上是对现有状态的一种不断超越与创新下面我想从尼采的生活环境及其社会背景等方面来分析一下“超人”精神的出现我们知道尼采出生于十九世纪的德国贵族家庭,他所在的时代,正是一个社会思想与经济发展变化极度迅速的时代现代化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有力的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思维及生活方式,因之出现了多元化的思想形态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首先,尼采之所以如此,有着来自于环境的巨大影响十九世纪的欧洲在二次工业化的浪潮之下,传统的社会认识正在不断地受到新事物的挑战,而资本主义上升至垄断水平的过程中,原本就存在于非理性思潮中的“人”的意识被不断的强化与扩张,而德国社会本身也正由分裂走向统一在这个多变的时代中,完整的传统教育,给尼采所带来的不是对于原有价值世界的信仰,相反这一切给予了他反思传统世界的能力在1872年《悲剧的诞生》这本书中,包涵着的不仅仅是悲观,更有一种其对于悲观的超越与反抗在众多的符号中,他选择了酒神作为他的图腾正是这个“酒神”,他砸碎人体并将之拖入毁灭的深渊,使之融入本原的存在这个不断超越着的酒神形象最终化成了尼采心目中那个超越一切的超人所谓“酒神”,按尼采的话来说就是“醉生梦死”,就是自身的不可穷竭,就是先沉醉于其中而后融入其中,最后从中跳出来,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在他所构筑的酒神框架中,我们可以宗教式的感觉到最深邃的生命本能,求生命之永恒的本能,——走向生命之中,作为神圣的路??其次,在承认社会不平等原则基础上,尼采提出了超人哲学, 其超人形象大致可概括为:“a.‘超人’是大地的意思;b.人类是应该被超越的;c.‘超人’就是大海,掀起猛浪,吞没浊世和污行。
超人与人的关系,就像普通人与猿的关系他写到:“猿猴之于人是什么?一个讥笑或是一个痛苦的羞辱人之于超人也应如此:一个讥笑或是一个痛苦的羞辱人只不过是连接兽和超人之间的一根绳索,一条架在深渊上的绳索尼采高呼上帝死了,但一切价值都应当重估但是这并不等于尼采把这个神圣的位置交给了“人”,相反尼采性格中固有精英意识,使他并不认同那些所认同的病弱者的规则,对于“人”同样的悲观之中,他也追求着超越超人的概念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把人比作一座桥,当于野蛮之此端走向超人之彼端,从而在生命中完成“人”意志的进化与超越这种超人并不静止,“只要看一下开头三种形态的变化,这一点就很清楚了这里指的是最初是骆驼的精神变貌为狮子,最终又转变为小孩这件事背负着宗教和传统的沉重锁链向着沙漠走去的骆驼是禁欲与服从的象征在这个过程中精神从对旧有的承载到新评价的建立,不断的变化与超越着的旧有事物正如尼采书中所说的那样,人是那种要被克服的东西那么人何以可以成为超人呢?在尼采的认识之中,人是尚未定型的动物;因此人理应是开放性的拥有着无限可能性,于是才有人的自由、创造和超越,才有超人同时超人又是一个自由的人,这种自由并不同于康德的“自由”,正如尼采所说人并没有固定不变的先验本质和意志自由,先验的意志自由是假的、虚构的。
于是,人便可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创造和重新创造自己的本质,他的目的可以由他自己确立或重新确立;人可以创造或重新创造善与美这样一来,人之成为超人因于这种自由便不再有传统的约束,从而全身心的投入这种超越的创新之中,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只有在创造中才会有自由而正是这种创造促成了超人的产生,同时也为超人带来了超越性的特征,这种超越就是人利用自己的未定型,通过创造自己、超越自己、重塑自己正如尼采自己所说“创造一个比我们自己更高的本质”,即我们的本质尼采认为人间本应该存在不平等,人种有优劣高低之分,因而他所称之为“超人”的形象只存在于优等民族中然而,现实世界中的诸多例子已向我们昭示了“超人”确实存在,但并不仅仅存在于“高贵”的人中间现实世界里的超人即是对自身进行着超越与不断完善工作的人这种超越显示了人们对于自身潜力的挖掘,恰恰又符合了尼采所说的“做你自己”“超越你自己”的表现据报载,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一个去看望儿子的老太太在车站等着上火车,她的左有手各提着一只60斤的米袋,身上还背着一只100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