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自传书[1]11600字 公务员自传书自传人:李××,男,汉族,26岁(生于一九八二年某月某日),大学文化,籍贯××县××镇××村,现居住××县××街××号家庭贫农成分,个人学生出身现在××州××县扶贫办履行“三支一扶”志愿服务,主要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一、个人简历1986.9—1987.6,在××镇××村××幼儿园启蒙读书证明人:××*1989.9—1994.6,在××乡小学读书至小学毕业证明人:王××1994.9—1997.6,在××镇中学读书至初中毕业19xx年5月在××中学入团证明人:王××1997.9—2001.7,在××县中学读书至高中毕业证明人:魏××2001.9—2005.6,就读于××大学××学院××专业在校期间担任过校学生会主席,连续四年获校一等奖学金,于20xx年6月毕业证明人:文××2005.7—2006.5,待业20xx年7月至今,在四川省××州××县××乡履行“三支一扶”志愿服务,于20xx年3月借调到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证明人:××*二、家庭主要成员及其基本情况:关系姓 名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工作单位、职务等基本情况祖父李××一生务农,政历清楚,于19xx年病故。
祖母一贯务农,政历清楚,表现很好,住××镇××村 父亲党员 母亲一贯务农,政历清楚,表现很好,现住××* 弟弟共青团员在某某单位工作,工作出色,表现很好弟媳三、主要社会关系及其基本情况:关系姓 名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工作单位、职务等基本情况大爸党员××县××镇中心小学教师,已于20xx年退休在家,现住××镇××村 大妈一贯务农,政历清楚,表现很好,住××二爸一贯务农,政历清楚,表现很好家住××镇××村,现在××××打工 二妈大姑父大姑妈二姑父二姑妈三姑父三姑妈四姑父四姑妈幺姑父幺姑妈外祖父外祖母大舅父 大舅母 二舅父 二舅母幺舅父幺舅母二姨父二姨妈幺姨父幺姨妈四、学习、思想及工作小结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毕业,自己经过了17年的系统、正规的国民教育在校期间学习努力、思想进步、品德优良、作风正派,一直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本人一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觉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在校学习期间和出身社会后,自己做到了明辨是非、立场坚定,从未参加“××功”等邪教组织的反动活动,也从无违法乱纪行为。
大学毕业后,自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参加我省组织的“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活动,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我在××自治州××县××乡政府和县扶贫办工作期间,克服了高原缺氧寒冷、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等困难,虚心向当地老同志学习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经验,深入藏区群众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深入调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贫困成因和扶贫对策,给单位领导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得到了领导好评和同志们的信任领导分工我搞办公室工作,我做到了尽职尽责、