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与农作学 (2)

上传人:清晨86****784 文档编号:267687359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学与农作学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壤学与农作学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土壤学与农作学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土壤学与农作学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土壤学与农作学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壤学与农作学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与农作学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壤学与农作学第一章 土壤形成与分类1、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不断地同时地供应与调节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等生活条件的能力。3、四大土壤肥力因子:水、肥、气、热。4、肥料是指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营养元素以实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改良土壤的物质。肥料的作用: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5、五大成土因素:S:土壤(soil);cl:气候(climate);o:生物(organisms);r:地形(relief);p:母质(parentmaterial );t: 时间(time

2、)(1)气候:水分和热量(湿度和温度)。作用:A、水热直接参与母质的风化;B、直接影响土壤矿物质的分解与合成、物质的淋失与淀积;C、控制植物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决定养料物质循环的速度(2)母质:是母岩经风化、搬运、堆积等过程在地表形成的一层疏松的、最年轻的地质矿物质层,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土壤的前身。分为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母质的作用:A、影响土壤矿物组成及养分状况;B、影响土壤质地、孔隙性、酸碱性等理化性质。(3)生物:包括植物、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土壤形成中最重要的因素。作用:主导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生物学积累和循环。(4)地形:

3、主要影响水、热条件及母质的再分配。(5)时间:土壤是一个历史自然体,时间因素对土壤形成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成土时间长,土壤受气候、生物、地形等的作用时间长,土壤个体发育越显著。(6)人类活动:两重性。6、主要成土过程:原始成土过程、有机质积聚过程、粘化过程、钙化过程、盐化、脱盐过程、碱化、脱碱化过程、灰化过程、潴育化过程、潜育化过程、富铝化过程、熟化过程。7、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层次P118、旱地农业土壤的发生学层次:耕作层(A)、犁底层(AP)、心土层(B)、底土层(C)9、土壤矿物组成:(1)原生矿物(氧化物类、硅酸盐类、硫化物类、磷化物类):石英、正长石、白云母、辉石;(2)次生矿物(次生硅铝

4、酸盐、氧化物类、简单盐类):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10、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1)四大元素:氧(O)、硅(Si)、铝(Al)、铁(Fe)占总质量的88.7以上;(二)三大化合物:二氧化硅(SiO2)、三氧化二铝(Al2O3)、三氧化二铁(Fe2O3),占总质量的75以上。11、土壤粒级:按照土粒的大小,将其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一般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物理性砂粒: 1mm-0.01mm;物理性粘粒: 95%)的空气中吸收水汽而达到的最大含水量。土壤吸湿水的最大值;水吸力3.1MPa(2)凋萎系数: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土壤的含水量。植物可利用的土壤水量(有效水)的下限。吸湿水部分膜

5、状水;水吸力1.5MPa;吸湿系数的1.52.0倍。(3)最大分子持水量:土壤膜状水达到最大值的土壤含水量。吸湿水全部膜状水;水吸力0.63MPa;吸湿水的24倍。(4)毛管断裂含水量(作物生长阻滞含水量):土壤中的悬着毛管水因作物吸收和土表蒸发而发生断裂时的土壤含水量。吸湿水膜状水部分毛管水;处于对植物“供不应求”的状态;旱地土壤灌水的下限。(5)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是土壤不受地下水影响所能保持水量的最大值。吸湿水膜状水悬着毛管水;旱地土壤有效水的上限;确定灌水定额的依据;水吸力0.05MPa(6)(最大)毛管持水量:土壤所有毛管孔隙中都充满水分时的土壤含水

6、量。吸湿水膜状水上升毛管水;水吸力0.008MPa(7)饱和含水量/全持水量:土壤所有孔隙中全部充满水分时的土壤含水量。吸湿水膜状水上升毛管水重力水;水吸力0MPa;水田灌水水量的依据3、土壤水分含量(计算见书P73-74)4、土壤水势:将单位数量土壤水从一个平衡系统中移到与其温度相同的处于参照状态下的纯自由水池时所能做的功。会计算比较重要(1)基质势:土水系统中由于土壤固体特性所引起的一种势值。(2)溶质势:由土壤水中溶解的溶质而引起的势值。(3)压力势:土水系统中的压力超过参照状态下的压力而引起的势值。(4)重力势:土壤水受重力作用所引起的一种势值。与土壤本身的性质无关。(5)总土水势:s

7、 =m+g+p+o水力势(Hydraulic Potential):h =m +g +p饱和土壤水时:s =g +p非饱和土壤水时:s =m +g(6)在平衡的土水系统中,水力势h在各个位置上都为一个常数5、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因素:(1)土壤质地;(2)土壤结构;(3)土壤温度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应用:(1)水吸力与含水量的换算;(2)土壤水吸力与当量孔径的关系:D=3/S D毛管当量孔径(mm),S土壤水吸力(hPa);(3)水分特征曲线可用来分析不同质地土壤的持水性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4)应用数学物理方法对土壤中的水运动进行定量分析时,水分特征曲线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7、土壤水分

8、运动:达西定律,主要是计算第六章 作物与水分关系1、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1)土壤水分状况;(2)土壤通气状况;(3)土壤温度;(4)土壤溶液浓度2、蒸腾作用:是指作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从作物的表面(主要是叶子)向外界散失的过程。(1)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A、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B、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和运输;C、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和叶片的温度;D、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气孔开放,有利于光合作用中CO2固定。(2)蒸腾作用的度量:A、蒸腾速率;B、蒸腾效率;C、蒸腾系数(3)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A、光照;B、二氧化碳;C、空气湿度;D、温度;E、风;F、土

9、壤条件3、干旱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旱性(1)干旱的类型:A、大气干旱;B、土壤干旱;C、生理干旱(2)干旱对作物的伤害:A、破坏原生质的机能;B、改变各种生理过程;C、引起体内水分重新分配;D、使细胞遭受机械损伤4、水分过多对作物的危害(1)水分过多常对作物造成的危害:A、根系吸水吸肥受阻;B、有毒物质的危害;C、根系进行无氧呼吸;D、导致作物倒伏(2)渍害和涝害的防控技术:A、改善耕作制度;B、选用耐湿品种;C、其他措施5、灌溉、排水对改善作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灌溉可以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改善作物的土壤环境条件,改良土壤。反之,则破坏土壤结构,形成沼泽化、盐碱化、恶化土壤环境。农

10、田排水是防止土地退化、改造盐碱地和涝渍中低产田的重要手段,通过排除过多的地表水、加大渗漏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淹水深度及地下水位从而满足除涝防渍和改良盐碱地的作用,但同时也加大了农田土壤颗粒、养分和其他污染物的流失,增大了水环境产生的非点源污染,且农田排水已经成为了非点源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6、灌溉排水对农业技术措施的要求:(1)提高耕作质量;(2)提高施肥效果;(3)防除病虫和杂草危害;(4)促进或控制作物的生长发育7、作物需水量:指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8、作物需水基本规律:(1)作物的需水量:不同种类的作物,由于其本身形态构造和生长季节的不同,需水量差异较大。凡生长期长、叶面积大、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的作物,需水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