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1月1-10号)

上传人:1824****985 文档编号:268501172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1月1-10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1月1-10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1月1-10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1月1-10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1月1-10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1月1-10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1月1-10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1月1-10号)同工同酬:纸上权利?自今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同工同酬的表述,即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新规一出,引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数以千万计的劳务派遣员工,都热切期待权利的实现。如今,新规施行已3月有余,在实际操作层面,同工同酬到底有没有落实?记者深入广东、北京、安徽等地采访了解到,情况不容乐观。新规被架空 规避花样百出记者采访的多家事业单位和企业,有的假装不知新规,员工待遇没做任何变动,有的则花样百出地加以规避。一是按兵不动型。有的单位以没有操作细则跟上级单位保持一致等为幌子,好像

2、没有相关法规似的,仍然我行我素。吉林长春一家银行的职员李女士说,她最近这两个月的工资还是2500多块,跟7月份之前没什么变化。由于是劳务派遣工,我的工资比在编员工少1000元左右,还享受不到福利待遇。二是紧抠福利型。有些单位明着遵守同工同酬规定,实则玩起偷梁换柱的把戏,在福利待遇方面紧抠劳务派遣员工。无论是在大中型国有企业,还是在外资企业,许多劳务派遣员工只能享受打了折的福利,如有的住房公积金少几百块,有的不能与正式员工一样享受带薪休假,有的则由于派遣公司在异地,不能享受本地社保。三是业务外包型。记者采访发现,由于执行新规将会增加用工成本,因此一些单位为规避法律约束,干脆把主营业务外包了出去。

3、广东某高校一名教师说,学校部分二级学院的教师岗位外包给了一些刚刚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而这些人一年只能拿8个月的工资,连社会保险都没有。纸上权利难落实 三大障碍待破除既然法律有明文规定,为何同工同酬难以落实?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合同未到期、受限于工资总额等,是一些企事业单位最冠冕堂皇的理由。但这其实只是借口。新规未执行的真正原因在于,这些单位不愿增加用工成本。记者采访的某企业负责人就直言不讳地说,若执行新规,用工成本提高了,利润自然就会下降,因此没有执行的动力。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乐平表示,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工就是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如果法律得不到严格执行,这种利益动机不能被

4、相应遏制,同工同酬难题就会继续存在。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议价权不如企业,处于被动地位,是实现同工同酬的第二大障碍。专家表示,要真正实现同工同酬,必须克服目前劳动力市场机制的缺陷,增强对劳动者的保护,提高劳动者的议价能力。新规本身存在空白模糊地带,则是同工同酬难落实的第三大障碍。中山大学法学院教师黄巧燕说,当前一些岗位究竟是否属于辅助性、临时性、替代性,难以定义。例如,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就认为,电脑部、财务部等都不算是主营部门。这些部门的员工到底算不算辅助性劳务派遣员工,很难界定。多管齐下防变通 避免落实打折扣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工人实行差异化的报酬、福

5、利和社会保障,使其变身二等公民,严重侵害了工人合法权益,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内需的启动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同工同酬是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必须落实。黄乐平告诉记者,目前未落实新规的情况确实存在,值得警惕。相关部门应抓紧时间研究对策、查缺补漏,维护法律的公正和权威。鉴于福利、社保目前已成为员工劳动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其纳入同工同酬的范畴。黄巧燕表示,一些公司提供的临时性岗位没有同工者,没有可比性。这就要求相关监管部门、工会组织等群策群力,研究制定出细则和操作办法,避免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黄乐平等专家还认为,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权益救济制度,并促进劳动力在市场经济体

6、制下,形成市场价格。同时,提高企业的违法违规成本,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新规未落实单位的查处力度,严肃问责相关负责人,在违法成本提高后,企业才能有所忌惮逐步规范。此外,亟须逐步提高工人在争取同工同酬权利方面的话语权。广东穗南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志明表示,劳务派遣制度应回归本来面目,仅作为短期、临时性的用工形式存在。眼下,国家应通过立法赋予劳动者更多诉权,让劳动者获得法律支持。(半月谈,记者 姜刚 刘敏 毛一竹)扩展阅读不含福利社保,临时工只能是二等公民人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曾表示,劳务派遣职工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但不包括福利和社会保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专家指出,福利、社保作为隐性收入,

7、已成为员工劳动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福利待遇拉大正式工与临时工实际收入差距的今天,应及时将福利、社保纳入同工同酬的范畴,莫使呼吁多年的政策成为表面文章。福利待遇已是收入重要组成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各用人单位福利待遇差距的拉大,福利好不好,已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指标。刚进入北京某国企工作的朱先生告诉记者,其每个月基本工资2100元,绩效工资不到1000元,但每月可凭发票报销通讯、交通补助2000多元,除此之外,单位每个月都以各种名义发卡。朱先生告诉记者,许多国企看起来收入低,但隐性收入非常高,他所在单位的福利其实很一般。今年5月,审计署发布2013年第3至第15号审计结果,公告了10家央企201

8、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国企高福利遭到曝光。2009年至2011年,中移动集团总部、中国移动研究院在福利费中为职工购买不记名多用途健身卡240574万元;中国移动集团广东、河北移动等24家单位,在2005年至2011年间,通过应付福利费科目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396亿元;2009年至2011年,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公司等5家单位以会务费、物业费等名义在成本费用中列支339959万元,给职工购买购物卡;某央企下属公司甚至将计提的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给职工修建住宅楼。易道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婷认为,按照有关规定,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均属于工资总额。用人单位把工

9、资总额降下来,通过发卡、上保险、分房子等方式把职工福利提上去,既发了钱又避了税。在一些国企、央企,这些不需要上缴个税的福利收入已成了员工收入的重要组成。福利待遇拉大收入差距天津万华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琳告诉记者,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但现实中一些单位通过会计做账的手段,以各种名义计提费用,用于给职工发福利,因此许多单位的实际福利比账面上要多很多。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一些用人单位,以各种名目发下来的福利待遇已成为拉大正式工、临时工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天津某事业单位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其所在单位,正式工每月打到饭卡里的餐补

10、,凭票报销的交通补,逢年过节动辄上千元的过节费、购物卡以及实物发放的米面油盐,临时工全部都没有,这些福利待遇拉大了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大约有劳务派遣工3700万人,这些劳务派遣工普遍集中在国企、央企等工资、福利相对较好的单位。在这些单位,福利待遇这个隐性收入已成为拉大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同工同酬莫成表面文章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同工同酬的落实还有很多现实困难,比如由于职工在工龄、级别、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差异,有时很难确定什么算同工,但这毕竟明确了在薪酬方面的大方向。但如果说同工同酬不含福利、社保,用人单位很容

11、易通过提升正式工的福利待遇来规避同工同酬的规定,使同工同酬成为表面文章。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认为,同工同酬解决的是公平问题,即劳动者的收入应该决定于其工作内容、工作质量,而不应决定于工作人员的身份。如果临时工为用人单位创造了同样的价值,显然应该享受与正式工平等的待遇。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薛克鹏认为,广义上的劳动报酬,包括经济性劳动报酬和非经济性劳动报酬,其中经济性劳动报酬包括工资、福利以及社保等各种可以货币化的报酬方式。劳动合同法规定同工同酬,但这里的劳动报酬是否单指工资收入,并不是很明确。薛克鹏呼吁,应及时理顺法律关系,将福利、社保也纳入同工同酬的范畴,莫使同工同酬成为表面文章。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