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外国名著读后感悟5篇

上传人:J*** 文档编号:267682378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日外国名著读后感悟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每日外国名著读后感悟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每日外国名著读后感悟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每日外国名著读后感悟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每日外国名著读后感悟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每日外国名著读后感悟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日外国名著读后感悟5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每日外国名著读后感悟5篇外国名著每日读后感1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闻名杯具,它写了一对忠贞的恋人用他们年轻的生命换来了两个家族世仇的和解。 这是个异常感人的故事。在古代意大利的维洛那城里,有两个世仇大家族,蒙太古家和凯普莱特家。蒙太古的独子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的盛大舞会上,见到了主人的独生女,维洛那城最漂亮的女孩朱丽叶。于是两人一见钟情。不顾家族的仇恨,坠入爱河。他们不顾两个家庭的强烈反对私定终身。最终因罗密欧失手杀人,被逐出维洛那城。朱丽叶为躲避家人安排的婚约,于是在好心的芝伦斯神父的帮助下假死。偷偷回城的罗密欧不明白真相,为朱丽叶的死悲哀不已。便喝下毒药死在朱丽叶的身边。当朱

2、丽叶醒过来时发觉罗密欧已经死了,毅然用短剑结束了自我的生命。 第一次读这个故事时,我已经泪如雨下。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坚强的感情,悲惨的结局,无不能够打动每一个人,正是他们那金子般善良,冰雪般纯洁的心把两个家族的世仇化解了,虽然他们为爱殉情,可是那段唯美的感情故事却传为佳话,永久流传在人间。 那个时候子女成婚的年龄是那么小,在本该是最无忧无虑欢乐的花季年龄就要承当生活的负担,坦然应对死亡。罗密欧他们为保卫感情在街上拼死搏斗,而那些旁观者只会煸风点火,不曾研究过别人的痛苦与死活,只要事情与自我无关又能够让自我从沉闷的生活中解脱一下又何妨呢?那时的人们好无知,竟然为了一时私欲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他们可

3、曾想过这对忠贞的恋人心里是怎样想的?父母不顾朱丽叶的感受就给她私定终身,不就是为了金钱,荣誉吗?不就是为了找个有钱的女婿出去风光吗?可是最终,他们最终觉醒了,和有着世仇的对方和解了,这也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他们之间的那段情,是我所不能体会的。而我也为他们感到惋惜。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在一齐度过幸福的一天。 莎士比亚是用剧本形式展现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故事。所以我认为这本剧本能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此书独特的语言魅力。而这独特的语言魅力是莎士比亚的剧本所特有的。譬如此剧中众多精妙的比喻,令读者一读就心领神会;众多的排比句,增强了语势,令读者身临其境 古往今来多少悲欢离合,谁曾见这样的哀怨辛酸

4、啊!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不能为了私心而剥夺他人自由选择的权利。 外国名著每日读后感2 在人间是俄国闻名作家高尔基写的,它真实的记录了高尔基小时候的惨淡童年。这本书主要说高尔基为了生活而在鞋店、东家的房子里和轮船上工作。除了他的外祖父、外祖母、马尔戈皇后这些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以外,在周遭的都是那些低俗、爱吵架、背地里说人坏话的小市民。 这本书写了人的善与恶、美与丑。“善于恶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正面指的则是像高尔基这样心存善良的人,而反面指的则是像文中主人一样凶恶的人。“命运像风筝一样摆,只是心存敬畏,心怀恶善有报的戒律,才不至于滑向邪恶的深渊。”高尔基一向坚信这句话,所以他才能成功。 和高尔

5、基相比,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幸福又充满自由的;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由父母的呵护、教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组成的,所以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难忘的。在生活中,多数的人应对歧路会选择望而止步,高尔基却告诉我们,你仅有勇往直前,才会得到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果实。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既有平原又有险滩。在学习中也没有常胜将军,可是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拼劲,在逆境中能够坦然的应对困难,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我佩服高尔基的恒心和毅力,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仍然手不释卷。“毅力”掷地有声的一个词,惊心动魄的两个字,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的。毅力能够改变我们的机遇,改变我们的糊口。我艳羡高尔基灵活、流畅的文思

6、,随时随地就能吟出一首小诗来抒发情感。 高尔基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道路。要像他一样,做一个心存善良,有文化,有教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汲取广博的知识,如同马上冲锋的战士,做好动身前的预备,为了实现远大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外国名著每日读后感3 美丽朋友是法国闻名作家依德莫泊桑最具影响的小说。莫泊桑的一生仅有四十三年,然而他的笔下却诞生出了个性鲜亮且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乔治?杜洛瓦便是其中之一。 小说以第三人称的语气,讲述了一个外表迷人,一穷二白的落魄军人,由穷酸的报社职员,凭借迷人外表,利用交往的女人,一步步攀上事业的顶峰,不但名利双

7、收,并且诱拐了他原先情妇的女儿苏珊为妻子的故事。 人性终归人性,在十九世纪末叶的法国,在浮华笼罩的上流社会交际场上,仅有如此。人心如此,手段如此,感情如此,一切都是浮华的虚伪,友好的残酷。莫泊桑评价杜洛瓦:“他利用报纸,就像利用梯子一样。”正因为杜洛瓦强烈意识到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外表和狂野的内心,才会如此的无耻和冒险。 他明智的与交际花马莱勒太太进入上流社会,他用甜言蜜语骗取政治主编妻子的心,借用她的聪明和敏捷的才思跻身报社的前几名,他借助报社老板娘加固了他在报社中的地位,最终诱拐老板的小女苏珊将整个报社的财产据为己有。我们不得不钦佩于杜洛瓦的谋略和狡诈,惊叹于他用了极短的时间从一个一无所有,为

