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5培训课件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266659858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5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5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5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5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5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5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5培训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第9课 (1)理解: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运用:运用: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1 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

2、怀和美感教育。 (3)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诗经、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根源重点重点难点难点一、从诗经到唐诗一、从诗经到唐诗 1 1、诗经、诗经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其中的精华。 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1 1)诗

3、经的创作内容)诗经的创作内容 以四言为主,内容古朴,现实感强。(2 2) 诗经的特点诗经的特点(3 3) 诗经对后世的影响诗经对后世的影响(4 4)诗经名句欣赏)诗经名句欣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 2、屈原创立、屈原创立“楚辞体楚辞体”(1 1)作者:屈原(爱国诗人)作者:屈原(爱国诗人)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他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

4、著名诗人、思想家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并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采用楚国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呆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诗史上的第二个春天。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楚辞体的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2 2)楚辞体的含义)楚辞体的含义(3 3)屈原代表作屈原代表作离骚离骚 离骚是一部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抒情诗。诗人叙述了自

5、己信而见疑、忠而见弃的遭遇,抨击了楚国统治集团的无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幽愤,表现了坚贞不屈、九死不悔的爱国精神。在这篇境界宏阔、气势奔放的诗篇中,诗人运用浪漫的手法,驰骋其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上天入地,把现实世界、神话世界和理想世界融合起来,描绘出一个色彩斑斓、迷离惝恍的诗的世界;塑造出一个志行高洁、顽强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浪漫主义抒情长诗,楚辞的代表作3、汉赋 (1 1)汉赋的定义)汉赋的定义(2 2)汉赋的特点)汉赋的特点 汉代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 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

6、气度。 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3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代表人物及代表作4 4、唐诗、唐诗 (1 1)繁荣的原因及表现)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原因南北、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盛唐时代,众多的诗人把诗歌创作推向高峰,壮阔的山河,优美的田园,繁华的都市,苍凉的边塞,惨烈的战争,都在诗歌中得到充分表现。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宗瑰宝。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全唐诗收入2200多位作者的48900多首诗(佚失的不知

7、其数)。在不到300年的时间,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中相当多的优秀诗篇,以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历代读者,代代相传,历久不衰。表现(2 2)代表诗人及作品、名句)代表诗人及作品、名句 初唐(初唐(618618713713年)年)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初唐四杰”之首陈子昂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又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初唐四杰”,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老

8、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陈子昂在政治上曾针对时弊,提过一些改革的建议。在文学方面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38首,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盛唐(盛唐(713713766766年)年)边塞诗高适、岑参 山水田园诗派 “诗仙” 浪漫主义诗人“诗圣”现实主义诗人王维、孟浩然 李白 杜甫 高适 :高适(70076

9、5) ,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大漠穷秋塞草肥, 孤城落日斗兵稀。” 燕歌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其一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蓟门行五首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北

10、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崇信佛教,人称诗佛。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著有王右丞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孟浩然 (689740) ,唐代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和称为“王孟”

11、。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登万山寄张五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

12、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邕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三吏”和“三别”。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日放歌须纵

13、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唐(中唐(766766835835年)年)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的名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晚唐(晚唐(836836906906

14、年)年) 李商隐和杜牧并称“小李杜”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

15、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宋词兴盛的原因 两宋时期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2)宋词的成就 婉转含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北宋柳永 两宋之交李清照 婉约派

16、代表诗人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的词凄婉缠绵,儿女情长,但并不靡靡。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 代表作:雨霖铃。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清照论词,有“别是一家”之说,其词创为“易安体”。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风格是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北宋苏轼 南宋辛弃疾 代表诗人豪放派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元曲 (1)定义 散曲和元杂剧合称元曲 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元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