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600字5篇

上传人:J*** 文档编号:267200326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600字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600字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600字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600字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600字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600字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600字5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600字5篇 少年维特之苦恼读后感600字1 少年维特之苦恼读后感 一本好书需要一个懂书的人来观赏。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所有知识的源泉,书是一笔珍贵的财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有幸读到一本好书少年维特的苦恼,真让我受意非浅,终身难忘呀! 少年维特的苦恼记叙的是:维特只身一人来到瓦尔海姆,认识了天使般漂亮纯洁的少女夏绿帝,并对她一件倾心。可绿帝已经与阿尔伯特定了婚。维特他很矛盾,于是便去了很远的地方。回来时,绿帝很快乐,可维特依旧放不下这段感情,最后举枪自尽。 少年维特的经历是坎坷的,可他也遇到了自己爱的人,我不禁为他而感动。同时,维特也是一个重情意的好人,他不想让绿帝难过

2、,有不想失去一段来之不易的友情,最后他竟然舍弃自己,成全他人。维特太伟大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情义两全,才能解脱痛苦。 其实,作为一个人,一个高级动物,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不应该成为冷血动物。认的心是热的,都是有感觉的。遇到困难的人应该伸手拯救他们,不能鄙视他们,抬高自己。就像维特一样舍己为人,可维特也不应该想不开,因为世界是奇异的,在这个地方失去的,也许会在另一个地方得到。请那些在无望与痛苦的人们打快乐结,不要想不开,应该感受大自然的微妙,跟别人交朋友。 这就是我的感受,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我知道这本书是在记叙一个人痛苦、坎坷的人生道路。不过,即使我遇到困难,我也决不妥协,即使前面是高山峻

3、岭,我也要翻过去,看到艳阳满晴天。 少年维特之苦恼作为歌德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为我们述说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这部以歌德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内就创作出来的书信体小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在书中,歌德塑造了一个纯朴、善良、忧郁富有诗人气质的少年形象,从维特身上我们也不难发觉我们年青时的影子,书中有些话对今天的我们依旧有许多指导意义。 少年维特之苦恼读后感600字2 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社会进步中是无与伦比的。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一点也不假,古文观止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古文观止这部书是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两叔侄编选评注的。它

4、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它的文章,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上起东周、下至明末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峋雄伟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 古文观止里我最喜爱的文章是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逾九旬,犹是风中之烛,摇摇欲坠。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儒风自

5、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识分子心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的当天晚上一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看,李密不是一个隐者,但假如此时弃老祖母而去又于情何以堪?于心何以忍?另一方面,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举孝廉,让道德上的优者来管理国家。假如欣然赴命的话,是孝还是不孝?于理何以问?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断定当时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点可以肯定:李密是一个克己的光芒典范。 卷一周文中的子鱼论战它讲述了宋襄公不听司马子鱼的劝说,使得自己的军

6、队全军覆没。我们在生活也是如此,要多听取别人的建议,然后在自己做决定。古文观止中的文言文虽然难读,但是自身蕴含这丰富的文学色彩。是我们所有学生的必须品。 由于时间有限我只是读了一遍古文观止,我深深的了解这对于我远远不够,所以我还会更细更慢的咀嚼这部作品,让自己能体会到文言之美,开卷有益古人诚不欺。古文观止,智慧的光辉! 少年维特之苦恼读后感600字3 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一部巨着。书中故事曲折离奇,危险万分,扣人心弦。海底森林、珊瑚王国、去南极点、杀章鱼群 故事的起因是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出现了一个怪物,比鲸鱼还要大,有人认为它是一个“独角鲸”。于是,美国的“林肯号”逐洋舰特地去追

7、捕这个“独角鲸”。并邀请海洋学界知名人土阿龙纳斯先生一起参加。同行的还有阿龙纳斯的仆人康纳尔和加拿大人捕鲸能手尼德兰。 在追捕过程中,阿龙纳斯、康纳尔、尼德兰不幸落入水中,被“独角鲸”救起,这时他们才发觉,原来海洋中出现的怪物“独角鲸”是一艘构造周密的潜水艇。“鹦鹉螺号”(潜水艇的名子)的船长尼摩邀请他们一起再做一次海底旅行。他们冲破了重重困难,屡次化险为夷,但是,最终还是落入漩涡里,生死为卜,下落不明。而阿龙纳斯、康纳尔、尼德兰乘坐预备逃走的小艇而幸免落难,将所知道的海底世界公布于世。 书中人物的刻画是成功的。阿龙纳斯,是一位对知识勇于探究,永不满足的人;当尼德劝他逃走,他犹豫不决,他不想放

