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材料_按章节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67821822 上传时间:2022-03-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材料_按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材料_按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材料_按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材料_按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材料_按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材料_按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材料_按章节(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1、 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力或者人为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环境影响2、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换进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在维持任意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3、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 诞生:标志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迅速发展:标志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学科体系趋于成熟标志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日程。第二、三章

2、复习要点1、大地女神Gaia假说的观点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不断地、主动积极的对地球环境起着调节作用。2、正是上述调节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而此稳定性的实现是基于Gaia系统内部生物的各个部分相互有序、协调的合作。3、强调只有把生物和环境看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了解地球。4、在地球进化系统中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物质环境,即强调生物对地球进化的作用和影响,气候和化学组成的调节是该进化系统的自发应变特性,进化本身是渐进和间断地结合。2、大气圈结构组成,根据海拔不同的分类,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对流层:平均12km平流层:约12-50km中间层:约50-80km;热成层:80-800km逸散层

3、:800km3自然环境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食物链: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地带分布规律:p38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包括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4人工环境:是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城市人口承载力:也称城市人口环境容量,指在一定条件下,城市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数量。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

4、,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5农村环境特点:土地、草地和林地退化现象普遍,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和危害程度在部分地区呈加剧趋势。原始和落后的生产观念和生活方式与现代生产方式和技术之间的冲突,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巨大差距,造成系统间的交流不平衡,自然资源和生产、生活资料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而各种环境污染和废物且不断地向乡镇和农村转移。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以及物理性污染物全面影响着农村的环境安全。环境问题使得农村贫困化问题的解决更为复杂。6、水利环境:生态水利的概念、原则、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P53

5、-54原则: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7、绿色交通:采用低污染、合适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第四章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P63:总体上是对立辩证统一的关系。2、 人类发展过程与环境P64,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和它的五要素68五要素: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3、 环境问题的概念、原因和实质以及解决之道概念P69: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环境影响。原因P70:原因可分为 原生环境问题 和 次生环境问题。实质P70: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造成的

6、对生态系统平衡关系的破坏,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未能协调发展引起的问题,是人对自然规律的忽视和不尊重。4、 环境污染的概念、种类。概念P72:环境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中,通过扩散、迁移和转化的过程,使整个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种类P72: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由污染物引起的污染,还包括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及光污染等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污染。5、 八大公害事件的名称和原因表格与大气污染P72八大公害事件中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都与大气污染有关。而且,

7、当今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加剧和酸雨,都是与大气污染直接相关的。6、 水污染以及水污染的种类P76:水环境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水环境的污染问题包括地表淡水污染、海洋污染及地下水污染。7、环境背景值P76环境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

8、组成。8、土壤污染P78: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容纳的能力和土壤净化速度,从而引起土地正常功能遭到破坏或土壤肥力降低,并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时的现象。9、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衡的概念P8182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当外界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即超过生态平衡阈值时,将使生态系统的结构破坏、功能受阻、生态系统紊乱以及反馈自控能力下降,这种情况称之为生态平衡失调。五1、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概念,温室气体有哪些?P102全球变暖是指全球的平均气温逐渐升高的现象。由于人们焚

9、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通常把CO2、CH4、N2O、O3、CFCS、SO2等称作温室气体。2、臭氧层耗竭:臭氧层的意义,破坏臭氧的机制和元素,破坏的地理位置和时间规律,潜在威胁?P109112臭氧层是一道有效保护地球表面上的万物生灵,使之免受高能辐射损害的天然屏障。高层臭氧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直接影响着平流层温度场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并对全球气候和地球生命的形成和演化具有深远影

10、响。参与破坏O3的是在HOX、NOX、ClOX、BrOX臭氧层耗竭主要发生在春季、南极上空。潜在威胁:1、威胁生态系统的安全 2、损害人体健康 3、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4、危害人类生存环境 5、影响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 6、其他负面影响3、酸雨的概念、来源与危害?P113116概念:pH 小于5.65的降水定义为酸雨。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S和N的化合物、有机酸等;碱性物质有NH3、Ca等。SO2的自然源主要包括海洋有机硫化物的氧化、火山爆发、土壤和森林火灾。人为源:人为排放对全球S循环有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工业集中区域。危害P1164、环境安全的概念P119环境安全是指与人类生存、发

11、展活动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未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5、国际合作的背景,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的各种国际公约。人类环境宣言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P123第六章复习要点1不同时期的环境伦理观(1) 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完全依赖大自然所产生的环境伦理观(2) 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主宰自然所产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3) 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现代文明条件下产生的可持续发展伦理观2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概念:在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中,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认为人具有理性,具有能从根本上改变环境的强大力量,然而人类应该站在平等的立场尊重和善待其他生物。3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最小伤害原则:

12、从保护生态价值与生态资源出发,要求人们在人类利益与生态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谨慎行事,尽量将对自然生态的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比例性原则:人类的非基本利益应当让位于野生动植物的基本利益,不应为了追求过度消费而损害自然生态的基本利益。协调性原则: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应受限制,不能恣意破坏人-地复合系统的整体性状及其要素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了维护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应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与自然实体发生冲突和对抗。适度消费原则:人类应与其他物种及其生境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共生体系,遏制对自然资源过度的消费欲望。分配公平原则:与自然或生物共享资源,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尽可能地实行功能替代,即用一种

13、资源代替另一种更为宝贵的资源。公正补偿原则:自然界存在的生命和非生命客体及其关系都具有平等的存在价值和以各自适合的方式存在的权利。4可持续发展:首次提出的时间:始于20世纪70年代;核心思想:公平与和谐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世世代代持续的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和环境优美,是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协调统一的发展。经济目标是追求质量和效率;生态-环境-资源目标强调为使系统达到良性循环,发展必须有限制,要与自身的承载力相协调;社会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人口适度增长。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需求性原则与传统发展模式的四大区别:P137-1385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体系P1

14、416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历程及对策P147第七章复习要点1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概念?由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两大系统耦合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而有序的开放巨系统,系统内又可分为七个子系统大气、水、冰冻、生物、土壤、岩石、智慧和许多次级系统。2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空气污染物是指通常以气态形式进入近地面或低层大气环境的外来物质。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碳氧化物以及飘尘、悬浮颗粒等,有时还包括甲醛、氡以及各种有机溶剂,其对人体或生态系统具有不良效应。 空气污染物主要有:

15、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PM等。PM10:通常把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光化学烟雾:当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形成臭氧,PAN和醛类等物质悬浮于空气中而构成光化学烟雾3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气象因素:大气层结稳定度、对流混合层厚度、水平风场风向、风速、风的垂直分布、水平温度场、气温的垂直分布、逆温的结构与生消规律、降水、湍流、天气形势、特殊气象条件等。4空气污染指数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有: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浮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5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的方法?6水体污染:概念、分类自然和人为、主要污染源、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当人类活动改变了天然水质,使水质恶化严重到足以降低资源的基本用途时,便引发水体污染的问题。分为自然污染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