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强化提高班讲义(郭建华主讲)16所得税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267688566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会计实务强化提高班讲义(郭建华主讲)16所得税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级会计实务强化提高班讲义(郭建华主讲)16所得税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级会计实务强化提高班讲义(郭建华主讲)16所得税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级会计实务强化提高班讲义(郭建华主讲)16所得税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级会计实务强化提高班讲义(郭建华主讲)16所得税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会计实务强化提高班讲义(郭建华主讲)16所得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会计实务强化提高班讲义(郭建华主讲)16所得税(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章所得税第01讲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及相关概念本章简介考情分析考试题型、分值、考点分布知识点讲解讲义编号NODE01186200160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考情分析2016年本章教材内容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本章在历年考试中既可以客观题形式出现,也可以主观题形式出现;本章既可以单独出题,也可以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前期差错更正等结合出题。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本章重点内容是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等的核算。讲义编号NODE011862001601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考点分布题型2015年2014年2013年

2、考点计算题1题12分1题12分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认;暂时性差异的分析;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及应交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合计1题12分1题12分注:2014年本章涉及考点为综合题,在第19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列示讲义编号NODE0118620016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知识点一: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及相关概念()【历年考题涉及本知识点情况】历年考题经常会涉及本知识点,主要为客观题,是以后各个知识点的基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核算过程:(一)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比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二)确定资产或负债的

3、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三)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讲义编号NODE01186200160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讲义编号NODE01186200160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讲义编号NODE01186200160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四)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税率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税率(五)计算“递延所得税资

4、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发生额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发生额=本期末余额-上期末余额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发生额=本期末余额-上期末余额(六)计算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讲义编号NODE011862001601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第02讲资产的计税基础知识点二: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历年考题涉及本知识点情况】本知识点既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综合题。考点是计算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计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

5、且本知识点是以后知识点的基础。(一)资产的计税基础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讲义编号NODE011862001602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1.固定资产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不同产生的差异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

6、如可以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也可以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计提折旧。税法一般会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除某些按照规定可以加速折旧的情况外(例如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基本上可以税前扣除的是按照直线法计提的折旧。另外,税法还会规定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而会计处理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折旧年限是由企业按照固定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估计确定的。因折旧年限的不同,也会产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讲义编号NODE011862001602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持有固定资产的期间内,在对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

7、备以后,因所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其账面价值下降,但计税基础不会随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而发生变化。因此,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也会产生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讲义编号NODE011862001602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例计算分析题】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各年税前利润为10000万元。2014年6月30日以1000万元购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一项固定资产,甲公司在会计核算时估计其使用寿命为5年。按照适用税法规定,按照10年计算确定可税前扣除的折旧额。假定会计与税法均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均为零。所得税会计核算如下:2014年末:资产账面价值=1 000-

8、1000/56/12=900(万元)资产计税基础=1 000-1 000/106/12=95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950-900=50(万元)【在未来期间会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2014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5025%=12.5(万元)2014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2.5-0=12.5(万元)2014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12.5(万元)2014年应交所得税=(10 000+会计折旧1 000/56/12-税法折旧1 000/106/12)25%=2512.5(万元)2014年末确认所得税费用=2 512.5-12.5=250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 500递延所

9、得税资产 1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 512.5讲义编号NODE011862001602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2015年末:资产账面价值=1 000-1 000/51.5=700(万元)资产计税基础=1 000-1 000/101.5=850(万元)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50-700=150(万元)201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5025%=37.5(万元)201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37.5-12.5=25(万元)2015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25(万元)2015年应交所得税=(10 000+会计折旧1 000/5-税法折旧1 000/10)25%=2

10、525(万元)2015年末确认所得税费用=2 525-25=2 500(万元)讲义编号NODE011862001602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例计算分析题】A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4年3月31日取得的某项固定资产,成本为5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2015年12月31日,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3500万元。税法规定,使用年限10年,该固定资产应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各年A公司实现的利润总额为10000万元。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2014年末:资产账面价值=5 000-5 000/109/12=5 000

11、-375=4 625(万元)资产计税基础=5 000-5 0002/109/12=5 000-750=4 25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625-4250=375(万元)【将于未来期间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2014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37525%=93.75(万元)2014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93.75(万元)2014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93.75万元讲义编号NODE011862001602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2015年末:2015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5 000-375-5 000/10=4125(万元),该账面价值大于其可收

12、回金额3 50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计提625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产账面价值=5 000-375-5 000/10-625=3 500(万元)资产计税基础=5 000-750-(5 0002/103/12+4 0002/109/12)=3 400(万元)累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万元)2015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0025%=25(万元)2015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25-93.75=-68.75(万元)2015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收益68.75万元2015年末应交所得税=(10 000+会计折旧5 000/10+减值准备625-税法折旧850)25%=2 568.7

13、5(万元)2015年末确认所得税费用=2 568.75-68.75=2 500(万元)讲义编号NODE011862001602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2.无形资产除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外,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其入账价值与税法规定的成本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1)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有关内部研究开发活动区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税法中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

14、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计算每期摊销额。如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按照所得税准则的规定,不确认有关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讲义编号NODE01186200160200000108:针对本讲义提问【例计算分析题】甲公司自2014年1月1日起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专利技术。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2014年与2015年实现利润总额均为10 000万元。税法规定,研究开发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1)2014年度研发支出为1 500万元,其中费用化的支出为500万元,资本化支出1 000万元。至2014年末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2014年年末:研发支出账面价值=1 000(万元)研发支出计税基础=1 000150%=1 5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0(万元)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研发过程中资本化研发支出在会计与税法上的差异,既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不影响会计利润,故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14年末应交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会计职称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