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彭镇长安村花果山路改扩建项目总体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267188580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彭镇长安村花果山路改扩建项目总体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彭镇长安村花果山路改扩建项目总体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彭镇长安村花果山路改扩建项目总体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彭镇长安村花果山路改扩建项目总体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彭镇长安村花果山路改扩建项目总体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彭镇长安村花果山路改扩建项目总体设计说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彭镇长安村花果山路改扩建项目 S1-2 总体设计说明西彭镇长安村花果山路改扩建项目总体设计说明 第 4 页 共 5 页一、项目概况西彭镇长安村花果山路改扩建项目,项目起点位于西彭镇三分厂门口,路线沿村道C195由北向南,途径西南铝锻造厂,长安砖厂,双河桥旧桥利用跨越溪沟,新建桥梁万安桥跨越现状溪河,终点接长峡路。本项目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2+385.597,全长2.386公里。本项目采用四级公路类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5km/h,路基标准宽度采用5.5m(0.5m土路肩+4.50m行车道+0.5m土路肩)。本项目全线共两座桥梁。其中K1+794.5双河口桥为旧桥利用,桥梁全长为

2、12.5m,K2+367万安桥为新建桥梁,跨径为116m,桥梁全长为28m,桥梁宽度为8.5m=0.5m(护栏)+7.5m(行车道)+0.5m(护栏),桥面铺装采用混凝土铺装。上部结构为116m现浇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台,基础采用扩大基础。由于本项目为旧路改造工程,且线形基本满足四级公路类指标要求,为节约工程造价,本项目路线平面为尽量拟合现状公路走廊,路线纵面为尽量拟合现状旧路标高,除平、纵面优化段落外,其余段落平纵不作调整,仅K1+600-K1+750段现状公路不满足四级公路类标准,本次设计对其平纵进行优化,终点为搭接长峡路,新建公路K2+220-K2+385.5

3、97段。二、任务依据2.1任务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2019);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 ;8.西彭镇长安村花果山路改扩建项目(勘察设计合同书);9.国家及交通部颁布的现行有效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1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11.现行有关

4、技术、法律、法规和部颁等。2.2测设经过2.2.1本次测设简述根据旧路走廊,测绘地形图,控制测量路线全长2.386km。本项目所采用坐标及高程系统为重庆市独立坐标系, 1985国家高程基准。2.2.2测设完成情况(1)2021年2月下旬,我司组成西彭镇长安村花果山路改扩建项目施工图设计项目组,进行初勘路线走向及周边大致地形;(2)2021年3月上旬,测量人员进场,完成GPS平面控制网(3点),完成1:500地形图测绘;(3)2021年3月上旬,各专业人员进场,完成路线、路基路面、桥梁涵洞、交安设施等外业调查;(4)2021年4月下旬,于西政镇人民政府进行方案汇报,确定施工图路线走廊及设计范围;

5、(5)2021年5月上旬,完成西彭镇长安村花果山路改扩建项目施工图送审稿。(6)2021年7月中旬,完成西彭镇长安村花果山路改扩建项目施工图评审并按意见修编。三、技术标准3.1技术标准本项目为旧路改造工程,路线走廊位于九龙坡区西彭镇长安村,公路两侧多为房屋、旱地,故结合沿线房屋、及征拆协调,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参照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2019),本项目采用四级公路类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5km/h。路基宽度为5.5米,设计荷载:公路-II级。旧路路基宽度约为4.5m,从旧路建成年至今,沿线居民汽车保有量大幅上涨,且沿线农产品及个别工厂生产产

6、品的运输量也逐年提升,本项目的建设将提升项目区的交通运输能力,沿线村镇的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项目既是一条“扶贫路”,也是一条“民生路”,更是一条沿线人民通往小康的“致富路”。表3-1 主要技术指标表指标名称单位技术标准规定值采用值公路等级四级公路类四级公路类设计速度km /h1515路基宽度m4.55.5行车道宽度m13.5、14.5圆曲线最小半径m1215最大纵坡%12+212最小坡长m4545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桥涵设计荷载等级公路-II级设计洪水频率桥涵 1/253.2建设规模本项目路线全长2.386km,路基计价土石方10572.1m,涵洞接长利用8道,拆除

7、重建1道,新建1道。其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见表:表3-2 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路线长度Km2.3862平曲线交点个数个383平曲线占线路比例%44.7464竖曲线占线路比例%41.2665路基计价土石方m310572.16防护工程m31541.4M7.5浆砌条石m3137.2C30混凝土7路面工程m25830.7水泥混凝土8排水工程m3221.6M7.5浆砌片石m369.8C20混凝土9桥梁座1/1利用/新建10涵洞道10其中接长利用9道,拆除重建1道,新建1道12占用土地亩38.74(新增占地18.68亩,利用旧路20.06亩)不含临时占地四、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全

