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强化提高班讲义(赵俊峰主讲)01总论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267689012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7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强化提高班讲义(赵俊峰主讲)01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强化提高班讲义(赵俊峰主讲)01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强化提高班讲义(赵俊峰主讲)01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强化提高班讲义(赵俊峰主讲)01总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强化提高班讲义(赵俊峰主讲)01总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强化提高班讲义(赵俊峰主讲)01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强化提高班讲义(赵俊峰主讲)01总论(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总论第01讲经济法渊源和主体专题概要专题一经济法基础专题二民事法律行为专题三代理专题四经济仲裁专题五诉讼专题六诉讼时效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考情分析题型2015年2014年2013年单选题4题4分3题3分4题4分多选题1题2分2题4分2题4分判断题1题1分1题1分1题1分合计6题7分6题8分7题9分学习重点关注仲裁、诉讼等知识点考查;以客观题考查为主,主观题很少考查到。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1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专题一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概要专题一要求要点经济法基础掌握经济法的渊源经济法主体资格熟悉经济法主体的分类

2、经济法主体的职权和职责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知识点一经济法的渊源注意掌握:(1)制定者;(2)效力等级;(3)规范性文件的名称。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规范性文件。2.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其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1)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名称形式一般是条例。(2)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大及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4.规章包括:部门规

3、章和地方政府规章。(1)部门规章是国务院部委及其直属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2)地方政府规章是地方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提示: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但不得称“条例”。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6.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7.国际条约或协定。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 习题演练【(2011年)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A.财政部制定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D

4、.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渊源。行政法规的制定机关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因此答案是选项B。选项A是部门规章;选项C是法律;选项D是地方性法规。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1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例题单选题】行政法规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A.国务院B.国务院部委C.省级人民政府D.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行政法规是由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选项A正确。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1

5、00000108:针对本讲义提问知识点二经济法主体1.经济法主体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或参加者。解释:享受经济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主体,承担经济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主体。2.根据主体在经济运行中的客观形态划分,经济法主体可分为:(1)国家机关;(2)企业;(3)事业单位;(4)社会团体;(5)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6)公民。3.根据经济法调整领域的不同,可以将经济法主体分为:宏观调控法主体和市场规制法主体两类。(1)宏观调控法主体又可以分为调控主体和受控主体。(2)市场规制法主体可分为规制主体和受制主体。4.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主要职责(1)贯彻法定原则:

6、是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基本职责。(2)依法调控和规制:是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重要职责。(3)不得弃权:调制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基本利益和国民的基本权利,不能违法地不作为,或者任意放弃。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100000110:针对本讲义提问 习题演练【(2010年)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有()。A.政府B.各类企业C.非营利组织D.外国人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主体的范围。从人们通常所了解的主体形态,可以将经济法主体分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100000111:针对本讲义提问【例题单选题】下

7、列关于我国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依法享有权利或权力、承担相应义务者B.无国籍人不能成为我国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C.国家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D.非法人团体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主体的界定。经济法的主体,是指依据经济法而享有权力或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组织或个人。这里的个人,可以是本国公民、外国人等。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100000112:针对本讲义提问【例题判断题】经济法主体的职权,是经济法主体中的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依经济法所享有的调控或规制的权力,是必须依法行使且可放弃的。()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经济

8、法主体的职权,是经济法主体中的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依经济法所享有的调控或规制权力,是必须依法行使且不可放弃的。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100000113:针对本讲义提问专题小结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100000114:针对本讲义提问第02讲法律行为分类与有效要件专题二民事法律行为知识点概要专题二要求要点民事法律行为掌握法律行为的分类无效、可撤销、可变更民事行为种类与区别熟悉法律行为的实质有效要件附条件和附期限法律行为了解法律行为概念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2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知识点一法律行为分类与有效要件(一)法律行为的分类【概念解析】民

9、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法产生民事法律效力的合法行为。民事事实行为:指无须表现内心意思即依法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如:作品创作行为、拾得遗失物、先占、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等。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2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提示:法律行为的分类依据分类示例几方面的意思表示单方法律行为债务的免除、遗嘱行为、无权代理的追认等多方法律行为合同(赠与)行为等对待的给付有偿法律行为买卖、租赁、承揽等无偿法律行为赠与、无偿委托、借用等法律规定的形式要式法律行为融资租赁、建设工程、技术合同等非要式法律行为一般的买卖

10、合同等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2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二)法律行为的实质有效要件1.当事人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解释: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界定(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大于等于)”的公民;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小于)”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2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提示:法人组织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在成立时同时产生,到终止

11、时同时消灭。2.意思表示要真实。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2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 习题演练【(2013年)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有()。A.甲商场与某电视生产企业签订购买一批彩电的合同B.乙捡到一台电脑C.丙放弃一项债权D.丁完成一项发明创造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法产生民事法律效力的合法行为。选项BD是事实行为,不是法律行为。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2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例题多选题】下列

12、民事法律事实中,属于多方法律行为的有()。A.侵权行为B.买卖合同C.遗赠D.赠与合同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侵权行为、无因管理是事实行为,所以排除A;多方行为需要两方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达成一致,遗赠、遗嘱是单方行为,排除C;BD正确。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2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十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D.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

13、力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因此选项C错误。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200000108:针对本讲义提问【例题多选题】根据民法理论,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实质要件有()。A.行为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意思表示真实C.须采用书面形式作出D.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实质要件。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实质要件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背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讲义编号NODE01188900010200000111:针对本讲义提问第03讲法律行为类型知识点二法律行为类型(一)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1.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当事人在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的条件,并以将来该条件的成就(或发生)或不成就(或不发生)作为法律行为生效或不生效的根据。提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时,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2.附期限的法律行为:当事人在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会计职称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