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说课稿模板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68277288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桃子》说课稿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桃子》说课稿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桃子》说课稿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分桃子》说课稿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分桃子》说课稿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桃子》说课稿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桃子》说课稿模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桃子说课稿模板 1、教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二位数乘法,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孕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根底,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48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

2、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算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因为这是能正确解题的关键。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悟竖式的计算方法。 2、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泼,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

3、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为此效劳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开展。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开展,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做数学”,本节课教学中力求表达: 1、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开展为本,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2、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学会”变为“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紧密联系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与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活动化,重视学生学习经历与体验,强调在过程中理解与发现。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了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

5、点,实现上述三条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谈活法、讨论法、练习法、发现法等多种方法穿插进行,并灵活恰当地运用电教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多种感知觉都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只是在学生探究知识的本质处适当给予点拨启发。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采用设疑问难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积极而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故事导入,激情引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让他们把学习当作

6、一种乐趣、一种爱好、一种追求。小学生对故事都很感兴趣,本环节把教材主题图编成小猴分桃的童话故事,创设这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入,用小动物作为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境界,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 2、自主探究、理解算法 出示课题后,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课题,本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打算有怎样的收获?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确定,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老师硬性规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原有根底提出来的,自然会为达成目标而努力,从而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探究算法时,先让学生用

7、自己想用的方法进行尝试计算,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把要学习的东西“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告诉学生。 刚进入这样除法竖式的学习,并且第二次分桃时,十位上的4又不能被3整除,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探索性,符合最近开展区理论,这时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在个别思考之后进行小组合作,并注意加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交流反应,自然表达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这里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创新,学生在交流反应时,教师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学生会体验

8、到成功的喜悦,在他们的心中唤起自豪感。实践证明,注重鼓励和开展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具有极具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自信人格的重要途径。 交流反应后,面对多种算法,这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种算法的优点,进行算法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与做法,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往往正是创新思维的萌芽。 3、稳固提高,合理迁移 练习既是信息反应的手段,又是学生稳固新知形成技能,开展智力的措施。为此本环节安排了练习教材中的两道习题,第一题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合理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第二题更贴进学生生活

9、。这样安排练习,有层次、有坡度,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符合课标对练习的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 4、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与生活应当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源于实践,高于实践,而又用于实践,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在本环节,引导学生发现今天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用处,把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价值,并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他们生活的世界,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5、反思总结,适时升华 课堂小结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学生自我反思的一种极好的时机,这里引导学生总结、提高,并通过反思悟出新的数学问题,继续进行探究活动。 另外本节课还注意到板书内容的条理性、概括性、整体性、直观性等。 整节课贯彻愉快教育精神,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产生了积极的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师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