8、生计发愁的退伍兵成为身家百万,影响了法国金融,政治等多方面的贵族。 无疑,乔治?杜洛瓦是有心计的,成功的,但他更是虚伪的,傲慢的。他的成功是经过不择手段,投机取巧甚至冒险后获得的,是他在先后中伤三位痴心爱他并且身世显赫的女人后获得的,是他笑里藏刀地在交际场上盘算,外表友好实际残酷地摆平了政敌和朋友后获得的。 莫泊桑想要给世人的这个真实而虚无,自私却现实,金钱名利至上的上流法国,充满了挖苦和抨击。爵位,功勋,金钱,权利是上流人追求的目标,而女人则只是他们的手中玩物而已。在这样的世界里,仅有冒险,仅有大胆,仅有投机取巧和不择手段才是生存之道。 美丽朋友无愧为流传至今的经典。 外国名著每日读后感4

9、我第一次读完这本傲慢与偏见是在中学,当时的我觉得这本书晦涩难懂,到头来也只是佩服达西被拒绝后,能够改变态度进行第二次告白的勇气。时隔几年,再次捧起这本书,竟让我耳目一新,着实有种“书别三秋,当刮目相待”的意境。书中无论是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还是丰富鲜亮的人物性格,都让我觉得意犹未尽。 故事描绘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在那个讲求门当户对的英国乡村,“傲慢”和“偏见”成为了使伊丽莎白和达西爱情的绊足石,但即使是处在21世纪的我们,就能保证不被这样的第一印象先入为主了么?我们往往被自己的主观印象所驱使,过早的给他人放上一个标签,而造成了许多彼此之间的误会。但这

10、个“第一印象”并非不可改变。 达西的“傲慢”使伊丽莎白对他产生了“偏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伊丽莎白拒绝达西求婚时,达西说的一句话:“要是我耍一点手段把我内心的矛盾掩饰起来,一味地恭维你,使你相信我无论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对你怀着无条件的纯洁的爱,那么也许你就不会有这些苛刻的责骂了。惋惜无论是什么样的伪装,我都痛恨。”,虽然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曲折,但是达西和伊丽莎白在爱情面前都选择了坚持真实的自己。时隔几年再次捧起这本书细品,发觉奥斯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极少有好人坏人的区分,更多的是聪慧与愚蠢的区别,女主人公便是理智,活泼的象征,作者常常借用伊丽莎白的口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书

11、中的伊丽莎白是灰姑娘,她最终获得了真爱和幸福,但细细想来,她也没有能逃脱奥斯丁设定的带有金钱性质婚姻的怪圈,这就不得不说书中的另一个人物韦翰。 比起在爱情中达西的真诚,韦翰却是一个十足的流氓,他自恃外表俊美,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绅士”,一心想通过婚姻发家致富,以不与丽迪亚结婚为挟制,向达西敲诈了一笔客观收益。而一向理智,聪慧的伊丽莎白,即使面对韦翰漏洞百出的辩白,却也是被韦翰牵着鼻子走,即使这样我也并不认为伊丽莎白是一个“愚蠢”的人。毕竟因为思想上对达西“傲慢”的先入为主,使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了偏见,而韦翰不同于达西的翩翩君子的风度,让伊丽莎白着迷。但韦翰却为了金钱而出卖了自己的灵魂,灵魂即已被

12、出卖,那韦翰又怎么获得幸福呢?而伊丽莎白也通过自己的反思和达西的解释,放下了对达西的“偏见”,完成了灰姑娘和王子爱情生活的美满结局。“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难测,我们在看待一件事或物时,不应该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也不应该以貌取人。要用真心去对待他人,才能赢得真心,那么“傲慢”“偏见”就不会成为彼此之间的隔膜。 这本书外表看起来奥斯丁用诙谐,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英国乡村灰姑娘的故事,可随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会发觉奥斯丁幽默的语言下包含了多少人情世故。小学的我,初中的我在这本书中读到了完全不一样的真理,不知大学的我,有了婚姻的我又能读出怎样的收获。好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书别三秋,当刮目相待! 外

13、国名著每日读后感5 格列佛游记是世界文学名著,大家都很喜爱这本书。我也有格列佛游记,并且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有人会说:“书为什么要读那么多遍,读一遍就行了,干什么还费时间呢?”我却不这么认为,好书不厌百回读。书就是要多读,多读书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才能丰富自我的知识。假如读了一本书,但没学到什么知识这有什么意义呢?一本书只读一遍,只能明白一个大概的意思,仅有多读几遍,精读细读才能深刻领会书本的全部资料,领会书本的实质意义。 在幼年读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时,我曾一度认为这是一本童话,之后又认为是像鲁滨孙漂流记那样的一般小说。今年暑假里,我再次品读了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才感受到原先这个一部充满童话色彩

14、的挖苦小说。但小说的童话色彩只是外表的局部的特征,锋利深邃的挖苦才是其真正的灵魂。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英国闻名挖苦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72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挖苦小说。 乔纳森?斯威夫特挖苦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欲、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慨、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欲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白

15、费就是贪得无厌。作者不仅仅挖苦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否认了整个人类社会。耶胡代表人类,而主人公却是如此厌恶耶胡。书中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的不满。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我不明白十八世纪英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鞋跟之上下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究其原因,彼此在不一样的国度,承着不一样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我国家的从小就了解,别的国家的很少去触及,并且没有必须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缺乏为奇的。 格列佛游记的主题思想是经过在四个国家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和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存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小说以辛辣的挖苦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危险而趣味的奇遇。这部小说真实地描绘出了一幅格列佛出游的图画,让读者看到了社会上完美的一面与黑暗的一面。在这本书中,写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其中一些令人胆战心惊。书中写了英国闻名医生格列佛坐船去访问别的国家,途中经过印度洋时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