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施肥技术复习重点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266115825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施肥技术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施肥技术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施肥技术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施肥技术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施肥技术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施肥技术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施肥技术复习重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施肥技术复习内容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增产效应;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净化空气作用,关化环境;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产量、品质下降;肥料的利用率下降、资源浪费;肥料农学效率下降、施肥的经济效益减少;农作物抗逆能力下降;土壤质量下降;环境问题增加。我国古代施肥实践积累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施肥观点:提出不同施肥环节及其作用;提出施肥如用药的观点;提出地力常新壮的培肥理论;提出了“三宜”(时宜、土宜、物宜)的应变施肥原则。近代施肥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植物矿质宣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米米利希学说、因子综合作用律。我国施肥科学的发展:投肥

2、结构不断变化,化肥的比重不断上升;化肥肥效研究不断深入;施肥技术与方法不断改进;施肥的定量化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我国施肥科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高度集约化生产体系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高度集约化生产体系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紧急效益?3、在高强度的土地利用下如何维持与提高土壤肥力?4、如何实现施肥过程中生态环境安全?施肥决策方法:基于养分特性的施肥决策方法;养分综合管理技术;施肥模型与专家施肥系统;无损快速宣养诊断技术研究。1. 施肥科学研究方法:调查研究、试验研究、统计研究、化学分析及其他分析研究。养分归还学说的内涵: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

3、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2、若不及时地归还由作物从土壤中拿走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减少,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3、为了保持兀素平衡和提局广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养分归还学说对施肥的指导:养分归还学说是建立在生物循环基础上,以施肥为手段积极恢复地力,关键在于保持土壤养分供应与植物需求养分间的平衡,达到用地、养地相结企,保证作物稳产增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化肥配合归还可取长补短,缓解相济。2. 最小养分律的内涵:1、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2、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

4、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最小养分律对施肥的指导:强调施肥要有针对性。作物需要的养分量,不仅决定于单一养分量的高低,而是决定于多种养分的数量和比例(量比),施肥必须合理配方,最好使用专用复混肥。研究表明适宜的施肥量比主要表现在作物吸收养分的载体效应、同步吸收效应和养分互动平衡效应,因而明显增产。3. 报酬递减率的内涵:反映了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它作为一个经济法则,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等各个领域。4. 报酬递减率对施肥的指导:施肥要有限度,不是施肥越多越增产。肥料有限的情况下优先施入低肥力土壤。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内涵:1、作物丰产

5、是诸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2、肥料效应的发挥有赖其他因子的配合。因子综合作用律对施肥的指导:重视各种养分之间的配合施用,既要使各养分元素之间比例协调,乂要最大程度的满足作物需要。重视施肥措施与环境因子和其他农业技术措施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场所。地力是土地能够生长植物的能力。地力水平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地力的高低及变化趋势取决于:土地本身特性;环境;人类活动。施肥与产量和品质的统一关系:产量和品质往往不同步。在不至于使产品品质显著降低或对人、畜安全产生影响的情况下,以实现最高产量为目标。在不至于引起产量显著降低时,以实现最佳品质

6、为目标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肥料配合施用;按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特性进行施肥;施肥措施与其他农艺措施相配合;改进化肥剂型;改进施肥方法,施肥机具;作物宣养性状遗传改良。5.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点义:可提高施肥的经济效益;减缓自然资源的耗竭;减少肥料产生的和施用过程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施肥的基本原则: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协调宣养的平衡原则;产量与品质的统一原则;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原则。养分平衡法:乂称目标产量法,以实现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与土壤供应养分量的差额作为确定施肥量的依据,以达到养分收支平衡。F=:(Y*C)-S/(N*E)。其中F:施肥量;Y:目标产量;C:单位产量

