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体会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6128797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体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体会 摘要: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中医学中虽然没有这个病名,但据它的临床症状,如眩晕、头胀、头痛、耳鸣、失眠、烦躁等,可包括在眩晕、头痛、失眠等疾病中。关键词;中医:高血压:治疗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病因病机从中医角度来看,导致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一般认为肝、肾、心、脾的正气为病之本,风、火、痰、气等邪气盛为病之标。标、本互为因果,风、痰、气火相兼为害,在一定条件下发病。从本虚方面来说,以肝阴不足,心脾血虚及肾虚较为常见。肝阴不足,则肝阳上亢,可使肝风内动,风阳上扰;心脾血虚,则血不上荣,气血不能上奉于脑;肾虚、髓海不足,则使人脑转耳鸣。

2、胫酸眩冒,目无所见;脾虚中焦不化,清阳不升,则可致痰浊上犯,前人有“无痰不作眩”的经验。从标实方面来说,以情志失调,肝阳旺、心肝火盛,暴饮暴食较为常见。情志失调,如过喜、暴恕、忧思、惊恐等,皆可以伤及肝、肾及脾,而导致化火生风,挟痰上扰,或肝阳过亢,或肝火暴甚等;饮食不节,伤害脾胃,致中远不健,则可成为生痰之源。当然标、本也不能截然分开,并且在疾病的不同阶段 ,不同证候中又有主次先后不同,在一定时候也可转化,一般来说,在疾病初起阶段或青壮年病人,常表现为邪盛、阳旺、以标实为主。在中期由于邪正斗争、标本转化等关系,又可出现正虚标实,或上盛下虚等证,阴虚阳旺证此时期最常见证候。后期则可出现阴阳俱虚

3、、气血俱败,故主张应早治。(二)注意求本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在治病时要求治病求本,临床上一般是以症状为标,病因为本,故认为高血压病的血压升高和各种自觉症状都是临床表现,是病之“标”;导致产生自觉症状和血压升高以及引起脉象、舌诊、气色等异常的内脏阴阳盛衰的失调是病之“本”。所以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其着眼点是放在调整人体内外阴阳的失调方面,而不是专注意降血压。但标本是相对的,又是可以转化的,是根据证情的不同或不同阶段 的变化,也有时标本同治,甚至先治标,再治本等,而治标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达到“治病必求其本”的要求。所以中医在诊治高血压病时,要时时注意求本。2.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辩证论治高血压病的临床症

4、状较多,据体内阴阳盛衰,脏腑虚实,舌苔、脉象、体型以及发病诱因等的不同,进行分析归纳,最常见的可有以下四种不同的表现。1. 肝阳上亢证多由素体阳盛,或怒动肝火,或气郁化火,致使肝阳亢盛。阳主动主升。肝阳上冲,肝热生风,清窍受扰而致病。主要症状:头痛,头晕,头胀,目赤而红,急躁易怒,口苦便秘,尿黄赤,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治法:清热燥湿,凉血泻火,平肝息风。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山栀、夏枯草、生赭石、泽泻、车前子、草决明、苦丁茶,白疾藜,赤芍、生大黄。加减法:1. 肝火盛者。重用龙胆草、黄芩、山栀、生赭石、泽泻。2. 气郁者。去赤芍、车前子,加香附、青皮、厚朴、郁金、白梅花。3. 兼

5、有阴虚者,去山栀、车前子、大黄、加生白芍、生地、玄参、生石决明。2. 阴虚肝旺证多由平素阴虚,或久劳伤阴,或久病损阴等导致肝、肾阴虚、肝阳偏旺,肝风内动而发病。主要症状:头晕眼花,头重脚轻,或偏头痛,烦躁易恕,失眠多梦,或面部阵阵烘热,或两手颤抖,下午手心发热,午后及夜间口干,舌质红,苔薄白、薄黄或无苔,脉细数。治法:养阴潜阳,柔肝息风。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生地、生白芍、玄参、生石决明、生牡蛎、生赭石、天麻、钩藤、桑寄生、牛膝、夏枯草、菊花。加减治:1、脉沉弱、腰膝酸软者,去夏枯草、菊花,加何首乌、女贞子、地骨皮。2、头晕目眩、头重脚轻明显,两足无根者,去玄参、菊花,加灵磁石,山萸肉、杜仲、