8、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等4.1路线起点项目起点位于西彭镇三分厂门口,起点桩号K0+000,接渝峡路。4.2路线终点项目终点位于花果山,终点桩号为K2+385.597,接长峡路。4.3中间控制点(1) 沿线居民房屋;(2) 西南铝锻造厂;(3) 双河口桥。4.4路线全长路线全长2.385公里。4.5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公路:村道C195。河流:现状溪沟。五、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5.1设计审查意见5.2意见执行情况(1) 说明本项目在当地的作用,进一步论证道路技术等级。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补充说明本项目改扩建的意义及改造后道路等级确定依据,详见S1总体篇章、S3路基、路面篇章

9、。(2) 部分路段纵坡达到13%,建议适当优化,宜控制在12%以内。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最大纵坡按12%控制。(3) 进一步优化基层结构。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垫层厚度调整为8cm,详见S3路基、路面篇章。(4) 因地制宜,尽量设置错车道或利用地形加宽公路。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复核错车道设置数量,保障加宽时尽可能利用旧路。(5) 进一步完善涵洞及排水设施。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拼宽侧加长涵洞及新建涵洞调整为HDPE双壁钢带管涵,核实完善排水设施工程数量及段落,详见S4桥梁、涵洞篇章。(6) 进一步细化道路拼宽段的路基、路面设计。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相应图纸原设计已包含,现补充新建路面拼宽

10、设计及排水设计细化说明,详见S3-1路基、路面篇章说明。(7) 补充双河桥改建方案,新建桥梁标准宜适当提高。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本次设计不包含旧桥的处治,仅补充后期旧路处治加宽的建议方案,新建桥梁路幅组成调整为8.5m。六、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6.1 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6.1.1 地理位置、地形 九龙坡区位于东经10615-10635、北纬2915-2935之间6.1.2 气象、水文九龙坡区地处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丰富,雨热同季,日照少,无霜期长。春早多倒春寒,夏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多雾。常年平均气温1618,全年无霜

11、期340天左右。6.1.3 地形地貌缙云山、中梁山将九龙坡区分成东、西两大部分。中梁山以东以浅丘为主,一般海拔250450m,多为海拔300m以下的沿江河谷;中梁山以西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180400m,多为浅丘平坝。6.1.4 地震依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所在地区抗震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具震级小、破坏程度低、发生地震的次数少等特点。6.1.5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测区地下水主要来自基岩裂隙,据区域水文地质报告及工程钻探水质分析,区内地下对混凝土一般无侵蚀性。6.2 制约建设方案的其他

12、因素 (1)城镇规划项目涉及的乡镇主要为西彭镇。项目采用四级公路类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5km/h。改造后为沿线居民提供更好、更舒适的交通便利。(2)拟建项目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本项目的实施完善了九龙坡区西彭镇的公路网络,提高了公路网络的整体性、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项目建成后不仅对西彭镇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还对完善九龙坡区农村公路路网布局有重要意义,为区域路网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环境敏感点本项目无环境敏感点,但路线优化时特别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填挖方量,尽量不改变水流方向,不压缩过水断面,不堵塞、阻隔河流。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注意水流方向,路面水、边沟水排入一定的水域,

13、不随意排入公路两侧的水体或土壤中,以免污染周围的水土资源。路基土石方开挖时,注重对下方植被的保护,所有弃土严禁随意倾倒,必须集中堆弃,并做好植被恢复。6.3 拟建项目与相关路网的衔接本项目起点位于位于西彭镇三分厂门口,路线沿村道C195由北向南,途径西南铝锻造厂,长安砖厂,双河桥旧桥利用跨越溪沟,新建桥梁万安桥跨越现状溪河,终点接长峡路。项目建成后,将改善该片区周边居民的出行条件,且形成效益较佳的公路网。七、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公路建设必然对原有生态景观产生影响,为此采取工程措施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保护环境,使公路与沿线自然景观相协调,是十分必要的。公路的环境保护贯彻以防为主

14、,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环境保护设计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方针。在路线布线时力求顺应地形,尽可能不通过或不接近居民聚集区,以减少交通噪声的污染。建立较完整的排水系统、防治水土流失;在用地范围内(含弃土弃渣场)植被绿化,尽可能恢复绿地水平。八、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采用等情况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本次勘测采用GPSRTK及全站仪进行放桩和测绘,设计中地形图采用数字化技术成图,并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运用计算机集成软件DPX完成路线平、纵、横及结构设计,运用纵横造价软件计价,设计文件均采用计算机成图。九、筑路材料9.1 外购材料拟建公路工程所需钢材、水泥、沥青、木材等主要材料本着就近舍远的原则,就近购买,通过现有公路组织供应。本项目所需外购材料可以从九龙坡区辖区内就近购买。9.2自采材料(1)石料本项目沿线条石资源丰富,可直接开采利用。本项目所需块、片石可以从九龙坡区辖区内就近购买,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