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教案讲义教材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266659488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PPT 页数:325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产权法教案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25页
知识产权法教案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25页
知识产权法教案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25页
知识产权法教案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25页
知识产权法教案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产权法教案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产权法教案讲义教材(3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知识产权法学 主讲教师:叶文庆第一章知识产权导论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一、知识产权的定义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依法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各种权利的统称。 知识产权是从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翻译过来的。有的又译为“知识财产权”、“知识所有权”、“精神产权”、“无形财产权”、“智慧财产权”等。我国大陆地区现已习惯用“知识产权”的术语,台湾地区的不少学者常使用“智慧财产权”术语。 二、知识产权的范围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揭示知识产权的外延。正确认识知识产权的范围,有助于大家准确地或更具体、更感性地理解什么是知识

2、产权。 知识产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其内涵在不断变化,外涵日益扩大。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范围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有的范围大,有的范围小,从我国的情况看,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以及国内立法对知识产权范围的规定并 不完全相同。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几个重要国际条例和国内立法对知识产权范围的规定,然后综合下一个结论。 (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规定的范围 年一些国家在瑞士斯德哥尔摩签订了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该公约于年生效,我国于年加入该公约,成为该组织的第个成员国。该公约第条对知识产权规定的范围是: 1、著作权或版权。即与文学、艺术及科学作品有关的权利。 2、邻接权。即与表演者、广播、录音制作者有

3、关的权利。 3、专利权。即与发明创造有关的权利。 4、发现权。即与科学发现有关的权利。 5、外观设计权。即与工业品外观设计有关的权利。 6、商业标志权。即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识别性标志有关的权利 7、反不正当竞争权。即与防止不正当经营竞争有关的权利。 8、其他一切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成果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拓朴图权)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容易理解,拓朴图恐怕就有些费解。实际上,拓朴图是英文词的音译和意译。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在trips中使用了两个同义词,即Layout-designs(ofintegratdcircuits)和topograp

4、hies.前种表述常见于美国,拓相图的表述常见于欧共体。trips同时了采用两种表述方式。实际上就是指半导体芯片上的掩膜作品(或称为一种布图设计),这是随着电子技术这一高新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知识产权。 7、未报露过的信息专有权(主要指商业秘密权) (三)我国知识产权的范围 根据前述国际条约、民法通则以及我国现行立法及知识产权理论研究成果。广义的知识产权的范围在我国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著作权(含邻接权) 2、专利权 3、商标权 4、商业秘密权 5、科技奖励权:发明权、发现权等 6、其他商业标志权:企业名称权、原产地名称权、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权、特殊标志权等 7、植物新品

5、种权 8、拓朴图权第二节知识产权的对象 一、知识产权的对象 知识产权的对象就是“知识”本身。知识是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它们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发生的前提和基础。 二、“知识”的本质就是“形式”,创造是“设计形式”的活动 三、构思与表现 构思与表现或称思想情感和表现形式,二者是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或者“无”与“有”的关系。 四、知识与载体或形式与质料 五、“知识”的特征 1.”知识“作为形式,不具有实体性,它必须倚赖于一定的载体为存在条件。 2.”知识“作为形式,在时间上具有永存性的特点 3.”知识“作为形式,受其非物质性决定,它在空间上可以无限地再现或复制自己。第三节知识产权的分类、

6、性质以及与其他民事财产权利的区别一、知识产权的分类(一)根据存在的领域不同,知识产权主要分为工业产权和版权 工业产权是指人们对工商业领域中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二)根据标的不同,知识产权分为创作性成果权利和识别性标志权利 二、知识产权的性质 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权利的属性是客观的,具备了民事权利的最本质的特征。 三、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财产权的区别 知识产权作为财产权,其内容与特征,既不同于物权,也不同于债权。知识产权的特征 知识产权是在传统物权、债权、人身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民事权利,与传统民事权利相比,有许多突出的特点。 一、无形 (一)知识产权以无形的智力成果为客体 智力成果

7、是脑力劳动创造的无形财富。“无形”,是指知识产权客体不具有物质形态,不占有一定的空间,客观上无法被人们实际占有。这使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所有权相比,更容易被他人侵犯。从法律保护的角度看,有形财产权保护的核心是“占有”,而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则是“使用”。 例:一只手表财产所有权法律保护的核心是占有或控制,秘密占有为盗窃、乘人不备地占有为抢夺、暴力占有为抢劫。法律将这些不当占有一律定为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惩处。但是,一只手表发明专利权的法律保护则并不考虑占有关系,而是将非法使用专利权人的技术方案视为侵权行为予以制裁。认识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定都是围绕着非法利用他人智力

8、劳动成果而进行规定的。 “无形”这一特点,使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侵权认定比有形财产权的保护和认定复杂得多。 (二)无形的智力成果必须通过有形的物质形式表现 知识产权与有形物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智力成果必须能被认识、被感知才能获得知识产权保护,这就使知识产权的客体常常依附在一种有形物质载体上,如纸张、石头、胶片、磁盘等。学习知识产权法,应当从无形之物联系有形之物,准确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地加以区分。 如:美术作品必须有物质载体才成为版权客体。一个画家如果这样说:“我创作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只说不做,没有载体,他不享有版权。但他把山水画在纸上或刻在石头上,就享有版权。如果他把画卖了、烧