6、泽泻。3. 肾精亏虚多由先天不足,肾精不充,或房劳伤肾、肾精亏损而致。肾主髓、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另一方面,肾虚不能养肝,则肝阳易动,虚风上扰。主要症状:头晕,目花,头部空痛,脑转耳鸣,记忆减退,腰膝酸软,清神萎靡,不能耐劳,舌质红,脉沉细,两尺弱。治法:滋肾填精,养肝息风。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生地、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枸杞子、菊花、潼蒺藜、牛膝、钩藤、桑寄生。加减法:1. 偏于阴虚者,兼见五心烦热、口渴梦遗、脉细数,加地骨皮、秦芄 、鳖甲、龟甲胶。2. 偏于肾阳虚者,兼见畏寒、阳痿、腰以下发凉、足畏冷、两腿无根、舌质淡、尺脉缓

7、弱,酌加肉桂、紫河车粉、淫羊藿、沉香粉。3. 妇女更年期高血压、表现为阴阳俱虚者,即有五心烦热、面部烘热、烦躁、脉细等阴虚症状,又有畏冷足寒,腰膝酸痛,喜暖等阳虚症状,可用二仙汤加减。处方:仙茅、淫羊藿、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牛膝、生地、熟地、桑寄生等,酌加生牡蛎、珍珠母等。4. 痰浊上犯素体肥胖或恣食肥甘,伤于脾胃,中湿不化,湿聚生痰,痰烛壅盛,脾壅肝郁,可致肝风挟痰上扰而发病,另一方面,痰浊流注经络,影响气血远行,亦可致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主要症状:头胀,头重,如裹如蒙,眩晕且痛,胸膈满闷,呕恶痰涎,少食多寐,舌苔白腻,脉弦滑。方药:旋赭涤痰汤加减。旋覆花、生代赭石、半夏、橘红、枳实

8、、 竹茹、茯苓、黄芩、槟榔、 蒌、南星、天麻、钩藤。加减法:1. 便溏,脉濡者。去枳实、黄芩、瓜蒌,加白术、草豆蔻、炒薏米等。2. 痰郁化火者,去半夏,加竹沥,改南星为胆星。以上四种证型是较为常见的。上分开来痰的,但在临床上四证又常混合兼见,并且四者互为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相互转化,故临证时必须灵活远用。3. 验案举隅1. 李某某,男、60岁初诊日期:2019年10月20日。五、六年来经常左侧偏头痛,生气时加重,下午比上午痛重。并有头晕、头胀,左手时有麻木,大便干燥,2-3日一行,小便黄,性情急躁易恕,夜间口干思饮,少眠多梦,腰膝酸软。曾多次诊治,诊断为高血压病,血压经常在150180/1

9、00110mmhg之间,服用中西药品均未见治愈,近日头痛加重,头晕眼花明显,面现痛苦表情,舌苔薄而微黄,舌质偏红,脉细弦数,左手弦大于右手,左尺脉沉。血压170/100mmhg。辩证:肝胆经之脉行于头部两侧,此病患左侧偏头痛为主,生气时加重,并有头晕,目眩,性情急躁,结合脉有弦象,左大于右,知病属肝经,病己5-6年之久,肝久郁而伤阴,故头痛下午加重,夜间口渴,脉现细象,舌质偏红。阴虚,故大便干而数日一行,肝阴虚则肝阳旺,肝阳旺则风阳上扰而头痛、眩晕,阴血有伤则脉络不足,故有时手麻。肝肾同源,肝阴不足,则影响到肾,故见腰膝酸软,尺脉沉细,四诊合参,诊为肝阴虚,肝阳旺,肝风上扰,发为头痛、眩晕之症

10、。治法:养阴柔肝,潜阳息风,左以益肾清热。方药:生地15g 赤白芍各12g 生石决明(先煎)30g 生赭石(先煎)35g 黄芩10g 荆芥10g 生牡蛎(先煎)30g 钩藤(后下)30g 香附9g 泽泻12g 牛膝12g 桑寄生24g 全瓜蒌30g 6剂水煎服。二诊:10月27日。头痛、头晕、头胀均有减轻,大便较前通畅,每日或隔日一行,昨日测血压140/90mmhg,睡眠尚差,易急躁,口稍干。舌苔薄白,脉弦细略数,左尺沉细。前方去香附,加远志10g。三诊:11月3日。上方进6剂,诸症明显减轻,精神转佳,面色较前红润,己无急躁之情,尚有头目发胀,血压134/80mmhg,舌苔薄,脉细。左尺仍沉。

