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语文苏教版高三总复习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267679822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语文苏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语文苏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语文苏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语文苏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语文苏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语文苏教版高三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语文苏教版高三总复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语文 苏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11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但究竟在什么时候开始有茶,在考古学对茶叶、茶器等尚无新的发现以前,还不能提供出具体的年代来。可以肯定的是,自开始有茶起,直到战国时代以前的很长时期内,有茶的地方还仅限于茶树原产地的西南地区。当然,在这个期间内,西南地区中巴蜀一带的茶,曾以“贡品”的形式,进入到中原地区。到了战国时代,七雄并起

2、,战事频繁,茶才由茶树原产地的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经由水路和陆路先后传入后来的产茶地区。不过,还应指出的是,在战国或秦代以前,基本上仍是茶的药用时期,因此,六之饮【注】中把晏婴所处的春秋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以前的周公时代,并上溯到神农氏时代,都作为茶的饮用时期,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根据,是神农氏撰有食经,其中曾提到饮茶。实际上,古代人往往汇录议论性质相关的文字成书,而用一位思想或行事与此议论相称的古人题名,由于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方面的创始者,所以就把食经托为神农氏所撰。陆羽据此而把神农氏说成是饮茶的创始人,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茶由药用时

3、期发展为饮用时期,是在战国或秦代以后,因而六之饮中举出司马相如和扬雄,认为他们是汉代有着饮茶风尚的人,是合乎历史事实的。三国以后的两晋时代,六之饮中举出了饮茶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五人,另再参照七之事中所引的史料,也以两晋时代的为多,说明两晋时代已是一个饮茶风尚迅速普及的时代;到了唐代,饮茶之风大盛,并进而说明有不少地方已形成了“比屋之饮”,这也是合乎历史事实的。但是,从七之事中所引的史料来分析,在两晋时代,南方的饮茶风尚已较北方为盛,而陆羽并未就此加以阐述,同时,他也未参照七之事中所引史料,在六之饮中举出南北朝时代有着饮茶风尚的人,这都不能不说是茶经中的不足之处。 由此可知,六之饮

4、所说的唐代以及唐代以前的这段饮茶历史,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为了指出这段饮茶历史中的关键性史实,这里要加以补充的有两件事。一是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之句,这说明自公元前316年以后,四川的饮茶风尚已开始向陕西进而向中原地带传播。二是晋代以后的南北朝前期,南方的饮茶风尚仍较北方为盛。如北朝西魏杨街之在所著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报德寺中,述及北魏有些人鄙薄地把茶称为“酪奴”,并说“自是朝贵宴会,虽设茗饮,皆耻不复食,惟江表,残民远来降者好之。”所谓好,即是喜好饮茶。 (摘编自吴觉农茶经述评) 材料二:由于交通与通讯技术都十分落后,因此僧侣求学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茶文化的

5、传播。我国茶文化依赖这种人际传播形式,在日本、朝鲜等邻邦得到了普及,而这些国家也通过将我国茶文化与自身本土文化相融合,创造了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体系。另外,人口迁移在我国茶文化传播中也发挥出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茶文化的国内传播来看,西晋迁都导致茶文化中心南移的现象展现出了人口迁移在茶文化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茶文化的国外传播来看,广州、福建等茶文化发展繁盛的地区所出现的劳动力输出等现象,也推动着我国茶文化向东南亚国家的传播。 茶专著、茶文学的流通,则在我国茶文化的国内传播与对外传播中发挥出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如陆羽所创作的茶经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典籍,不仅在我国国内的茶文化普及过程中具有较

6、高的影响力,而且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直至今日,已经被翻译为多个版本的茶经仍旧在中外茶文化交流中持续做着贡献。与此同时,许多国外茶文化爱好者也在对我国茶文化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创作专著的形式推动着我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如日本荣西法师在结束中国之行之后,创作了吃茶养生记这一日本第一部与茶文化相关的著作,这部著作在日本社会的茶文化普及过程中彰显出了重要价值。 事实上,当茶叶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时,在此基础之上的跨区域传播就已经出现。从这种模式的表现形式来看,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跨区域传播途径包括汉朝时期出现的丝绸之路、唐宋时期出现的茶马古道。基于这种形式的茶文化传播,让我国茶叶与茶文化在国内的

7、影响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并且在我国茶文化向西方国家、东南亚地区传播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价值。 (摘编自栾著浅谈茶文化的传播途径及历史演变过程) 【注】六之饮和七之事都是陆羽茶经中的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国以前,茶只产于西南地区;战国后,由于战争,茶才由水、陆两路传向中原地区。 B.西晋时,茶文化中心南移与西晋迁都是分不开的;饮茶风尚由蜀地向中原传播,则与秦攻取蜀国有关。 C.从在我国茶文化输出中所承担的角色来看,茶经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典籍,有着重要地位。 D.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作用,茶文化向西方国家、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力

8、度将会大大削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在春秋时代,甚至追溯到神农氏撰写食经的时候,已有饮茶。 B.两晋时,南方饮茶的风尚比北方更为突出,六之饮就证明了这一观点。 C.战国或秦之前,茶基本作为药用;秦人取蜀后,茶才开始用于饮用。 D.从洛阳伽蓝记可知,北魏有些人把茶称为“酪奴”,认为茶不及奶饮品。 3.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材料一提及茶的两种功用的一项是(3分)() A.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全七碗茶。B.汤发云腴酬白,盏浮花乳轻圆。 C.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D.春醒茶可解,诗病药难痊。 4.根据材料二,概括茶文化的传播途径。(4分) _ _ 5.

