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强化提高班讲义(李斌主讲)06投资管理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267688718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6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强化提高班讲义(李斌主讲)06投资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强化提高班讲义(李斌主讲)06投资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强化提高班讲义(李斌主讲)06投资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强化提高班讲义(李斌主讲)06投资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强化提高班讲义(李斌主讲)06投资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强化提高班讲义(李斌主讲)06投资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强化提高班讲义(李斌主讲)06投资管理(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投资管理第01讲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考情分析本章为重点章,主要介绍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的有关知识。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本章每年几乎必考计算题或综合题,以及客观题,平均分值在15分左右。本章近三年题型、分值分布年份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合计20153分2分1分5分4分15分20143分2分1分8分14分20132分2分1分15分20分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主要考点1.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 (意义、特点、分类、原则)2.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算3.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4.投资项目决策(独立、互斥、更新改造)5.证券投资管理(特点、目的、风

2、险)6.债券投资7.股票投资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1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第一节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投资,是企业为获取未来长期收益而向一定对象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例如,购建厂房设备、兴建电站、购买股票债券等经济行为,均属于投资行为。【企业投资的意义】1.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2.获取利润的基本前提3.企业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业投资管理的特点】1.属于企业的战略性决策2.属于企业的非程序化管理3.投资价值的波动性大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企业投资的分类】1.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投资活动与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

3、投资的方式性)直接投资将资金直接投放于形成生产经营能力的实体性资产,直接谋取经营利润。间接投资将资金投放于股票、债券等权益性资产上,股票、债券的发行方再将筹集的资金投放于形成生产经营能力的实体性资产,获取经营利润;间接投资方不直接介入具体生产经营过程,而是通过股票、债券上所约定的收益分配权利,获取股利或利息收入,分享直接投资的经营利润。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2.项目投资与证券投资投资对象的存在形态和性质(投资的对象性)项目投资(直接投资)购买具有实质内涵的经营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形成具体的生产经营能力,开展实质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谋取经营

4、利润。证券投资(间接投资)购买具有权益性的证券资产,通过证券资产上所赋予的权利,间接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投资收益。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3.发展性投资与维持性投资投资活动对企业未来生产经营前景的影响发展性投资(战略性投资)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维持性投资(战术性投资)维持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正常顺利进行,不会改变企业未来生产经营发展全局。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4.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资金投出的方向对内投资在本企业范围内部的资金投放,用于购买和配置各种生产经营所需的经营

5、性资产,都是直接投资。对外投资向本企业范围以外的其他单位的资金投放,主要是间接投资,也可能是直接投资。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1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5.独立投资与互斥投资投资项目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独立投资相容性投资,各个投资项目之间互不关联、互不影响、可以同时并存。决策性质:可行性分析方案本身是否满足某种决策标准。互斥投资非相容性投资,各个投资项目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替代、不能同时并存。决策性质:选优分析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优方案,选优标准通常为绝对数指标。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100000108:针对本讲义提问【例题判断题】(2015年)某投资

6、者进行间接投资,与其交易的筹资者是在进行直接筹资;某投资者进行直接投资,与其交易的筹资者是在进行间接筹资。()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间接投资是指将资金投放于股票、债券等权益性资产上,而发行股票、债券属于直接筹资,因此,某投资者进行间接投资,与其交易的筹资者是在进行直接筹资;而投资者进行直接投资,与其交易的筹资者采取的是吸收直接投资的筹资方式,属于直接筹资,而不是间接筹资。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100000109:针对本讲义提问【投资管理的原则】1.可行性分析原则:环境技术市场财务2.结构平衡原则3.动态监控原则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100000110:针对本讲义提

7、问第02讲投资期和营业期的项目现金流量第二节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项目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由一项长期投资方案所引起的在未来一定期间所发生的现金收支,通常指现金净流量(NCFt)。现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性资产,以及相关非货币性资产(如原材料、设备等)的变现价值。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2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一)投资期1.长期资产投资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的购置成本、运输费、安装费等。【注意】在营业期内,可能发生投资实施后导致固定资产性能改进的改良支出,属于固定资产的后期投资。2.营运资金垫支投资项目形成生产能力后,追加的流动资产扩大量与结算性流动负债

