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惜牡丹花白居易注音版白居易《惜牡丹花》全诗翻译赏析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65KB
约4页
文档ID:266371338
惜牡丹花白居易注音版白居易《惜牡丹花》全诗翻译赏析_第1页
1/4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惜牡丹花白居易注音版白居易《惜牡丹花》全诗翻译赏析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解释: (1)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2)阶:台阶 (3)残:凋谢 (4)明朝:明天 (5)衰:枯萎,凋谢 (6)红:指牡丹花 (7)把火:手持火把 译文: 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入夜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理应把全体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拿着火把来看牡丹花 赏析: 《惜牡丹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诗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由于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繁杂心态借写夜晚秉烛赏花,表现诗人对牡丹花的一片衷肠,更有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无限惋惜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

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多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崭新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泻、青春难驻的沉重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清晰"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刻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其次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呢!"唯有'、"两枝',语气断定,数字切当,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专心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其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可谓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貌似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惦记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

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一旦风起,"落莫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②,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拦突如其来的风雨,这又如何是好呢? 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不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么?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加倍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观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会意不到的风味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难领会了 白居易此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诗写得更加秾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东坡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那么象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溶在诗人优雅诙谐的情致之中无可否认,李商隐和苏东坡这两首诗历来更为人们所称道,但后人艺术上的告成是由于撷取了前人构思的精英,因此,当人们迷醉在李商隐、苏东坡所创造的美好意境之中的时候,也不应当忘却白居易以烛光照亮了后人思路的功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