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登鹳雀楼

上传人:凯和****啦 文档编号:266713944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登鹳雀楼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登鹳雀楼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登鹳雀楼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登鹳雀楼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登鹳雀楼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登鹳雀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登鹳雀楼(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登鹳雀楼 古诗的学习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 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 登鹳雀楼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逐渐地淹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 登鹳雀楼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非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风景,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宏伟,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

2、其简朴、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宏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止境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涯,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更加宽广,更加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成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涯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

3、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芒,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查看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好像一条金色的飘带,飘动于层峦叠嶂之间。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宏大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假设说.这种风景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弥漫了无限活力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

4、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成的地方,唯一的(手段)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梦想,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特别(自然)、特别精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其次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的写作特点

5、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透露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由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调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备。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假设不是气势充满,一意贯连,很轻易雕琢呆板或支

6、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特别成熟的。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学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才能目标: 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查看才能、想象才能、(自学)才能、(规律思维)才能、朗读才能和语言表达的才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书写6个字,并且要熟悉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依据本课

7、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观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确定会走向(告成)。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佐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留心查看、发散想象、有感情朗读及诵读,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从本质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著名的大诗人,你们欣喜吗?生:欣喜。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更加热爱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挚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诵)古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 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

8、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生:(朗诵古诗) 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间评: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古诗,在熟悉诗人王之涣时,设计了一个小难题,并且学生争先恐后地朗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不仅创设了学诗的情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才能。 二、讲授新知 1、初读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 2、检查读的效果 师:方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好多生字。同学们,你们熟悉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熟悉本课生字状况) (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

9、的生字卡片); (2)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3)需要读准、读好的1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电脑)屏幕显示生字) 3、同桌彼此检查,质疑答疑 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彼此说一说。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对词语、字的熟悉。) 师: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生:(针对自己不懂的词、句或诗句向全班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答疑。) 间评:问题来源于学生,答案也应充分相信学生。假设回复不切实,老师再启发引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察觉,自主探究,自主答疑的良好自学才能和习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首古

10、诗都有确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专心听老师来读。 (2)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播放古诗画面,合作音乐,学生评议。) 间评:采用学生彼此评议的手段,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向朗诵有感情、节奏切实、吐字明显的同学学习,并且在音乐、图画的渲染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 (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悄悄地听录音配乐朗诵,留心地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宏伟美观的景象。(放录音) (2)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小组可以磋商一下。(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表现,如:朗诵、

11、表演、(绘画)、语言描述。) 间评:充分赋予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自由学习、自由(呼吸)的学习空间,创设音乐、图画、情感相互交融的空气,激发学生以各种方式表情达意。 (3)让我们再次登上这美观的鹳雀楼,感受一下当时的宏伟景象。(屏幕表示动 态画面登鹳雀楼,稳定感知、丰富想象。) 6、(1)师: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气势磅礴的美观风景尽收眼底,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假设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生:(体会朗诵,练习背诵) (2)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 三、课堂小结 师:(1)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连大诗人王之涣也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放录音) (2

12、)老师想再考一考你们,我这里有几首五言诗句,也请你仿照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的节奏来试着读一读,好吗?生:(运用已掌管的朗读方法,自由读古诗) (3)你们读得真棒!梦想你们也像诗人一样,留心查看周边的景物,把自己对美好景物的爱好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风景,报告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真正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深刻感知诗的意境及蕴含的道理,我在教学前对学生举行了学习处境调查

13、。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对古诗登鹳雀楼对比熟谙,有片面学生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察觉学生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不但不熟悉诗中的一些字,而且,有的连字音也读不准,字形也不领会,更不明白诗意及蕴含的道理。同时,我还察觉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积累了确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确定的学习才能,而且,他们能说的热爱自己说。 对学生的处境充分了解后,我开头对学生举行有的放矢地教学。我在教学时,充分表达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即先自由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自由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让会读的学生帮一帮暂时不会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

14、生的自学才能和在学习中彼此合作的精神。另外,我面向全体。在检查自读处境时,我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对于学生轻易读错的字词,我举行重点指导、校正,如:登、层是后鼻音,鹳是三拼音,楼的发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在实处。而且,我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教学入字时,与人对比。这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议论交流,一起说说入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扶助学生强化记忆;在教学欲字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自己去察觉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查看、学习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尝到了告成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媒体演示、反复朗读体会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斟酌,设身处地,扶助学生明像入境,让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里明晰展现,让学生诚恳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教学后,我作了专心地反思,觉得这节课除了具有上述优点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缺乏之处,其中最大的缺乏是在评价学生时,原先设计好的恰当的评价语言被一些苍白无力的评价语言所替代,使学生未能真正体验到那份告成感和愉悦感。今后,我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钻研,不断地提升,把察觉的缺乏作为自己对教学探索的动力。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