8、扩大量的净差额。【注意】垫支营运资金可以在营业期内循环周转使用,至终结期全部收回。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2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二)营业期营业期内各年现金流量称为营业现金净流量,通常应计算税后现金净流量。1.直接法假设营业收入全部在发生当期收到现金,付现成本与所得税全部在发生当期支付现金,则:营业现金净流量(NCFt)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2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2.间接法营业现金净流量(NCFt)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营业收入(总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营业收入总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后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营业收入付现

9、成本非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2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3.所得税影响法营业现金净流量(NCFt)(营业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税后营业收入税后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抵税额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2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1)税后营业收入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营业收入增加当期现金流入,同时增加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增加所得税支出,考虑所得税影响后,项目引起的营业收入带给企业的现金净流入量为:税后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所得税支出增加

10、额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所得税税率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2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2)税后付现成本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为取得应税收入而发生的支出,包括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都可以全额在税前扣除。区别在于:收益性支出(付现成本)只与取得当期应税收入有关,全额在发生当期的税前扣除;资本性支出与取得若干期的应税收入有关,必须分期在税前扣除。付现成本(营运成本)增加当期现金流出,同时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所得税支出,考虑所得税影响后,项目引起的付现成本带给企业的现金净流出量为:税后付现成本付现成本所得税支出减少额付现成本付现

11、成本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2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3)非付现成本抵税额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资本性支出(如固定资产投资)与取得若干期的应税收入有关,在支付现金的当期不能全额在税前扣除,需要在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期内,通过税法规定的年折旧额和最终处置时的折余价值,分期在税前扣除。非付现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长期资产摊销费用)不产生现金流出,只是资本性支出在应纳税所得额中的摊销形式,折旧等非付现成本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是通过所得税引起的折旧的抵税利益。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中,不超过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内,各年按税法规定提取的年折旧额可以在各年的

12、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产生折旧抵税利益:折旧抵税额(现金流入量)折旧额税率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200000108:针对本讲义提问固定资产使用期限税法折旧年限使用期限内的各年均可以计提折旧,折旧没有提足;期末折余价值原值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累计折旧固定资产使用期限税法折旧年限使用期限内的各年均可以计提折旧,并将折旧提足;期末折余价值税法规定的残值固定资产使用期限税法折旧年限仅在税法折旧年限内可以计提折旧,并将折旧提足;期末折余价值税法规定的残值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200000109:针对本讲义提问【注意】资本预算中的年折旧额必须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包括:折旧方法、折旧

13、年限、残值率等。折旧抵税作用产生的前提:企业承担纳税义务;若企业不承担纳税义务,则无需在资本预算中考虑折旧因素。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200000110:针对本讲义提问在固定资产处置时,尚未折旧完毕的折余价值(原值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累计折旧),在处置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200000111:针对本讲义提问例如,某公司拟花费100万元购置一台设备,预计使用4年。按照税法规定,该设备的折旧年限为6年,法定残值率为10%,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在设备4年的预计使用年限内,每年可以按照税法规定计提折旧(10010)/615(万元),假设该公司适

14、用25%的所得税税率(下同),则每年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15万元,减少所得税支出(获得折旧抵税利益)1525%3.75(万元)。在第4年末处置该设备时,该设备的折余价值为10015440(万元),可以减少第4年的应纳税所得额40万元。显然,在设备4年的使用年限内,通过计提折旧,该公司在税前扣除了设备购置成本中的15460(万元);通过在第4年末处置设备时将折余价值在税前扣除,在税前扣除了设备购置成本中的40万元,从而将设备购置成本100万元全部在税前扣除。假设该设备预计使用8年,其他条件不变。在设备8年的预计使用年限内,前6年每年可以按照税法规定计提折旧15万元,将折旧提足;第78年不能计提折旧;第8年末可将折余价值(即税法残值)10万元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讲义编号NODE01187500060200000112:针对本讲义提问【注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会计职称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