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翻译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66350178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翻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翻译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出名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心绪。感情真挚婉曲,诗风沉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解释: 【侄孙湘】韩愈的侄孙,韩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据日本藏又玄集,此诗题作贬官潮州出关作。左迁:贬官。古人以右贵左贱,故称贬官为左迁。韩愈时为刑部侍郎,上表极言其弊,被贬潮州刺史。蓝关:距长安不远,在长安邻近蓝田县境。地理志:“京兆府

2、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后四年,即长庆三年(823),韩湘进士及第,后为大理丞。 一封两句:封,论佛骨表,在此指谏书。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遣使者迎佛骨入禁中,三日后乃送佛寺。朝臣无谏阻者,韩愈一生致力于兴儒辟佛,时任刑部侍郎,独上论佛骨表谏阻,言辞激切。宪宗大怒,欲置韩愈死地,幸得宰相裴度等力保,方得免死,贬为潮州刺史(参两唐书本传)。此诗即在赴潮州途经蓝关时所作。潮州一作潮阳。旧说潮州距长安八千里。 【左迁】贬官,指被贬到潮州。 【封】这里指谏书。一封:指韩愈谏迎佛骨表。朝奏:早晨送呈谏书。 【九重天】指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

3、帝。 【潮州】今广东潮安。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弱就吝惜剩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衰弱多病。惜残年:怜惜晚年的生命。 【秦岭】即终南山,又名南山,太乙山。 【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雪拥蓝关马不前】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 【汝】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好收吾骨瘴江边】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江边:弥漫瘴气的江边,指贬所潮州。 译诗、诗意 一封谏迎佛骨的奏章,清早奏给皇上,晚上就被谪贬到八千里

4、路外的潮阳。我本想替圣上除掉有害的事情,岂肯由于年迈衰弱而怜惜自己的老命呢?浓浓的云雾横阻在秦岭上空,不见家在何方;大雪拥塞蓝关,连马也不愿前进。我知道你远道赶来是有用意的,为的是到瘴气多的江边收我的尸骨呀! 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弱就吝惜剩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计划,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背景: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

5、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拦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结果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诗。 聊起韩愈,一般觉得他的散文强于他的诗,其实这是曲解。韩愈散文名气是很大,师说自不必说;近代以来,国内中学语文课本长久地将它列为范文,本身就是一个好的例证。正气凛然的论佛骨表也是他散文的典范之一。当年若不是由于它触怒唐宪宗,先是要掉脑袋,后又被贬官潮州刺史,我们今天或许就再

6、难读到像“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样意蕴广阔悲怆苍凉的千古名句了。不过虽早有“杜诗韩文”一说,但是昌黎先生被公认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说理诗派”独树一帜,诗词造诣自然不是浪得虚名。 赏析一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大气昂扬地写下这首名篇。 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理由。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

7、“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论佛骨表)的精神,那么虽遭获严谴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道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此两句一回想,一前瞻。“秦岭”

8、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冷静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论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 就艺术上看,此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

9、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混乱。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比较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成之感。五、六句宕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气力。 此诗虽追步杜甫,但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

10、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更加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风景中有诗人自己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诗味浓郁,诗意盎然。(钱仲联 徐永端) 赏析二 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 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目的明确,动机纯洁,后果怎样,终亦不顾。此联有表白,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士气。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谪贬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

11、峰驿旁山下”,可谓悲极。前瞻茫茫,雪拥蓝关,马也踟蹰起来。“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李白在天宝三年(744)因玄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行路难述志,其中就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联,亦写仕途险恶,不过,韩愈比之李白,境遇更为惨烈。韩愈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联借“秦岭”、“蓝关”之自然风景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成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伤凄楚,溢于言表。 全诗容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诚恳,比较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