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好莱坞的审查制度 电影诞生之后,很快成为最受美国人接待的群众消遣形式但美国平民阶层的观众对那些描述活泼轻佻的少女、粗鲁野蛮的印第安人和抢劫火车的匪徒等影片趋之若鹜,这一现象令传统道德保卫者们害怕不已于是,一些电影审查机构开头展现 1907年,芝加哥市政府发出了授权电影检察官管制影片内容的行政令,要求全体的放映商在影片公映之前务必先从警察局长那里取得许可此时,好莱坞电影业正迎来商机无限的璀璨前景,绝不敢贸然与政府作对为了防止政府建立正规的电影审查制度,电影业抉择主动出击,他们“自愿”在每部影片公映前将其送到一个由民间人士组成的机构采纳审查,以便听取“供参考的观法” 引发地方性电影审查机构或组织层出不穷的理由,不仅在于某些影片“有伤风化”,还在于大量好莱坞影星不合传统的生活作风20世纪20年头初期,以一位喜剧明星强奸杀人案和某出名导演被杀案为代表的好莱坞“丑闻”层出不穷,人们将之视为好莱坞道德沦亡的铁证,并对整个电影业举行了猛烈抗拒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之下,好莱坞主要影片公司资助成立了“美国电影制片人暨发行人协会”,梦想能够借助该协会总裁在华盛顿的人脉来缓和影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并获得中产阶级对影业的支持。
1930年,该协会制定了《电影制片法典》,它是世界上第一部限制电影内容的行业模范由此,好莱坞电影开头成为“道德剧”,并时刻指点群众应当如何循规蹈矩地生活 然而,电影人的努力还不够1933年夏,有人声称剧院上映的影片“僭越”了传统的道德模范,号召人们全面抗拒这些影片这些卫道士们甚至在影院门前设置纠察哨,阻拦人们进入为了停滞他们的怒火,协会不得不向好莱坞亮出了“大剪刀”:制片人在拍摄每部电影之前务必上交剧本审批;影片终剪版务必与经过批准的剧本相吻合;任何未经该委员会批准、擅自上映影片的制片人或发行商将被课以25000美元的罚款 由于未审核的影片很难保障票房利润,所以各个制片、发行公司在“法典”面前均俯首帖耳法典执行局”还不时派人坐镇摄制现场,对剧本的执行处境(尤其是服装、舞蹈、对话等)举行检查和监视可以毫不夸诞地说,“法典”直接影响了1930年至1968年间美国制作的几乎每一部影片 从1938年起,由于西班牙内战的爆发和德国纳粹的兴起,政治因素急速渗入电影审查标准,使制片人更加如履薄冰面对二战带来的灾难,制片人协会根据传统的道德观念在银幕上营造出来的“温馨世界”越来越令美国观众难以采纳,更不用说身受战乱之苦的海外观众了。
从50年头中期开头,美国电影的“自律”制度渐趋瓦解 编辑/梓童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