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态毒理赵蕴琛 5 实验五

清晨86****784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0.72KB
约3页
文档ID:267226944
生态毒理赵蕴琛 5 实验五_第1页
1/3

14生态 赵蕴琛 实验五 硫氰酸钠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2016年11月25日姓名 赵蕴琛 指导老师 肖慧 专业年级 生态学2014级 学号 14050021040题目 硫氰酸钠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同组者 张子良 张婉捷 张培春 一、 实验目的:1、掌握硫氰酸钠对斑马鱼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2、掌握如何测定硫氰酸钠对斑马鱼的LC50 3、了解硫氰酸钠对鱼类的毒性等级划分 二、 实验原理1、 斑马鱼急性毒性实验:试验鱼同时孵化,体长2-3cm,健康无病,在室内驯化饲养7-14天,待鱼苗死亡率稳定在<10% 时开始试验试验期间对照组的死亡率也应控制在<10%以下 2、 采用半静态测定方法,试验容器采用玻璃缸,盛水量以每条鱼2-3L水为宜(本实验用水18L),pH值为6.5-8.0,冷水水温为12-18℃,温水温度为20-28℃(本实验温度为室温),一次实验中水温变化范围为±2℃,水中溶解氧不能低于4mg/L 3、 根据预试验结果在最高安全浓度与最低全致死浓度之间,按级差设5-7个组,并设空白对照,每组养10尾试验前24小时停止喂食,试验期间不喂食,染毒48-96小时,记录24、48、72、96小时时鱼的死亡率与中毒症状,及时捞出死鱼。

4、 鱼类急性毒性等级划分LC50等级<1mg/L剧毒级1-10mg/L高毒级10-100mg/L中毒级>100mg/L低毒级5、 LC50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三、 实验用品斑马鱼、硫氰酸钠、鱼缸、渔具、加氧泵、温度计、烧杯、量筒、分析天平、玻璃棒等四、 实验步骤1、 正式试验前将斑马鱼在与试验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驯养7-14d,驯养期间斑马鱼死亡率<5%驯养时每天喂食1次,曝气充氧,正式试验前24h停止喂食 2、 设定5个给药组,浓度分别为150mg/L、300mg/L、450mg/L、600mg/L和750mg/L,并设空白对照 3、采用“半静态法”,每24h更换一次药液,每次更换三分之一,24h、48h、72h和96h定期观察并记录斑马鱼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并求出其LC50值 五、 实验结果1、 求出硫氰酸钠对斑马鱼的LC50 (1) 原始数据表一:三点半组原始数据表毒物浓度(mg/L)050100200400800第一天100007第二天000042第三天001131第四天010200表二:一点半组原始数据表毒物浓度(mg/L)050100200400800第一天000007第二天001033第三天000010第四天100020(2) 死亡数统计表三:三点半组斑马鱼死亡总数与毒物浓度关系表毒物浓度(mg/L)050100200400800死亡总数1113710死亡率(%)1010103070100表四:一点班组斑马鱼死亡总数与毒物浓度关系表毒物浓度(mg/L)050100200400800死亡总数1010610死亡率(%)10010060100表五:两组数据平行斑马鱼死亡总数与毒物浓度关系表毒物浓度(mg/L)050100200400800死亡总数21231320死亡率(%)105101565100(3) 关系曲线图一:斑马鱼死亡率与硫氰酸钠浓度-反应曲线由图一可得斑马鱼死亡率与毒物浓度的关系式为:y = 0.1267x + 1.4286 R2 = 0.9465y=50时,x=383.358mg/L,即IC50=383.358mg/L。

2、 评价硫氰酸钠对斑马鱼的毒性等级因为IC50=383.358mg/L,根据鱼类急性毒性等级划分,可知硫氰酸钠对斑马鱼的毒性等级为低毒性六、 实验分析硫氰酸钠对斑马鱼其他方面的毒性影响(1)检测96h LC50急性毒性试验过程中的水质状况发现NH4+的浓度随暴露浓度的升高,表现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可认为硫氰酸钠能够加速斑马鱼体内的氮代谢水平,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2) 硫氰酸钠对斑马鱼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影响 不同硫氰酸钠浓度处理组与对照相比,AChE活性无显著差异3) 硫氰酸钠对斑马鱼Na+/K+-AT Pase的活性 71.7mg/L浓度处理组与对照相比,Na+/K+-AT Pase的活性和MDA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4)硫氰酸钠斑马鱼躯干组织MDA的含量的影响 MDA含量与硫氰酸钠染毒浓度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因而MDA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对硫氰酸钠引起的毒性做出评价5)NaSCN暴露对斑马鱼形态特性的影响 死亡的斑马鱼体色具体表现为:体侧的条纹颜色(黑色)有了很大程度的加深,无条纹处可看到有明显的金属光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