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观后感丨《金一南: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2.80KB
约6页
文档ID:267617348
观后感丨《金一南: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_第1页
1/6

观后感丨《金一南: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观后感丨《金一南: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从天朝百年兴衰看个人命运与奋斗最近,香港事件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之下,数年前金一南教授就《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所做的主题分享视频在朋友圈疯狂传播一方面,演讲主题与内容坚定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香港事件的结果——如今的中国不会再做出任何的退让,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再允许他人撼动;另一方面,金一南教授将严密的逻辑、有力的论据和风趣的语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严肃的观点以合理的方式展现,接地气的手法让普罗大众也能融入到高端知识分子的思维当中我看了这个演讲分享视频整整五次,每一次都获得了巨大的震撼,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历史层面,抑或是个人命运、个人奋斗层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启示在这里,我就其中的部分内容做一个简单的解读和延伸,借助历史,就个人命运与奋斗,谈谈感受1.洞察力发现问题之源,乃解决问题之根本当年的中国积贫积弱,到达无以复加的地步,堂堂华夏,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仅数万外敌,便将天朝置于亡国灭种之边缘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做出了选择但数次变法,皆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在于,变法者未能洞悉近代中国大患之根本器不如人,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认为,抗争失败的原因是器技不如人,便掀起长达30年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建设兵工厂、制造新式兵器、培训舰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洋务运动最大的成果北洋水师在日本舰船的炮轰之下全军覆没、葬身鱼腹洋务运动宣告失败制不如人,建立新政制维新派认为,要想改变局面,必须从制度层面入手,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维新派奔走效劳,虽然得到了光绪的支持,却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1898年慈禧太后等人发动了戊戌政变,光绪被软禁,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沦为变法牺牲品,维新派为对清政府抱有的美好幻想与“六君子”一同扼杀在刑场,历时103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孙中山主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持续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建立了共和制制度是建立起来了,但是中国强大了吗?孙中山为了共和让位袁世凯,在此后的16年里,北洋政府24次内阁改组,换了26届总理,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看来并没有思想文化不如人,学习西方先进思想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们迎接西方民主、科学的同时,全盘否定中华传统文化,导致了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无法得到继承,青年们所采取的游行示威、放火打砸等暴力行为,并不理性五四运动的主要力量是学生、工人、商人,以及少数农民,他们已经意识到,单凭一己之力无法救中国于水火之中,挽狂澜于既倒之间。

中国四万万人,被遗忘的却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一类人——农民近代以来,提倡变法者基本上将变革的力量来源放在少数精英阶层身上,忽视其他阶层的庞大力量,最终导致变革一败再败这里我提到先辈们在救亡图存时的做法,并非完全的指责,因为他们都是在黑暗中探索、寻找一条摆脱灭亡的路径他们仍然是后辈永远称颂和学习的对象四万万中国人,不过一盘散沙,这恰恰是近代中国最大的问题就在这时,有一个人,他在前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看到了近代中国变法失败之根本弊端,他就是毛泽东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到,“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这是多么正确的认识啊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实际上是统一了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知识分子阶层、小资产阶级,即广大民众的力量只是要指出一点,在历史发展之中我们采取了某一个措施,就会发生一件事情,相对应的会产生一些影响,而这些影响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个人命运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洞察力,能在先辈、前人甚至是自己的经验里头早日找到问题的关键或根源,也许,我们摸索阶段中翻爬滚打所需要的时间就能够相应减少,而换来的是问题的根本性解决和效率的提高,或许就能更靠近成功。

2.信仰的力量何谓信仰?信仰即是信念,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相信的某样东西,它是抽象概念的实体化,如图腾,原始信仰之一,又如佛教,宗教信仰之一你相信它,并会至死不渝地将其贯彻到底在中华民族的危难之际,总有这样的人物成为民族的脊梁,坚守信仰舍生取义,成为民族精神的图腾洋务运动的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戊戌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辛亥革命的孙中山;五四运动的胡适、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后来的毛泽东、周恩来,以及为变法革新流血牺牲者,无不继承了民族救亡的意志,化身为人民所敬仰的民族图腾信仰需要坚守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发起者有13个人,然而在信仰坚守的征途上,曾经的坚定信念者,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脱党,1924年周佛海脱党,王荩美1925年牺牲,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邓恩铭1931年牺牲,何叔衡1935年牺牲,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陈潭秋1943年牺牲,自己走掉的、被党开除的、英勇牺牲的,13个人从头走到尾只剩2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初创企业、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迈出的任何一步都何其艰难,前面没有红地毯、鲜花和掌声,接踵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和困顿。

