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礼的故事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267237987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庭抗礼的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分庭抗礼的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分庭抗礼的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庭抗礼的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庭抗礼的故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分庭抗礼的故事“抗”原作“伉”,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来宾与仆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公平对待。后来比方地位公平,相互对立。【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故事】:一天,孔子和弟子门在树林里休息。弟子门读书,孔于单独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四周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着名于各国的孔圣人。”渔夫微微一笑

2、,说:“唯恐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赶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立刻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刚要划船离岸,孔子敬重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育,怎么敢不虚心地恳求您帮忙呢?”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气。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特别珍贵的。以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

3、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快,处丧则悲伤。”孔子听得很有启发,不住地点头。最终,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幸运。我情愿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知我您住在哪里好吗?”渔夫没有告知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单独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送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夫的船影,始终到看不见船的影儿,听不见划水的声音,才惆怅地上车。子路对孔子出乎寻常的表现不理解,在车旁问道:“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高傲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公平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日,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惊奇,对渔夫怎么可以这样尊敬呢?”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快乐,伏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知你听: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日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敬他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