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内蒙古自治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h****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2.58KB
约7页
文档ID:266323511
内蒙古自治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_第1页
1/7

内蒙古自治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数:253更新时间:2009-5-30【字体:小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特制定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本课程计划(实验)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按照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设置课程;本课程计划是编制、修订自治区有关学科教学标准,编写、编译有关教材和选修课教材的基本依据,是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义务教育课程设有品德与生活(一、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三至六年级)、思想品德(七至九年级)(均简称“品德”),历史与社会(或选择历史、地理),科学(七至九年级可选择生物、物理、化学),语文、数学,第二语言,体育(一至六年级)、体育与健康(七至九年级)(均简称“体育”),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自治区开设的地方课程有手工制作(一至三年级)、阅览(一至三年级)、科技小制作(四至六年级)、工艺品制作(七年级)、科技制作(八年级选修)再生能源(八年级选修)、生态与经济(九年级选修)、民族团结与法制教育(九年级选修)、第三语言(七至九年级选修)学校课程由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或选用,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一)课程安排1、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全年52周:教学时间37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3周,机动时间2周各学年37周教学时间安排:一至八年级每学年上课33周,复习考试2周;一、二年级课外教育活动2周,三至九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各1周;九年级教学31周,复习考试4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活动总量:一、二年级25课时,三至六年级30课时,七至九年级34课时每课时40~45分钟3、课程设置表内蒙古自治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表注:加括弧的课时为“选择”或“选修”课时内蒙古自治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表注:加边框的课时为“选择”或“选修”课时内蒙古自治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表注:加边框的课时为“选择”或“选修”课时内蒙古自治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表(小学阶段)注:将综合实践课、自治区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按实际所开学科分配,计入教师个人工作量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内蒙古自治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

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三、课程设置表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表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1.表1为义务教育(1-9年级)课程设置,表2为对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的要求,每门课的课时比例有一定弹性幅度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省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本省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具体要求,并报教育部备案民族学校、复式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主决定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内蒙古自治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3.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4.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些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5.小学阶段的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综合或分科课程,供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地方和学校可选择以综合为主的课程,也可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还可以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初中阶段的学校在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时,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应渗透在相应的课程中7.1-6年级设体育课,7-9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7-9年级可结合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健康知识,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8.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工作目标和步骤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外语课程的设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内蒙古自治区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自治区人事厅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教育厅(二○○九年六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3号)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为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实施范围和时间内蒙古自治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经旗县以上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列入财政预算拨款、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含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义务教育学校是指:承担九年义务教育责任的普通小学、普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含特殊教育班)、职业初中、工读学校和完全中学的初中部。

二、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一)绩效工资总量暂按学校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之和,下同)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额度核定其中,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由旗县以上人民政府人事、财政部门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绩效工资总量随基本工资和所在旗县级行政区域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调整相应调整二)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清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津贴补贴结合进行,将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在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学校主管部门具体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要合理统筹,逐步实现同一旗县级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水平大体平衡,并对农村牧区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学校给予适当倾斜三、绩效工资的分配(一)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1.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具体项目和标准由旗县以上人民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确定,按月发放人事、财政、教育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统筹平衡学校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之间以及同一岗位序列不同等级之间的工资关系,合理确定各类岗位等级的基础性绩效工资项目和标准。

同一旗县行政区域内相同隶属关系的义务教育学校相同岗位等级的工作人员执行统一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2.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学校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在绩效工资中设立班主任津贴、课时(工作)津贴、超课时津贴、考核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项目二)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自治区教育厅将制定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学校内部考核的指导盟市、旗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教师绩效考核的指导、监督检查和组织实施工作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学校在搞活内部分配中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三)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完善分配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分配办法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校公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