9、了或丢了,他仅丧失画的所有权,仍享有版权。买画的买主仅有画的所有权,但不享有版权(展览权除外)。中央美院学生临摹名画侵权案。 二、专有性 (一)含义 也称排他性、垄断性或独占性。其基本含义是: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独占使用智力成果的权利,他人不得侵犯。 笼统地讲专有性,有形财产所有权也具备。但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有独特之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的两个方面。 (二)绝对性权利主体单一 专有性的绝对性是指知识产权的客体相同时,权利主体一般只能有一个。例如:两个单位分别申请一件相同的商标时,只能由申请在先的单位获得商标权,两个单位不可能分别都获得商标权。而有形财产权的

10、客体相同时,可以由众多的主体分别享有所有权。如十台相同的电视机可以由十个人分别拥有所有权。 (三)相对性权利利用受限 专有性的相对性是指知识产权的利用受到法律的许多限制,其垄断性并不是绝对的。因为科技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智力成果的垄断利用就必须和社会公共利益相平衡,因而知识产权法中有强制许可、合理使用、法定许可、过期失效等限制垄断性利用智力成果的条款,规定了许多情形下其他单位和个人可以不经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同意,有条件地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而有形财产权的使用则较少受到法律的限制。不同的知识产权,权利利用受限制的程度也有所区别。如版权法中有大量合理使用的条款,版权垄断性相对较弱;商标权的垄

11、断性则相对较强,权利利用几乎不受限制;专利权的垄断性则介于版权和商标权之间。 三、时间性 (一)含义 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指知识产权的客体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法律保护,超出期限后,该智力成果进入公有领域,任何人可以无偿使用。这一特点也体现了知识产权专有性的相对性。比如: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商标权的保护期为10年,版权中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加死后50年。 认识到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有的企业在技术引进时不考察专利技术是否过期,盲目引进,不必要地花钱购买过期失效的专利技术。在80年代,有一位作家未经许可改编了另一位当代作家的作品被控侵权。光明日报登载一篇文章为其辩解说:“难

12、道郭沫若写蔡文姬也侵犯了三国志的版权?”这种比拟显然是荒唐的。因为三国志是处于公有领域的智力成果,而当代作者的作品还在保护期之内,享有版权保护。 (二)原因 对知识产权进行时间限制的原因有二:一是智力成果的利用与社会的繁荣休戚相关,由个别人无期限地垄断利用必然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二是智力成果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周期,到了一定的期限也会自然丧失价值。 (三)例外 须注意的是,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针对大多数知识产权而言的,少数知识产权并不受时间限制。从理论上讲,这些知识产权长期受法律保护。例如:商业秘密权、企业名称权、地理名称权、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权。美国“可口可乐”饮料配方通过商业

13、秘密法保护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至今外人无法知晓其内容。如果通过专利法保护,最多只能保护20年。 四、地域性 (一)知识产权地域性的涵义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指知识产权的法律效力原则上只及于特定国家和地区的地域范围。它有以下三方面的具体体现: 1、知识产权只能根据一定国家的法律产生,并且只能在其产生的地域范围内有效。例如,一个中国注册商标在其他国家并不能得到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这一特征有另于有形财产权。一般来说,对有形财产权的保护,原则上没有地域性的限制。一个人在中国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到了美国仍然会被作为其个人财产受法律保护;法人或公民为投资或贸易,将其财产从一国转移到另一个国家,也不会发生其财

14、产所有权失去法律效力的问题。而知识产权则不同,按照一国法律获得承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发生法律效力。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边互惠协定的以外,知识产权没有域外效力,其他国家对这种权利没有保护的义务。 也有学者对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提出过质疑,认为一国获得的知识产权,其效力应及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德国学者Kohler,基于商标之人格权说而极力主张商标之世界性观念。”但是,知识产权国际性的观念并未得到有关国际条约及各国国内立法的认同。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四条和第六条分别规定了同一发明和同一商标在不同国家获得的专利权和商标权无关,即工业产权相互独立原则。该原则实际上承认了一国没有保护在其他国家的工业产

15、权的义务。如欲在他国获得工业产权,必须依他国国内法的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的出口商品商标必须在销售地国家及时申请注册,否则得不到该国法律的保护。中国在这方面有深刻的教训。出口商品商标在国外被外商抢先注册的多达300多起。如:北京的“五星”啤酒在美国销路很好,被外商抢先注册后被迫改换为“九星”啤酒,销售大减;上海的“芭蕾牌”珍珠霜畅销东南亚,在香港、印尼、新加坡等地被外商抢先注册,外贸部门只好花近200万人民币从外商手中买回商标专用权;上海的“英雄”牌金笔深受日本人欢迎,被日商抢先注册后,因不愿支付每支笔销售利润5%的商标使用费,被迫退出日本市场。 2、知

16、识产权相互独立,同一智力成果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获得的知识产权相互无关。 3、知识产权可以分地域行使。 (二)原因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有其产生的根源。在知识产权的雏形时期,其地域性的特点就已产生。在欧洲封建国家末期,原始著作权、专利权都是因君主的恩赐作为特许权而出现的。这种特许权当然只能在赐权的君主所管辖的地域内行使并受保护。到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依照国家主权原则,只对依本国法取得的知识产权予以保护,不承认根据外国法设立的知识产权。因此,地域性作为知识产权的一个特点继续保留下来,并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一个准则。 (三)地域性的削弱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并不是绝对的。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扩大,知识产品如专利、商标等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市场,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科学文化交往。而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则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国际交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各国先后签订了一些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成立了一些全球性或地区性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组织,形成了一套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例如,伯尔尼公约和和世界版权公约规定,所有缔约国作者的作品,或在某一缔约国内首次出版的作品,在其他任何一个缔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