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267680454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群文阅读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第6课 【本课篇目】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 【选题理由】 第一道题选择了艾青的诗歌煤的对话,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和大堰河我的保姆接近,阅读本诗歌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道题选择了艾青的诗歌阳光在远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有助于理解艾青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第三道题选择了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结合文本并且以文章中节选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说说新月派的格律诗特征。 第四道题选择了献给艾青的红玫瑰,结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谈一谈其中哪些“诗行”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五道题选择了我所知道的康桥

2、,感受康桥在作者徐志摩眼中的特点。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小题1】下列对艾青写于1937年的煤的对话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咏物诗。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后,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了地层深处,它满怀怨愤和仇恨,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

3、更有希望和祈求,它渴望着火的到来,它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诗中礼赞了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D全诗采用对话形式,发问者出语冷静,而答话者所答却炽热如火,两者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富于艺术感染力。 【小题2】这首诗作于1937年春天,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你能结合时代背景和煤的特点简单分析一下这煤和我们的民族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答案】 【小题1】A 【小题2】我们的民族有着煤一样的历史,有着煤所遭受的灾难,又像煤一样长久地沉默,更像煤一样身上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热量,并和煤一样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

4、(意对即可)。 【解析】 【分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 A项,“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错误。在艾青的煤的对话中,“我”(煤)是主要意象,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诗歌最后两句“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表明“我”仍有希望和祈求,充满着自强不息的能量,对未来有着无尽的憧憬。选项分析理解不正确。 故选A。 【小题2】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 考生解答本题时应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煤的特点,明确煤和我们的民族的共同点,可以从经受历史、形象特点及未来分析。煤长期埋藏在地下,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然而,它们具有一种优秀的

5、品格遇着火就会燃烧,就会发光发热。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受了无数次的苦难,他们经受着各种压迫和剥削,默默地在社会的最低层生活。然而,他们并没有“死”,一旦遇到新的契机,遇到新的思想,他们便会揭竿而起,燃烧起涤荡旧世界的冲天大火。中华民族的这种生存状态,这种情绪,这种品格,与“煤”很相似。诗人以“煤”来写苦难的中华民族,不会因苦难而消沉。 【点睛】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

6、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阳光在远处 艾青 阳光在沙漠的远处, 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 暗的风, 暗的沙土, 暗的 旅客的心啊。 阳光嬉笑地 射在沙漠的远处。 一九三二年二月三日苏伊士运河上 (选自艾青诗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为“阳光在远处”,可见诗人并未沐浴在阳光的普照下,最后一句“射”字传神地写出了阳光的神态。 B诗歌选取典型意象“阳光”“沙漠”“船”“风”“沙土”等,呈现一幅开阔的画面,意境阔大。 C诗人没有进一步写“暗的/旅客的心里”究竟有何想法,这正是赋予了这首短诗更广阔的想象余地。 D这首诗抒

7、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异国风光的喜爱、赞赏之情,以及对祖国的思念。 【小题2】本诗创作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答案】 【小题1】D 【小题2】象征手法。诗人站在船上看到了“阳光在远处”的真实情景,突出阳光的照射,既是写实,又具有象征意义。“阳光”象征光明和温暖。对比手法。第一句和第二句形成强烈对比。阳光在沙漠的远处是明亮的,而船则是暗云遮着的。一明一暗形成强烈反差。动静结合。“阳光在沙漠的远处”是静景,“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是动景,一静一动,动静结合。 【解析】 【分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D项,“表达了诗人对

8、异国风光的喜爱、赞赏之情”不正确,诗歌表达的是诗人远离故乡、远离亲人、远离祖国时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之感。 故选D。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并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象征手法。在这首诗中,阳光是一种象征,象征光明,象征温暖。诗歌中,诗人站在船上看到了阳光“嬉笑地”“射在沙漠的远处”,这是作者看到的“阳光在远处”的真实情景,突出阳光的照射,“阳光”在这里既是写实,又象征着光明和温暖。 对比手法。第一句和第二句形成强烈对比。阳光在沙漠的远处是明亮的,而船则是暗云遮着的,一明一暗形成强烈反差;诗歌后面写阳光“射在沙漠的远处”,且是“嘻笑地”,而写船上“旅客的心”却是“暗”的,这个“暗”字,把“旅