9、简要分析材料一最后一段补充两则史料的用意。(6分) _ _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差半车麦秸 姚雪垠 “瞧,这家伙,又是一个差半车麦秸!” 虽然我们用“差半车麦秸”这绰号互相叫着,但真正的“差半车麦秸”他本人却早就离开我们的队伍了。 一个寒冷的黄昏,弟兄们把一个新捉到的汉奸围了起来。汉奸两只手背绑着,脸黄得没一丝血色,两条腿颤抖得几乎站立不住。脖颈后插一把旧镰刀,头上戴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队长拿着一面从他身上搜出来的太阳旗,表情严肃得像一尊铁人。大家叫喊着: “枪毙他!枪毙汉奸!” “老爷,俺是好人呐!”他颤抖着替自己辩护,“我叫王哑巴,人人都

10、知道的。” “是小名字吗?”队长问。 “是小名字,老爷。小名字是爷起的,爷说起个坏名字压压灾星” “你的大名字叫什么?站起来说!” “没有,老爷。”“哑巴”茫然的站立起来,“爷说庄稼人一辈子不进学屋门儿,不登客房台儿,用不着大名儿。” “有绰号没有?” “差,差,老爷,差半车麦秸。” 同志们都笑了起来。 队长不笑,追问他的家乡和当汉奸的原因。 “俺是王庄人,”“哑巴”说,“北军来啦,看见屋里人就糟蹋,看见外厢人就打呀,砍呀,枪毙呀。俺带着俺的屋里人跟俺的小狗子跑出来啦。小狗子娘已经两天两夜水米没打牙,小狗子也饿得吱咩咩地哭着”他开始哽咽起来。 “不要哭!”队长低声命令,“因此你就当汉奸了,是不

11、是?” “鬼孙才是汉奸呐!别人告诉我说,要拿一个太阳旗北军就不管啦,小狗子娘就做了个小旗交给我。老爷,你想,我是中国人还会当汉奸吗?小狗子娘真坏事,她叫我拿倒霉的太阳旗!”他一边哽咽着,一边愤怒地咬着牙,一边又用恐惧的眼光看着队长。 “以后别再把鬼子兵叫做北军了。”队长一边和善地说,一边把小太阳旗还给他:“你就在我们这里喝汤吧。” 晚上我同“差半车麦秸”睡在一块儿,问他: “你为什么要加入我们的游击队?” “我为啥不加入呢?”他说,“你们都是好人呵。” 又加上这么一句: “鬼子不打走,庄稼做不成!” 我忽然笑着问:“你的小太阳旗呢?” “给小狗子做尿布了。”他仿佛毫不在意地回答说。 他是一个顶

12、有趣的庄稼人。有时候并不想念他的女人和孩子,会用一种抱怨的口气望着田里说: “你看这地里的草呀,唉!平稳年头,人能安安生生地做活,好好的地里哪能会长这么深的草!” 他从地里捏起来一小块土,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它捻碎,细细的看一看,拿近鼻尖闻一闻,再放一点到舌头尖上品一品,然后垂下头轻轻地点几点,喃喃地说: “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 队伍出发的那天晚上,我问“差半车麦秸”:“怕么?” “不,”他说,“俺打过土匪” “喂,你撒谎!”我小声叫道,“我听见你的心跳啦!” 他露出来慌窘的样子,喃喃地说: “我一点也不怕,怕死不算好汉!乡下人就怕官呐” 我们在离敌人村庄三四里远的一座小坟园停下了。“差半车麦

13、秸”忽然从队长面前站了起来,抢着说: “队长,这条路我熟,让我先进村子去!” “好吧,可是你得特别小心!”队长扭过脸来命令我说,“你得跟他一道去,千万不要大意了!” 村子里一点动静也没有。 “鬼子们全睡着了。你等着我” 他把鞋脱下来插在腰里,弯着腰向村里走去。约摸有二十分钟光景,我发现了一个晃动的黑影,并且有一种东西拉在地上的微声。我把枪口瞄准了黑影,低声喝问: “谁?” “是我呀,同志!”是“差半车麦秸”的声音回答,“鬼子们早就跑光啦!” “你为什么不早咳嗽一声呢?” “我,我”“差半车麦秸”吞吞吐吐地说,“俺家里还少一根牛绳哩,拿回去一根碍事吗?俺以前打土匪的时候拿老百姓一点东西都不算事的。”他把牛绳头举到我的眼前,嘻嘻地笑了起来。 “放下!”我命令说,“队长看见要枪毙你了!” “差半车麦秸”迟疑着把围在腰里的牛绳解下来。 “你看,我把牛绳放下啦”“差半车麦秸”用一种恐怖的,将要哭泣的低声说。 “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不能拿着百姓的东西?” “我们是革命的队伍呐。”他含糊地答道。 又沉默一会儿,“差半车麦秸”用一种感慨的声调问我: “同志,干革命就得不到一点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