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267680337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2021济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2021.7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与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2、一: 关于意象,我下的界定是“表意之象”。给“意象”下这么个界定,是为了突出其表意的功能,这“意”当是指诗人的诗性生命体验。换句话说,作为诗歌的意象,必须内含诗人的情感体验;不能显示情感体验之“象”,就够不上称作“意象”。眼下有一个相当普遍的倾向,就是把意象等同于诗中表名物之词语,其实是不恰当的。诗中所用的词,有不少是表具体名物之词,如蓝天、白云等,它会在我们脑海里唤起某种想象的,但通常只能算表象,不是意象。举个简单例子。王维的两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总共包含几个意象?我想大部分人会回答说,有四个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确,这四个词语都能成“象”,但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意”

3、呢?孤立开来看,大漠,指广阔无垠的沙漠,或可引发多种联想,但自身却没有确定的意向;孤烟,指一缕狼烟,也同样看不出诗人的感受。必须将“大漠”与“孤烟直”合成整幅图景:在一望无际的漠野间,直直地升腾起一股狼烟,方能将诗人行经边塞时所体验到的那种空旷、荒凉、寂静、燥热无风乃至边塞示警的独特情味生动地传达出来,这才成为意象。同样道理,长河、落日单独看亦只是表象,必须连成画面在奔腾不息地流向天际的大河上方,一轮浑圆的太阳正徐徐下沉,绚烂壮丽的景观效果始得以展现。总之,意象不单有象,且一定要表意,要能确切地传达诗人的独特体验,才能起到为抒情服务的作用。 (选自陈伯海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材料二:

4、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

5、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闩、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选自林庚说“木叶”) 材料三: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经过诗人不断地提炼、加工和创造,拥有了众多的诗意盎然的词语。这些词语除了本身原来的意义之外,还带

6、着使之诗化的各种感情和韵味。这种种感情和韵味就是情韵义。词语的情韵是由于这些词语在诗中多次运用而附着上去的。凡是熟悉古典诗歌的读者,一见到这类词语,就会联想起一连串有关的诗句。这些诗句连同它们各自的感情和韵味一起浮现出来,使词语的意义变得丰富起来。而这种种丰富的情韵义,往往难以用训诂的方法予以解释,也是一般词典中难以包括的。 “凭栏”“倚栏”,意思是依靠着栏杆,但是诗词中用“凭栏”“倚栏”,却有多种意味,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吊古,或抑郁愁苦,或悲愤慷慨。如,李璟摊破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冯延巳鹊踏

7、枝:“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姜夔点绛唇:“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些诗句中的“凭栏”都是和某种激动的感情联系在一起的。 诗歌语言的情韵是由诗人反复使用而逐渐附着上去的,这种情韵在诗里所起的作用,有时甚至比词语原有的意义更重要,它可以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和联想,使诗的含意更加丰富饱满。 (选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情韵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界定意象是“表意之象”,这样就可以突出诗人的诗性生命体验。 B.表名物的词语,必须融入诗境并传达出独特的情味才能成为意象。 C.“木叶”能给人落

8、叶的微黄和干燥之感,就是源于“木”的暗示性。 D.诗歌词语情韵义是指本身原义以外的、诗化了的各种感情和韵味。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漠、孤烟能成为意象的条件是,在诗中有确定的意向,能表现诗人的感受。 B.由“木”暗示着落叶与颜色,可知古诗语言的暗示性可源于意象的外在形象。 C.诗歌语言的情韵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和联想,因而使诗的含意更丰富饱满。 D.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意义与情韵义,讲的都是意象的语境意,所依角度也一样。 3.下列各项“凭栏”的情韵义,与其例举诗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表示怀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B.表示吊古“一晌凭栏

9、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C.抑郁愁苦“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D.悲愤慷慨“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4.如果给“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下一个定义,应该有哪些要点?(4分) 5三则材料都在谈“古诗意象”问题,分别提出了什么看法?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楼梦(节选) 曹雪芹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有时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众人都体谅他

10、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

11、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

12、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

13、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

14、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地黄昏,且阴得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 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姑娘说了: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黛玉回说:“费心。”命他:“外头坐

15、了吃茶。”婆子笑道:“不喝茶了,我们还有事呢。”紫鹃收起燕窝,然后移灯下帘,伏侍黛玉睡下。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宝玉虽素日和睦,终有嫌疑。又听见窗外竹梢焦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地睡了。 (选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人因黛玉一向娇弱有病,都体谅她,不苛责她,意在强调黛玉比众姊妹薄情。 B.一向孤傲的黛玉,竟然谈起她的衰微家世、孤苦谨慎,显示了她性格的复杂性。 C.选文通过宝钗的言行,表现了她的博识善言、说到做到,彰显了她的善解人意。 D.通过推心置腹的交流,黛玉淡化了对宝钗的猜忌,二人之间素积的隔阂得以消除。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用较少笔墨勾勒黛玉“嗽疾”的缘由和病情,这为宝钗前来探病、交谈做了铺垫。 B.宝钗劝黛玉不要作“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