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不仅出色完成了扶贫规划实施过程中相关材料的上报工作,还编发了每月2期以上的扶贫动态及其他简报,在去年上半年全州18个县的扶贫系统材料信息上报考评中被评为第三名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做到在政治上头脑清醒、思想上不断成熟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学习上虚心对待,谦虚谨慎,不断进步;在工作上热心对待,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在为人处事上诚心对待,诚实守信,清正廉洁,恪守职业道德,遵守社会公德,用实际行动做一名组织放心、领导信任、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自传人:李某某二○○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公务员自传书》第二篇:基层公务员自述 5800字“我不用坐班,几点都行。
约见面时间时,邱闻在里说11月初,一个工作日的下午4点多,他便提前等候在咖啡馆里他说“不用坐班”有两层意思:一是平日下午三点多钟,就可以回家,工作时间自由;二是在办公室,自己经常站着—总坐着实在腻味了,屁股痛采访时,这位当了两年多基层公务员的人民大学高材生,好几次语速飞快地插话打岔他解释,成天和四五十岁的人坐在一起,特别想找一个年轻人说说话说到这儿,他搓了搓脑门,目光呆滞看向窗外,蹦出一句无厘头的话:“此情此景,我好像之前就亲眼见过,像大话西游里重返过去的片段两个多月来,他时常做这种电影闪回般的“白日梦”,推测可能是“每天重复单调的工作”造成的精神恍惚他试图与一种无形的力量抗争,让自己的公务员生涯“过得更有意义”然而,他觉得快被打败了不想累得跟孙子似的”如果真的有月光宝盒,邱闻依然会坚持当初的选择从小到大,他一直努力成为“拔尖儿的那种人他的家乡在北京市一郊区县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高中成绩稳定在区重点的前三,顺利考上了人大他的高考成绩,去清华北大绰绰有余,填报志愿时却并没考虑万一差几分呢?我可不想复读他认为自己是求稳的人,做最有把握的事儿,尽量规避风险他承认,这多少在潜意识里影响了的求职选择。
大学四年过得很迷茫,一直“没想明白未来的路”毕业季,班里的同学基本选择出国、读研深造,或者去外企、银行家里并不富裕,他不打算考研而外企工作压力大,他英语又差,也放弃了他随了大溜儿,拿到两个银行的0ffor,最终和建设银行签了合同他并没有太大热情,“归根结底是个服务行业,每天的重复性劳动多,创造性工作少在人大的图书馆,抱着公务员复习资料埋头苦读的人也不在少数班上近大半同学都参加过国考,也有人成功进入了财政部、发改委等单位他的老家,没有几个大企业,公务员被视为一个稳定而体面的工作邱闻既想试试,又有点抵触,“也许是负面性的报道看多了20xx年2月初坐车回家,邻座一位大哥随口开导他:“不尝试一下,怎么知道实情邱闻琢磨—反正工作已经定了,那就试试呗两周后,他草草复习便参加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目标是一个镇政府的岗位因为是郊区,竞争没有中心城区那么激烈,一共60多人报考他以笔试第一,高出第二名10多分的成绩进入面试本应是三取一,可排他后面的两个人没来面试,弃权了接到录取通知后,他把一系列巧合归结为“命运的安排”他交了违约金,和银行解除合同,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务员他并不觉得可惜工作所在地离家不远,父母岁数大了,身体都不太好。
