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水古诗词佳句古诗词中列锦佳句赏析(教师中心稿)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85KB
约4页
文档ID:266427153
山水古诗词佳句古诗词中列锦佳句赏析(教师中心稿)_第1页
1/4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山水古诗词佳句古诗词中列锦佳句赏析(教师中心稿) 本文发表于《语文天地》1999年第23期 广东省顺德市龙江中学欧阳宇 “列锦”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句中没有谓语成份,却能表达繁杂的思想感情,多角度地描绘事物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特殊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布局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列锦’例如“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有作》)、“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烟杨画柳,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等等 构成列锦的心理根基是联想诗人往往借助于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将几个相互关联的词语罗列起来,构成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营造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让读者去感知画面之间的滚动和联系,从而把握所描绘的繁杂事物和抒发的繁杂情怀,窥斑见豹,见木思林 如宋代词人贺铸的《青玉案》中的妙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组佳句,借用好像联想,连用三喻,将本是无情之物的风雨草絮举行诗人独特的审美观照加工,而后叠加复合,以实拟虚,把纷乱的愁情形象生动地描摹出来你看:那一腔愁绪,仿佛遍地如烟的青草,连绵迷漫,无边无际:又像那满城随风飘舞的柳絮;濛濛一片,遮天盖地;更似那江南黄梅节令的霏霏细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整个句子就由三个名词性短语设喻而成,通过内在的愁思将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三个不同的画面高明地组合起来将主观的心绪、心境移注到审美客体上;使无情之景物人格情感化;反过来,又通过读者的想象、赏鉴、品评,起着陪衬、渲染、强化主体的情感心绪的作用 再看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边这首小令,起势连用九个常见名词构成了一幅秋天入夜肃瑟苍凉的图画,表现出天边游子的彷徨愁苦的心境枯藤攀缠;老树衰颓,昏鸦瑟缩,万物萧杀,了无活力;此句既是工笔实景,又是铺陈心绪面对如此凄清之情境;羁旅天边的游子如何不赶归途啊!然而古道坎坷漫长,秋风萧瑟凄冷,坐下瘦马如柴,归家的路途还迢迢千里……诵读至此,游子思乡盼归的哀伤之情怎不让人肝肠寸断、潸然泪下!一曲小令既非清词丽句,也无奇崛境象,仅几个简朴的名词组合,却让人咀嚼不已,百感交集。

同样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也有这样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句由十个纯名词构成六个意象,叠映出商山黎明之前的一幅完整的画面:残月高悬,雄鸡清声;茅房客舍,思归心切的客人早早地起来赶路,谁料,板桥横渡,冷霜冽冽,一行足印,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整句诗仅由叠加的六个意象来突出“早行”二字,不着一闲词,尽得“早”之风流韵味正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所言:“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作对得 在古代诗词中诸如此类的佳言妙句还好多,像“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等但值得留神的是,运用“列锦”修辞方法不是古典诗词的独有现象,古代其它文体和现代作品中也时有偶见,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第lO回回目)、“巍巍天山,浩浩长江;骏马西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故园的竹篱茅舍,童年的如豆青灯……”(袁鹰《海天岁月人生序》)运用“列锦”辞格的语句除了其自身的辞格特点和修辞效果外,还往往与比喻、对仗、排比、借代等叠用,以巩固表达的效果。

因此,在赏鉴时就需要我们留心地去咀嚼品评 — 4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