11、上方去黄芩了,荆芥,加夏枯草12g,桑寄生改为30g。 6剂。四诊:11月10日。己无头痛,头晕、头胀亦未出现。睡眠好,大便正常,己不急躁,腰膝较前有力。脉略弦。血压130/70mmhg。止方加红花9g,6剂。嘱在服药期间,另将本方生赭石30g,加香附、黄芩各9g,4剂。诸药共为细未,炼蜜为丸,每丸重9g。服完汤药后,继服丸药,每日2次,每次1-2丸,温开水送服,以巩固疗效。随访:11月20日。正在服用丸药,头痛、头晕未在发生,血压稳定,130/80mmhg。2. 张某某,女,62岁。初诊日期:2020年8月31日。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天前在洗衣服时,突感憋气胸堵,继而面色青紫,口吐白沫 ,不

12、省人事,小便失禁。在丰都县人民医院救治,现己病情好转。因听人介绍原服中药,前来诊治。现症:头晕目眩,两眼喜闭,恶心欲吐,不思饮食,时少腹隐痛,大便不畅。言语清晰,嗜卧不起,起则头晕欲吐,目闭无神,体型较肥胖,四肢活动自如,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血压190/110mmhg,脉沉细滑,舌苔白。辩证:体胖、苔白、恶心、脉滑 痰浊内壅之证,头晕、目眩为肝风内动之象。风痰上扰,胃失和降,故眩晕欲吐;肝脾失和,中远不健,故大便不畅。综观脉症,诊为痰浊壅盛,肝郁风动之证。治法:化痰降逆,平肝息风,佐以和中。方药:生石决明(先煎)30g 灵磁石(先煎)20 g 珍珠母(先煎)30g 半夏10g 化橘

13、红12 g 竹茹10g 泽泻12g 钩藤(后下)30g 焦槟榔10g 茯苓12g 桑寄生25g 南星10 g 生香附12g 生赤赭石(先煎)35g6剂另:木香槟榔丸5g,1日2次。二诊:9月4日。药后头晕、目眩减轻,大便通畅,眼己睁开,有神,能自己走路,食纳好转,脉沉细滑,舌苔薄白,血压130/90mmhg。继服上方去槟榔、 竹茹,加防风10g,白疾藜12g,以加强平肝息风之力。6剂三诊:9月14日。尚感头晕。左偏头痛,自觉食道部发热。胸胀痛,项部发滞,行走坐卧己近常人。脉沉滑,苔薄白,血压120/90mmhg。二诊方去泽泻、桑寄生、磁石、珍珠母,加菊花12 g,黄芩10g ,葛根20g ,

14、蒌30g。四诊:9月20日。头晕显著减轻,头痛己除。血压一直正常,偶感腰痛,舌脉同前。三诊方去橘红、防风、加续断15g ,桑寄生25g,以益肾固本,巩固疗效。体会:1、高血压病以肝阳上亢,阴虚肝旺及风痰上扰证较为多见,所以前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火不动痰,无痰不生晕”及“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等说。同时要注意疾病的转化,实证可转虚,虚证也可夹实。实证多属标,虚证多属本。标是由本而生,故治疗时又要注意治本, 住适当时机,治疗其正虚一面。内经中有“上虚则眩及“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的说法;张景岳有“无虚不作眩”之论。但是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实证的治疗,甚至有时必

15、须先治实证。如少阳病之目眩,阴阳病之眩冒皆属实证;又如“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及湿郁之头眩,都不是虚证,俱不可用补,应全面 问题,不可偏执。另一方面,标、本、虚、实、风、痰、气、血等又常兼杂并见,不可不知。如病案1以肝阳证为主,故治疗以平肝潜阳为主,又加养阴柔肝、息风、清热、益肾之品。病案2则以中焦壅盛、痰浊上犯,故治法重化痰,和中降气,配以平肝息风。说明同是高血压病,有肝阳证、风痰上扰、下虚上实等共性,但更重要是要注意分析每位患者的特性,对肝风、肝阳、肾虚、肝旺、痰塞经络、风痰上扰等熟先熟后、主次标本、比重多少、缓急轻重,都要分辩清楚,再立法组方。必须权衡准确,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千万不可用“对号入座式的方法,生搬硬 。2、治疗高血压病,不可求之过急。因本病多是渐积而来,祛病亦如抽丝。需逐步认识,连续观察,深入治疗。故在诊治过程中,要注意守方,坚持一段时间,以观后效。有些主要药物,药量稍重。例如用钩藤,不但药量较大,而且要煎药时应后下,久煎则效果不好。生赭石、生石决明、生牡蛎、磁石等药量需重用,并要先下,待其煎煮10-20分钟,再入他药。3. 如遇到服药则有效、血压下降正常,但停药一段时间血压又回升的情况,要继续辩证论治,深入观察,循症求因。遵照治病求其本的精神进行治疗,则会一次比一次稳定的时间长,并且在全身情况都好转持基础上,血压也渐渐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