姐姐妹妹都在城里,他可以每天回家照看、陪伴爸妈,“这比赚很多钱更重要除了家庭,还有一个因素在银行实习的时候,他时常看到客户冲着柜员、大堂经理争吵甚至责骂如果他选择在银行工作,入职第一年,基本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还得天天站着我不想整天累得跟孙子似的摄影中国周刊记者樊竟成座位之争邱闻是几年来镇上唯一新入职的公务员他的部门是宣传信息科,负责信息发布管理和公文起草,一共三个人原来的科长调入区里任职,空出了个岗位科长的职位,却暂时没人顶替两位同事,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女士负责网站,是事业编;另一个女孩没编制,协助帮忙邱闻很快发现,两位同事态度不冷不热的按资历,她俩是我的前辈,比我有工作经验;按编制说,我是科里仅有的正式公务员,拥有升职机会,而她们没有很自然的,年头最长的事业编姐姐,行使起“代理科长”的权力自己的第一篇消息稿,写镇秋季运动会他按照网站上的范文,一句一句模仿交给“代理科长”过目,换来一阵痛批,说像“xx日,秋高气爽”这类表达,没有一点意义,删一共两百多字,重写他没吭声,照办了可总觉得,那态度不像提意见,更像“杀威棒”好在,这类工作不算难事儿科室里有台佳能350D的单反,他同时负责拍照片。
原则就一条,无论会议或视察,必须保证领导在中间,避免拍到领导眯眼、走神除了本职工作,他还有兼职比如,顶替一个副镇长的儿子参加高中会考他心里不情愿,却不敢说出来战战兢兢到考场才发现,监考老师根本不管最后考了高分,副镇长一下记住了他邱闻越来越受重视一有镇政府内部的饭局,就有几个部门主任招呼他坐在自己旁边他一般会婉言谢绝,而选择和年轻同事坐一块他想保持点独立性,不想站队麻烦还是找上门来此前外出办事儿,接待单位向来都会安排车把他送回去有次去采写一个偏远乡镇企业的先进事迹,不巧,受访的总经理有急事儿要处理,便撂桌上50块钱,说留给他打车,转身就走了邱闻从没碰见过这种情况,身上又没带钱和公交卡,脑袋嗡的一声,懵了这分明是颗炸弹啊!他赶紧打求助“代理科长”你怎么能收钱呢!”不由分说,对方就给定了性他立马追上去退了钱,硬着头皮,让人家从别处安排了一辆车回来时,组织部领导和“代理科长”等候多时,你一言我一语,开了个“教育批斗会”我本来就没接那钱,第一时间就汇报请示他挺郁闷,觉得“代理科长”“扣顶高帽子,还打小报告不久,因为座位问题,引发一场暗战科室分为里外两个屋子,里屋以前是科长单独的办公桌,因为空着,邱闻来的时候便坐在这儿。
某天,“代理科长”提议:“咱俩能不能换个位子?”邱闻搪塞过去了后来,又问了好几次他脾气上来,态度强硬地拒绝了他觉得自己早就默认了她的领导地位,没必要再搞这种形式主义而且这事关尊严,如果退让,今后就别想在科里抬起头来此后,科室一有集体讨论,两位“前辈”的意见总和自己相反,他觉得被孤立了直到第二年,部门又进了位公务员,邱闻主动和新同事“走得很近”,情况才有所改观二比一变成二比二,形成微妙的平衡他说话的嗓门,也渐渐大了以前,他最看不惯的,就是“拉山头”行为笔杆子是如何炼成的一场硬仗,把邱闻磨成了全镇第一笔杆子他工作所在的镇,是新兴产业区的核心地带,享受到诸多政策资金支持,算是个明星镇,经常有领导来视察一次,一名中央领导要来镇里视察这几乎是镇里接待的级别最高的领导,邱闻被指定写汇报材料邱闻是被逼着仓促上马的这与大学里成天打交道的财务报表、金融理论已经没有“半毛钱关系”他必须得写好这份材料,因为“代理科长”和他,被要求各以一个重点村为对象写份材料,两份材料,择优录取周日,邱闻参阅历年的资料,从早写到晚然后由副主任修改,上交给镇领导,又转到区里最终,确定采用他写的那份周一,镇党委副书记提出修改意见:结构还不够精简,重点不突出,“这次是高级领导来,得提炼出贴合其主抓工作的主题。
邱闻不敢怠慢,改完又请“代理科长”再修改第二天,副书记不满意,要求邱闻自己改:“像免费公共浴池这类事儿,别的镇都在做,已经不新鲜,删这次邱闻摸出点门路当晚8点多改完,副书记比较满意,稍改便交由党委书记过目书记做过十多年的文字工作,给不少升迁的领导写过材料,就挑出俩错别字这是第五次”邱闻提醒自己,“仅仅是个开始那一天下午,正要下班,副主任突然叫住他:“小邱,先别走,书记、副书记去区里开会,没准要传达新指示当晚,一位区领导到镇里开紧急会议,批评道:“没有魂儿,只有经验性的东西,没有总结性的东西坐两边的镇领导们,脸色很难看最后,镇党委书记琢磨出“四个化”,邱闻按着这个大方向继续改第六次,他实在改不动了,因为村里的实际情况,很难硬套进这“四个化”里第七次,副书记便亲自带着他改可另一位区领导看了,一句句抠得更细,建议加入民生领域的成果只得进行第八、九次大改两天之后,市里派人来开会,又提了一箩筐意见第二天,大领导的秘书前来主持会议,场面很大,市、区和镇负责领导一个个正襟危坐,邱闻也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