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267190210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企业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企业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企业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企业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一、工作基础自2008年下半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地组织开展了两化融合相关理论、内涵和战略研究,在行业典型经验交流、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两化融合成果展、两化融合深度行系列活动、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等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大量企业调研,总结提炼了大批先进经验和成果。发动了30余个行业组织和地方政府、超过300名优秀专家,开展了面向35个行业、10个地方省市、4000余家企业的两化融合评估体系研究和测评实践工作,积累了大批企业两化融合一手数据和典型案例,摸清了我国两化融合总体发展现状以及各行业关键环节与重点,相关工作成果得到各参与单位的广泛认可,已经在

2、企业实现大范围应用推广。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了有效推进两化融合的基本规律,初步形成了引导企业两化融合深度发展的核心理念、原则、要素和方法,进一步组织研制了首个两化融合领域的体系类国家标准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 23020-2013)。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初步搭建了覆盖全国的两化融合协同工作体系,整合了涵盖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等各领域的丰富专家资源。二、构建思路(一)提出全面管理企业两化融合的通用方法论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全面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有效控制成本、加强质量保证、加快市场响应速度、提升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所应遵循的

3、管理原则、要素和方法。企业依据管理体系系统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主要用于引导企业统筹工业化要素和信息化要素,使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工业化发展不足的问题,有效落实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推动企业全面规范两化融合相关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加强两化融合工作的战略一致、过程可控和结果有效;解决企业信息化与管理两张皮、高阻力低参与等问题,帮助企业稳定获取预期的两化融合成效。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可通过形成分类实施指南和企业应用案例加强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二)注重在科学继承的基础上加强融合创新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拟借鉴已被广泛应用的ISO

4、9000、ISO14000等管理体系中适用于两化融合管理的基本逻辑和方法,较好实现与这些管理体系的融合,以避免冲突,提高企业熟悉度,大幅降低企业管理调整难度,加速其应用和推广。主要继承的基本方法包括通过控制输入向输出的转化活动来实现结果的过程方法、通过“策划(Plan)-实施(Do)-测评(Check)-处置(Action)”的循环作用和持续改进来提高所有过程有效性的PDCA方法,以及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通用方法等。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管理对象是两化融合,其面临的问题更全面、更复杂、更困难,主要内容服务于企业全局创新和转型升级。此外,我国当前已处于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简单照搬

5、国外经验难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全面实现,要快速趋近、达到甚至超越国外发达国家,就必需全面创新。因此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在科学继承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引领和创新融合,要立足当前我国有基础、有条件解决的关键问题,总结提炼相关成功经验和普适规律,基于广泛工业实践形成并推广适用于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三)以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应能够确保将两化融合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并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机制保障企业战略在两化融合过程中得到全面落实和有效执行,其关注焦点是获取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具体而言,该管理体系拟从这一关注焦点出发,准确定位企业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需

6、求,进一步提出两化融合实施目标,有效规范和控制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并跟踪评估实施过程是否形成了预期的新型能力、以及新型能力是否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要求,最终帮助企业在其发展战略框架下实现两化融合的闭环控制和良性循环。原则上,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应该满足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和方向。(四)充分体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个融合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企业两化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近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在具体操作层面,主要通过数据、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四个可控要素的相互作用,实现持续改进和螺旋式上升。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通过规范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过程,获取

7、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并提升新型能力转化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几率。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这三个要素互有交集、相互作用,通过技术的重大创新引发流程的优化以及组织结构的调整,而三者匹配和融合才能确保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和组织结构变革的成果得到有效实现,从而全面加速工业化发展。福特正是通过全面推动技术标准化,创新了流水线式的业务流程,并进一步实现了从单件订货手工生产向大规模批量生产的组织结构变革,促进了组织分工细化和专业化。在信息化时代,数据这一要素的重要性凸显,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的交集逐步扩大,相互渗透和影响日益深入。发挥技术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

8、织结构、进一步通过技术来实现和规范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并通过不断加强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的开发利用,加速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三要素的同步创新和持续优化。(五)采用面向全局优化的系统方法为了加强企业两化融合管理的全局优化和动态改进,解决企业两化融合推进缺乏科学规划和统筹协调,难以打破部门和层级壁垒,难以实现分工与协作有机结合,难以有效监管整个实施过程等问题,拟采用系统方法。从系统的整体层面出发,对企业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进行全面管理。在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应用系统方法时,应明确企业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整体与局部的分解关系以及分工协作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环境下的系统集成手段

