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精品教案

上传人:专业****件教... 文档编号:267199368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精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精品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精品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两弹一星研发过程及其意义;我国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屠呦呦发明“青蒿素”和意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2.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 -星” 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3.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重点】掌握中国科技文化成就。【难点】认识钱学森、邓稼先、

2、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我和我的祖国)、视频导入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16年11月18日神州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目录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一空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三、文化事业的发展视频:时代记忆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二、新课讲解模块一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什么是“两弹一星”?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过程: 1964.10.16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1967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

3、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它相当于百万吨烈性炸药(TNT)的爆炸威力。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时间最快,花钱最少”为何我国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实现国防建设的从无到有? 科学

4、家们的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视频:大隐于市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视频:钱学森艰难回国你从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科学家身上看到了什么精神?视频: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如果60年

5、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思考核武器出现后,各国都积极研发制造。而今,各国却开始控制核武器数量,甚至签订国际协议禁止核试验。这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现代武器研究方向又会发生什么转变?(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宇航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6、视频:神舟五号和神舟七号2.载人航天工程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拉开序幕。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模块二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读一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如果将常规稻全部换种杂交稻,全世界水稻总产量可翻一番,能多养活10亿人口。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 世界粮食

7、奖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意义: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青蒿素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开创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与“青蒿素”屠呦呦的成功与传统中医的关系?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的治疟药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从中得到启示,用沸点比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青蒿素,经过反复试验,终

8、于获得了成功。2019年9月29日上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举行,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科技发展原因1.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2.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科学家们热情投入、无私奉献。3.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模块三 文化事业的发展1、“双百”方针出示图片:红岩 青春之歌 茶馆 东方红 林则徐 英雄儿女2、中共十一

9、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各抒己见:我们要学习邓稼先、袁隆平的哪些优秀品质?我们又该怎么做?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 所以我们今后要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一穷二白的年代,他们挺起了共和国的脊梁。他们感动了中国,震撼了世界!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他们的精彩等你续写共和国已经走过70多年的风雨,国家还需要什么?你可以做些什么三、课后小结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科技文化成就教学

10、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的内容。面对中国科技一穷二白的局面,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如“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这些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科研成果,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使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要使学生明白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拥有“文化自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2. 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

11、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3. 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4. 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技发展做出的贡献。【过程与方法目标】研读图、片文献等多种类型的材料,提高理解、分析不同类型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意识;2. 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3. 学习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弹一星

12、” 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双百”方针。【教学难点】认识科技文化的重要性。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课本相应预习内容;3. 学生课前了解与中国科技成就有关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综合国力低微,遭致列强百般欺凌。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都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与文化成就,感受日益增强的中国国力。首先是科技成就,我们将一一了解“两弹一星”、漫步太空、杂交水稻、青蒿素这一

13、系列的科研成果。二、讲授新课(一)“两弹一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到相关问题答案并注明标记:1、“两弹一星”指什么?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2、我国分别是何时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氢弹:1967年6月17日导弹: 1966年10月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3、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它的发射,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第五个(美、苏、英、法)【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以回答关键词的方式熟悉课本,全面的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取得的具体成就。“两弹一星”的科研成果,离不开众多优秀科学家的艰苦奋斗

14、、自力更生,出示两端材料,同学们猜猜他们是谁?材料一: “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科技强国的夙愿。1948年赴美研读, 两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谢绝恩师挽留,毅然回国。1958年开始主持核弹研究。在飞沙走石的戈壁,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两弹元勋”邓稼先材料二: “ 美国海军部次长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1955年,他终于回到祖国,并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设计意图】通过材料与猜测人物,使学生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这样的优秀科学家的爱国热情与为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出示两则材料,你能从这些优秀科学家身上感受到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材料一:国名美国苏联英国中国时间7年零4个月4年4 年零7个月2年零8个月材料二:“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邓稼先”总结“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大力协同、无私奉献、勇于攀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设计意图】通过我国科研成就之快,以及名人名言,是学生感受到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这些科研工作者的艰难与不易,感受“两弹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