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提升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267680292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四章提升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老子》四章提升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老子》四章提升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老子》四章提升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老子》四章提升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子》四章提升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四章提升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子四章提升训练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第05课老子四章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自见者不明其脆易泮小学而大遗学不学 上决浮云,下绝地纪赢粮而景从 A/B/ C/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强行者有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民之从事 跨者不行勇则冠军,威能振敌 ABC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埏埴以为器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死而不亡者寿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当其无,有车之用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D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A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中国古代哲学家,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B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候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 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后借指车轮或车。 D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伐者无功 A此五霸之伐也B十年春,齐师伐我C坎坎伐檀兮D平伐其功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B其脆易泮 C慎终如始,则无败事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3、是() A一般认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是庄子,他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人生的同情与关怀,他也曾倡导“无用之用”。 B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代指车轮或车。辐:车轮中连接轮辋和车毂的直条。 D瓠: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心脏形,花白色。果实细长,圆筒形,嫩时可做蔬菜。本文“五石之瓠”中的“瓠”指葫芦。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凿户牖以为室何不虑以为大

4、樽而浮乎江湖 B企者不立不学礼,无以立 C故有道者不处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D自见者不明在明明德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一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受点委屈。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一不这样的话,我们这批人都将被俘虏。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一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之远的南部呢? D敢以烦执事。一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10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他在郑国官微人轻,在秦晋大兵压境、郑伯自责道歉的情况下,慨然答应出使,表现出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 B烛之武勇敢无畏,从容对敌。他不顾年迈之躯,夜缒出

5、城,从容去见秦伯,坦言郑国将亡,满足强敌的骄横心理,创造说服秦伯的契机。 C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利害。他先说亡郑对秦无益有害,再说存郑对秦对晋都有益,最后说晋屡背秦德,不可共事,使秦伯不得不听。 D烛之武机智善辩,成功使敌退兵。他援古例今,使秦穆公跟郑国订立了盟约,并留下驻兵帮郑国防守,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保全了郑国。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掠江东南去 B上干云霄 C岸土赤而壁立 D得尽所历妙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徙倚久之而归岸土赤而壁立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皆以杏仁澄之 C自数十里外望之徙倚久之而归 D过夕乃可饮今其

6、智乃反不能及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俊鹘抟水禽抟:持,抓 B上干云霄干:冲 C实不然也实:其实 D南唐为奉化军节度军:军队 14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A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提出,孔子给出的答案经常是不同的。 B不同的答案往往会令学生无所适从,制造疑惑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C孔子认为冉有和子路性格不同,冉有需要鼓励,子

7、路需要约束。 D公西华有惑即问,孔子耐心解答;弟子学得明白,老师教得清楚。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事忠告二则 张养浩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禁家人侵渔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

8、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纚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未易()言。有官君子,()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未易()言。有官君子,()审择焉。 A之与而B者与其

9、C之所其D者所而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夫秋、

10、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本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零。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欧阳修秋声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雨骤至骤:突然 B天高日晶晶:亮 C盖夫秋之为状也状:情状 D亦

11、何恨乎秋声恨:遗憾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

12、,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

13、,死时盖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选自司马光集) (注)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言必自称曰儒发言:发表意见。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拘: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废废:(被)罢免。 D实宽良有治行治行:政绩。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武夷山记 (清)袁枚 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然山游者,往往多陆而少水。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激,助作声响。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而奇景尽获。洵游山者之最也。 余宿武夷宫,下曼亭峰,登舟,语引路者曰:“此山有九曲名,倘过一曲,汝必告。”于是一曲而至玉女峰,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