8、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他把在海底千奇百怪的发觉认真观看,并做了笔记。康纳尔,一位对主人忠实的小伙子,对动物分类了若之掌。任何动物只要知道名字。就能分出它属什么类,哪一科十分详细。尼德兰,他是一位脾气爆躁的人,但他也很善良。他曾救过尼摩船长的命,非常勇敢。尼摩船长,这是一位带有神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脾气反常不定,难以捉摸,时好时坏,不知对陆地有什么仇恨,这完全是个迷。就连他本人也是个迷。 书中想象合理、大胆。许多书中的事物现在我们早已实现。如潜水艇、电、潜水衣、探照灯等。许多设想非常成功。 我读完这本书后,对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及海底世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不是吹的,这本书确实不错,有时间盼望大家

9、也读一读这本书。它那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定会深深的吸引你的。 少年维特之苦恼读后感600字4 漫长岁月的煎熬,已化为乌有。因为,岁月带来的,煎熬过后,已是火灾,烧得到处都是。 一无所有的面庞,伤痕也成了点缀。 题记 本书作者高尔基出生在俄国的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便走向了社会,尝尽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依据他的童年生活而写成的,可以说是自传体小说,正反映了当时生活与社会的惨状。 小说主人公也是早日丧父的阿廖沙,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里,已经让黑暗与恐惧占据了。 在他的生活里,有粗暴自私的外祖父经常毒打他,又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生了一场大病。阿廖沙的外祖父还狠心剥

10、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从阿廖沙外祖父的种.种劣行中,我读出了吝啬、贪欲、专横、残暴,也着实的体会得到了阿廖沙当时的心情。是外祖父的残暴留给了阿廖沙童年重重的伤痕。 我们中国有个成语:祸不单行。同样,在阿廖沙的生活里,还有两个让他充满恐惧的人他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兄弟俩很像,自私残暴,但也相互勾心斗角,阿廖沙的父亲马里哈姆在世时,也遭过他们两个的陷害,而且他们还害死了富有同情心的茨冈。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阿廖沙的内心充满了压抑和恐惧,同时也渴望人间的爱与温情。 读这本书时,心中不免产生不快和同情,为阿廖沙悲惨的童年而拭泪,为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而忧伤。 不过,在上帝为你

11、关上一扇门时,一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所以,阿廖沙的生活中便有了带给阿廖沙欢乐和温暖的外祖母;教他做一个正直人的老长工;还有纯朴乐观、富有同情心的茨冈。 是他们,为阿廖沙黑暗的童年点了一盏明灯,让阿廖沙的内心变得强大,使阿廖沙充满信心和力量,让阿廖沙不再孤独与寂寞。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也知道,在黑暗长河的尽头,一定有一个叫光明的东西在发光发亮,只要跨过这条令人惊悚的大河,光明就一定在闪耀,盼望就一定触手可及。 少年维特之苦恼读后感600字5 读完这本薄薄的书,陶行知的光芒形象又一次清楚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回忆这几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历史,陶行知先生的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精神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

12、。多少次的感动,多少次的坚强,多少次的汗水,都融入了苦难的岁月。陶行知,一个高大的身影,一位伟大的人们教育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书写了新的一页。 陶行知毕生从事教育事业,非常关怀学生。一次,陶行知的学生胡同炳患上了脊骨炎,家里为了看病,想尽了一切方法努力筹钱。看病的钱还远远不够。就在这万分危险的时刻,远在国外的陶行知马上化名“何日平”给在病床上的胡同炳写信慰问。还寄来了一些钱,捎来了几副药。陶先生用这一封封越过大洋的信传递着一份份不了的情。最后,胡同炳康复了,这难道不是爱的力量吗?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还记得去年大地震时一位伟大的老师吗?当时全班正在上课,14时28分,无情的大地震咆哮着席卷了整

13、个汶川时,那位老师冷静地组织学生逃离教室,一个出去了,两个出去了,三个四个同学们舍命冲出了教室,可老师却依旧在后面查找落伍的孩子,“快!快”老师焦急地喊道,可是还有几个因可怕不敢走动的孩子,在课桌下躲着。墙壁摇摇欲坠,老师情急之下把那几名孩子塞到讲台下。当山崩地裂之时老师用自已血肉之躯挡住碎石砖瓦,用鲜血和生命为孩子们撑起屏障,当救援人员搬开沉重的岩石,老师的双手还紧紧抱着孩子们不愿松开老师走了,孩子们活下来了。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催人泪下的一幕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没错,那个老师就是谭千秋。他平凡而又伟大,他用生命的爱滋润着棵棵幼苗,这就是行知精神,也就是这种行知精神感动和鼓励着一个又一个人。 生活中,也何尝不是这样。当我遇到学习上的拦路虎时,老师会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教导我;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小挫折时,父母会一次次深情的鼓舞我。晚上,妈妈会上来帮我轻轻的盖上被子。冬天,奶奶会给我冲上一个温情的暖水袋。就在这爱的教育下,我们才能如此健康,幸福,欢乐的学习,生活。 照片上的陶行知,方方的脸,戴着眼镜,深邃的目光中透着点点爱的痕迹。陶行知,用爱的语言唤醒了一个个沉睡的生灵,用爱的力量在中国教育留下了辉煌的业绩,就如他墓碑前的四个大字爱满天下。 少年维特之苦恼读后感600字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