9、,系统分析和考核企业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绩效,采取措施持续提升企业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过程的有机关联性和整体有效性。(六)强调开放协作为了引导企业有效把握信息化带来的开放机会和创新潜能,解决我国企业由于长期规模化扩张和粗放式高速增长所普遍形成的对资源的独占意识、组织的刚性较强等问题,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拟提出开放协作的管理原则,推动企业转变传统的资源要素观念,鼓励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内外部的优质资源;逐步建立流程驱动、协同协作、动态灵活的组织形态;以网络化管理为方向,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开放的企业价值网络。三、基本框架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拟包括基础和术语、要求、

10、实施指南、审核指南、评估规范等,其中要求是核心内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图1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输入是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输出是通过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准确界定输入并评价输出对获取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符合性,对于确保和提升企业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评测与改进四个相互作用的管理域,四个管理域遵循“策划-实施-测评-处置”的PDCA方法。管理体

11、系通过明确管理职责,夯实基础保障,规范实施过程,加强评测与改进来优化企业两化融合管理,并通过推动这四个管理域的闭环联动及其持续改进来实现两化融合管理的螺旋式提升和应对内外部条件的动态变化。(一)管理职责管理职责主要包括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以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两化融合的方针、两化融合的目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职责与协调沟通等7个方面的要求,以确保领导作用充分发挥、业务流程与部门有效协同、全员积极性的充分激发调动,解决高阻力、低参与等问题。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管理职责的要求可归纳为三方面重要内容。明确两大角色。一是最高管理者。管理体系中最高管理者要保证在企业战

12、略层面统筹推进两化融合,负责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的方针和目标,建立健全两化融合的职责和协调机制,切实保障基础条件和资源供给,并在最大范围内进行承诺、动员和协调;二是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由最高管理者在本企业管理决策层中任命,是管理体系建设和实施的直接负责人,负责推动两化融合方针、目标的策划落实,并监控和改进体系运行全过程。管理者代表行政级别至少应是企业副职以上,应被授予足够的管理权限(包括必要的人力、财力、物资的支配权以及相关的绩效考核权),要能够深入理解企业的业务和文件,能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解决工业化发展不足的问题,是信息化环境下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创新和变革的中坚力

13、量。确立三类职责。企业要确立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3类职责。要求企业打破部门和层级壁垒,确立业务流程职责,避免一些与两化融合目标紧密相关的必要过程未被纳入某个部门职责、或在不同部门间引起争议。企业应以业务流程职责作为牵引,梳理和调整部门职责,尤其要注意跨部门业务流程衔接处的职责。所确立的业务流程职责和部门职责都应落实到岗位职责,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执行。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3类职责得到合理划分、规定和沟通。执行两项任务。企业要执行好协调和沟通2项任务,对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进行协调,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管理体系要求最高管理者要推动和参与协调与沟通,建立协调与沟通的机

14、制和方法,推动形成主动分享的意识和氛围,鼓励所有职能和层次反馈信息、积极参与,以确保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二)基础保障基础保障主要包括资金投入、人才保障、设备设施、信息资源和信息安全等5个方面的要求,确保资源的可获得性、及时性、适度性和协调性,充分发挥资源价值,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宜、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资金投入。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确立两化融合资金投入的长期制度安排,确保资金投入的合理性、适度性和及时性,并确保资金监管的有效性。人才保障。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作出贡献,确定从事两化融合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能力,提

15、供培训等措施以获得所需能力,并进行有效性评价和相应激励。设备设施。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企业有效策划、提供、维护和升级改造两化融合相关的设备设施,定期评价设备设施满足两化融合目标的适宜性。企业应适度提高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确保其可用性、可维护性、完整性、以及可靠性和安全性。信息资源。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企业不断推进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提高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水平,将信息资源作为战略性基础资源予以管理。企业要采集两化融合过程中可靠和有用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企业所需的信息,进一步提炼为企业的知识资产。信息安全。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确保增强全员的信息安全意识,确

16、立信息安全责任制,完善管理制度和防范机制,提供信息安全必要的技术条件和设备设施保障,识别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并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得到有效处理。(三)实施过程实施过程的要求包括策划、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匹配与规范、运行维护、数据开展利用与动态调整等7个方面的内容,确保管理体系输入要求在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得到充分落实、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持续受控和目标有效实现,解决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与管理两张皮、流程管理缺位等问题。实施过程重点强调以下几点内容:一是体现过程的全程受控和全局优化;二是突出实施前的策划以及后期的运行维护,避免企业盲目上项目、实施后运维不足等问题;三是强调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的设计在安排上优先于技术实现,防止实施过程过度依赖技术,避免技术过度超前、业务流程低下、组织结构变革滞后;四是加强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的适应性匹配和良性互动,解决两化融合难以取得实效以及成效不稳定等问题;五是关注数据开发利用,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信息化/信息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