9、客的心”中种种积淤完全概括了,一明一暗也形成了震撼人心的对比。 动静结合。“阳光在沙漠的远处”是静景,“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是动静,阳光在沙漠的远处是明亮的,而船则是暗云遮着的,一动一静,一明一暗,形成巨大的反差。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以其特定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契合。民族特性是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作为一种审美范式,古老的诗歌往往是一个民族审美心理的凝聚,是历代诗人探索、实验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审美经验的长期积淀。如意大利的十四行、波斯的柔巴依、日本的俳句、中国的律诗都是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诗歌体制。 那么,新诗是否完成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的契合呢? 中国诗歌史发展的

10、一个基本规律是:诗歌体制起自民间,兴于文士,最后成为一种主要审美范式。 中国古典诗歌历经二千年实验、积淀,从四言、五言到七言,至唐代格律诗体制完备,产生了中国人骄傲的唐诗。由于方块字的音形特征,格律诗汇融节奏、韵律、修辞与建筑之美,成为汉语诗的黄金范式。天才李白、杜甫是汉语诗的顶峰大师,他们掌握、运用汉语诗的审美范式,并将这一审美范式推向成熟,但他们无力改变这一范式。因为这不是个人选择,而是一个民族的选择一一唐代不仅拥有灿若群星的诗人,更有爱诗的民众。 然而,新诗是个例外。新诗不是由民间到文士,而是由知识分子率先发起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诗歌体制。新诗的第一个尝试者胡适宣布关不住了是新诗成功的纪元,

11、而这首诗恰好是美国诗人SaraTeasdale的0verthelRoofs的翻译。这与梁实秋所说的“新诗,实际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是一致的。这就是说,新诗的源头是外国诗。作为新诗的代表,自由诗风席一时。当时,谁写得最不象古典诗,谁就是先锋。不久,“胡适之体”新诗遭遇质疑,周作人也觉得新诗少了点“余香与余味”。郭沫若的女神固然为创生期的新诗开阔了气象、充实了内涵,但体制依然是自由体。 然而危机也正发生在这里:一种新的审美范式是否契合民族心理? 但是,初期白话诗也并非欧化的一统天下。刘半农的瓦釜集是以江苏民歌的方式创作的,刘大白更以民谣体式写了田主来。这在当时虽然算不上主流,却也暗示了新诗体制的一

12、种选择。 20世纪20年代,新诗从对古典诗的破坏转入本体建设,体制建设和诗学建设成为诗人们关注的中心。真正对新诗格律发挥影响的是闻一多。这时的闻一多背叛式的自由诗,以其对中国艺术的衷情与富于唯美倾向的形式追求对新诗体制进行反思,提出影响颇大的格律理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面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而且他称新诗的格律是“戴着脚镣”,“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到格律的束缚”。代表作便是他自己的死水,在他的影响下,一批新诗人投入格律实验,其中徐志摩的诗更活泼。比如他的再别康

13、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新月派的格律诗实验很快演化成新的“形式主义诗体”,走向没落,但格律意识对于新诗的建设意义无疑是巨大的。叶公超仍然在论新诗一文中写道:“假使诗人有自由的话,那必然就是探索适应于内在的要求的格律的自由,恰如哥德所说,只有格律能给我们自由”。这证明人们不再一提格律就联想到恢复旧诗秩序,而是从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的关系上进行审思。 胡适的白话诗从体制到诗学都是西方的,刘大白的歌谣体从体制到诗学都是中国民间的,而闻一多的格律体则是中国体制与西方诗学的融汇。这样

14、,从源流上说,到20年代新诗已出现三种类型的体制:_、_、_。此后新诗体制基本上沿着这三条道路演变发展。 (选自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有删改) 【小题1】第段横线上是进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闻一多作品,篇名是_。 【小题2】第段中加点词“审关范式”在文中是指_。 【小题3】下列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的体制起自民间,兴于文士,最后成为一种主要审美范式。 B唐诗的辉煌源自汉语的黄金范式与熟练运用这一范式的诗人和爱诗的民众。 C体制建设和诗学建设是新诗的本体建设,诗人们应从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的关系上审思。 D新诗的格律要求并不影响创作的自由,只有格律能给新诗诗人自由。 【小题4】依据文本,第段三条横线上应填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