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三吏三别全诗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上传人:天****步 文档编号:266350494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三吏三别全诗杜甫三吏三别原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杜甫三吏三别全诗杜甫三吏三别原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杜甫三吏三别全诗杜甫三吏三别原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杜甫三吏三别全诗杜甫三吏三别原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杜甫三吏三别全诗杜甫三吏三别原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三吏三别全诗杜甫三吏三别原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三吏三别全诗杜甫三吏三别原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杜甫三吏三别全诗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导语:(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熟悉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杜甫三吏三别原文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仍

2、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清晰。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篇二: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篇三: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

3、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苦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篇四:新婚别】 莬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道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清晰,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篇五:无家别】 落莫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

4、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全体?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篇六:垂老别】 四郊未恬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5、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邻近,自称少陵野老,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的心情。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7岁即开头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

6、名士们的重视。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漫游时期: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举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过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他在这时期写的诗只有二十几首流传下来,主要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望岳)便写在这个时期。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结下深厚的情谊。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打定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憧憬李白的感人诗篇。 长安时期:从天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杜甫“尝困于衣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

7、充当“客人”,同时,他结交一些与他同样贫困的挚友,也对比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他的踪迹从贫乏的坊巷走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高阁互竞豪华的曲江走到征人启程务必经过的咸阳桥畔,仕途要求的失败使他能客观地熟悉统治阶层的腐败,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苦,这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诗中得到反映。天宝十一载以后,他写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名篇。天宝十四载冬,杜甫探视旅居在奉先的妻子,写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表达了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深情,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概括了社会上尖锐的冲突,又描绘了“入门闻号,幼子饥已卒”的家庭景况,这是他十载长安生活的总结,也标志着唐朝

8、盛世结果的总结。这时期流传下来的诗约一百余首,其中优秀的诗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从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禄山起兵后,长驱南下,很快就攻陷了洛阳、长安。杜甫不幸被叛军截获,送往长安。杜甫陷城中将近半年,看着严肃整饬的京城一片萧瑟,生灵涂炭,听着唐军两次反攻,先后在陈陶、青坂两处都全军覆没的消息,满腔悲愤,写出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哀江头等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逃出长安,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八月,完成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先后媲美的长诗北征。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视旧居,归途上亲眼看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迫下蒙受的苦难,写出出

9、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杜甫对政治感到消沉展转走上艰苦的蜀道,后来到了成都。 漂泊西南时期:从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实际上他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生活还是对比安定的。但他并不曾忘却流亡失所、无处容身的人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宝应二年春,延续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止,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惊喜欲狂,脱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迸发出内心的欢悦,这是杜甫生平一首最喜悦的高歌。 大历四年至五年是杜甫生活的结果两年,他没有定所,往来于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片面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他在大历五年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杜甫死后,灵柩停厝在岳阳,43年后即宪宗元和八年(813),才由他的孙子杜嗣业移葬于河南首阳山下。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