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毒理学课件第6章 一般毒性2-1

上传人:清晨86****784 文档编号:267687400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毒理学课件第6章 一般毒性2-1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卫生毒理学课件第6章 一般毒性2-1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卫生毒理学课件第6章 一般毒性2-1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卫生毒理学课件第6章 一般毒性2-1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卫生毒理学课件第6章 一般毒性2-1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毒理学课件第6章 一般毒性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毒理学课件第6章 一般毒性2-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毒性评价或安全性评价的基本目的o 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性质o 剂量反应(效应)研究o 确定毒作用的靶器官o 确定损伤的可逆性o 其它:敏感检测指标和生物学标志、毒作用机制、毒物动力学、中毒的解救措施第三节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一、蓄积作用检测方法概念概念o 蓄积作用(accumulation): 外来化合物进入机体之后,经代谢或转化排出体外,但当其连续、反复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与排出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合物就有可能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合物的蓄积作用 概念概念o 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 :用分析方法能测得机体内存在该化合物

2、或其代谢产物,且随接触时间延长而增加o 功能(机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ulation) :在机体内虽不能被测出,却在长期接触下出现了慢性中毒现象 o 蓄积作用是发生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o 一种外源化学物有无蓄积作用是评定该化学物是否可能引起潜在慢性中毒是论据之一,也是制定卫生限量标准时安全系数的一种依据。目的目的 o 求外来化学物的蓄积系数o 了解蓄积毒性的强度o 为慢性及其它有关毒性试验提供剂量选择依据方法o 理化方法:应用化学分析或其他技术测定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在体内含量变化的过程 该方法可测定化学物的半衰期,故可作为检测物质蓄积的方法o 生物学方法:将多次染毒与一次染毒所

3、产生的效应进行比较。所测蓄积性不能区分功能蓄积和物质蓄积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o蓄积系数法 :在一定期限之内以低于致死剂量(LD50),每日给予实验动物,直至出现预计的毒性效应(或死亡)为止,计算达到预计效应的总累积剂量,求出累积剂量与一次接触该化合物产生相同效应的剂量的比值 .即为蓄积系数(K值) 多用小鼠或大鼠为实验动物,一般以死亡为指标 K=D50(n)D50()K=LD50(n)LD50()蓄积系数评价标准蓄积系数(K)蓄积作用分级5),但小剂量反复与机体接触后,红细胞和脑组织的乙酰胆碱酯酶可以持续降低,且伴有神经系统症状o 固定剂量法o 剂量递增法试验期:25100天1.5倍最长28天评价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o蓄积系数法 :在一定期限之内以低于致死剂量(10%) 两种性别的一致性 差别出现的时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