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足够的运气,是无法从残酷的征途里走到扬眉吐气的未来能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而信仰,则给予了我们最开始的勇气3.做难事必有所得视频中金一南教授有一句话,令我感触良多,原话是这样的:“做难事必有所得,做容易的事情,做轻车熟路的事情,这是重复而非提高,一定要去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即所谓的挑战最后的结果无论成败与否,都是提高此处,我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思考,谈谈自己的真实想法记得在《逻辑思维》里头有一篇关于“学习区”的文章,它把我们的学习内容划分成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舒适区的内容对于我们而言太容易了,而恐慌区的内容又太难,我们应该要保持在学习区,即不断地接触和学习对我们而言有足够难度且又能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目标的内容而金一南先生所提到的“做难事必有所得”中的“难事”,指的这个前段时间,朋友圈里能经常看到类似的文章:《走出舒适区,遇见更好的自己》、《成长,先走出你的舒适区》,看来圈里的朋友对此颇感认同确实,因为大部分的人,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区有些人可能对此提出疑问,我们花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舒适区来发挥自己的特长,你写一篇文章告诉我不要呆在舒适区?其实,也许你在舒适区里面依靠自己娴熟的技艺能够赚足够多的钱了,但我强调的是“学习”,即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技艺,我们就需要在学习区里不断地在锻炼了。

说到这里,突然就想起自己在实习时的一段趣事我的第一份实习是做招聘,那时的任务很简单,打建立,邀约面试记得第一次拨通简历,对面传来浑厚的声音我:“您好,我是XXXX集团的HR,郭小北,恭喜您通过了我们的简历筛选,现邀请您……”应聘者:“您好,我想了解一下公司的情况,请问上班地点具体在哪里?”我:“……”应聘者:“工作时间怎么安排?”我:“……”应聘者:“您是,新员工?”我:“是”没错,十分尴尬在接到工作安排的当天,我私以为一切都很简单,不就是打吗?谁不会?但是,当我拿起的时候,才猛然醒悟过来,原来自己对企业信息、业务内容是如此的不明不白私以为材料只需看一眼,就能记得七七八八,没想到,自己对他人提问的应对内容是如此的一窍不通待在舒适圈并不可怕,顶多就是没有任何的进步,你的生活依旧平淡无奇,可怕的是,待在舒适圈的自己,还自以为了不起,自身在堕落却浑然不知相反,高手之所以能成为高手,是因为他们在学习区里面待惯了,他们一天不进步就浑身不舒服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每一年都给自己下一个全新的任务,那些任务听着都有点匪夷所思:2010年是学中文,中文这事太难了,我到今天都不敢说自己中文学好;2011年是只吃自己亲手杀死的动物;2012年是重新学习编程;2013年是每天认识一个新朋友;2014年是每天写一份小便签感谢一个人;2015年是每两周读一本新书;2016年,①自己要做一个人工智能,来做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助手。

②全年要跑365英里;2017年走遍并拜访每一个州,与各州民众交流;2018年不断完善Facebook用户条款并防止被当成错误的工具来使用;2019年组织一系列关于科技未来的公开讨论,讨论其中包含的机遇、希望与焦虑看嘛,高手都在学习区里不断奔跑,我们凭什么待在舒适区乐此不疲?4.写在最后在最后,我将本观后感作简单概括:凡成大事者必有一双能够洞察出问题根源的慧眼、坚定不移的正确信仰,以及对追求卓越的无限执着既然如此,我们怎样才能练就出一双能够洞察世事的火眼金睛、获得正确的信念信仰,以及长期停留在学习区?第一步,提升认知我一直认为,想要提升一个人,必须先要提升这个人的认知我们在学习一个知识点、一个道理时,往往会在恍然大悟的时候,发出“噢,原来如此”的感慨,这个时候,其实就是我们的认知获得了改变或提升,我们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或看法发生了变化,一种崭新的认知进入了我们的大脑,丰富了我们认知库当我们的认知库越来越丰满,我们便可对一些事情做出相对准确的预判为什么别人能成为业内的大神,很大的原因在于,大神的经验比我们多,相关的认知比我们丰富,自然而然就能够看到我们所看不到的东西,做出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决策。

提升认知的最有效的办法是阅读、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流、总结和反思第二步,做到慎独说白了就是要自律在认知正确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认知去要求自己如果说认知是“知”,那慎独就是“行”,知行合一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我们常常调侃“知道了这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一生”,就是典型的认知到位,行动缺位每当谈到如何慎独,我的脑海里总会泛起自己过马路的情景:红灯亮了,身边的的人成群结队形成黑色长城集体过马路,司机也很礼貌地停在斑马线前,但我要和他们一样过马路吗?这个时候,我的内心总有一把声音提醒自己:如果我也和他们一样结队过马路,那我和规则的破坏者有何区别?看到这儿的读者应该明白了,没错,慎独的最好办法就是要不断地反问自己,即不断地提高对自身的要求第三步,坚定不移我们常说做事要坚持、不要脸、坚持不要脸,强调的正是坚持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脱颖而出的那些人,并不是因为他们走得足够快,而是因为他们走得足够久终身学习,不断地汲取知识,不断地提升认知;坚持慎独,坚持对自己高要求既有正确的认知、又严于律己,还懂得坚持,成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如何做到坚定不移?这里介绍一个我常用的方法:比目标做一点举个例子,我们的目标是要在1分钟内要做30个俯卧撑,在做俯卧撑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我要比目标做多做一点点,做40个,要潜意识里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合理的要求)道理很简单: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最后,愿我们能够拥有一双能够洞察世事的慧眼、坚定不移的正确信念,以及对追求卓越的无限执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