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267680291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遵化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

2、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

3、“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

4、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阅读链接】)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

5、“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1对两段选文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错误的一项(2分) A蒲柳人家的创作借鉴了水浒等传统小说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中国气派。 B“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这段话用词非 常生动传神,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 C“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这一细节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D一丈

6、青大娘和鲁达两个人物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一丈青大娘“爱打抱不平、嫉恶如仇”,鲁达“侠肝义胆、有正义感”。 2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内容。(2分) ; 3结合这两段选文,从描写人物的方法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说说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韩逸萌 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着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

7、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罩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外面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奶奶的手真是灵巧呵!童年时

8、,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中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

9、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光亮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

10、,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我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A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

11、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B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选自意林,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对奶奶手的描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这就是侧面描写。 B文中画横线A处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此得到自我的心灵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的愧疚之情。 C文章第段写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这段文字虽然能更进一步表现奶奶的手巧,但与文章标题“你的指尖

12、是我一生的温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本段离题。 D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大方)的老人。 5.品析下面两句话,围绕重点词语分析所包含的人物情感。(4分) “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 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6.通读全文,分析画横线B处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3分) 7.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有何妙处?(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

1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

14、考虑。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焉(参与)B.小惠未遍(方便) C.必以信(实情)D.智虽弗及(够,达到)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11.【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2分) 12.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针,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