7、的养分吸收量;S:土壤供应养分量;N:所施肥料中的养分含量;E:肥料当季利用率。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求得实现目标产量所需肥料量的方法。基础产量:乂称空日产量,指不施肥的作物产量,反映土壤供肥量。施肥量=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X(目标产量-基础产量)/(肥料中养分含量X肥料利用率)以地定产法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目标产量。依据是农作物产量的形成主要依靠土壤养分。依存率(相对产量):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依存率=无肥区产量/完全肥区产量*100%养分系数:农作物在其生育周期中,形成一定的经济产量所需要从介质中吸收各种养分数量。取决于作物品种产量水平、气候条件、土壤肥料和

8、肥料种类等。6. 肥料利用率: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白分数。肥料效应函数法:是以田间施肥试验为基础,将不同处理的产量进行数理统计,求出在该试验条件下施肥量与产量的之间的定量函数关系。肥料效应的几个概念:总产量曲线:施肥量与总产量关系的曲线。边际产量:指增(减)单位肥料所增(减)的产量,即y/x,也叫平均边际产量。精确边际产量:dy/dx。平均增产量:单位肥料的平均增产量,即:y/x。一元肥料效应函数。1、直线相关:y=bo+bix,多年、多点田间试验检验后方可应用。2、曲线相关:y=A(1-eex),y=A(1-10-ex),随着施肥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按

9、一定渐减率增加而趋于最高产量。y=bo+bix+b2X2,当b20,曲线呈报酬递增型,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不出现最高产量点;当b20,曲线呈报酬递减型,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有一个最高产量点,当b2=0,曲线便是直线。3、三次多项式:y=b-+biX+b2X2+b3X3,出现在土壤供肥水平较低时。b30,?y/?x20。测土配方施肥法: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规律、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中量元素、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的一套施肥技术体系。主要环节:测-配-产-供-施。8. 土壤养

10、分丰缺指标法:依据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原理,以测定土壤有效养分来获得施肥量的方法。9. 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步骤:调查选点、土样采集、相关研究、校验研究、田间肥效试验。36.3414:指氮、磷和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光共14个处理的肥料试验设计方案。特点:具有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除了进行氮、磷和钾三元二次方程拟合外,还可以分别进行氮、磷和钾中任点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的拟合。37.3414注点事项:第2水平确定(大量系统归纳总结近年来田间试验结果,并根据试验田可能获得的目标产量来计算获得);试验地设置(随机性和代表性,应遗盖高、中、低不同肥力水平;设置34次重复比较困难

11、,可通过多年多点重复的办法);基础土壤的采集保存(开展大规模的田间试验非常不易,要尽可能获得较多有价值的结果;为了样品复查或采用新的测土方法,应采集较多土样,并妥善保管。);挖掘更多信息(当三元二次模型不能对其进行拟合时,采用一元或二元模型挖掘更多信息)不同养分资源的特征。1、氮:氮素资源来源的多样性;氮素转化的复杂性;氮素去向的多向性及其环境危害性;作物产量、品质对氮素反应的敏感性。2、磷钾:肥料磷钾资源有限;土壤磷钾库总量大但有效性低;磷钾肥不易损失且其具有长期的后效;作物产量、品质对磷钾肥反应的敏感性相对较差。3、微量元素:作物需求量少但反应敏感。最佳养分管理策略。(一)氮肥总量控制,分

12、期调控:一定区域内土壤气候条件一致,土壤供氮能力相对稳定;种植相同作物需氮量相同;因此将施氮总量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再根据作物吸氮规律和当地农事操作习惯,进行不同生育期分配。(二)磷、钾肥恒量监控:为了持续高产,降低环境风险,将土壤有效磷钾含量持续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因此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保持磷钾肥用量的相对稳定。(三)微量元素因缺补缺:以土壤、植物监测为手段,对缺乏的进行施肥矫正。宣养诊断施肥法:是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的测试技术,分析研究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宣养元素丰缺、协调与否,从而确定施肥方案。即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能及时调整宣养元素的数量和比例,达到高产优质。38. 土壤宣养诊

13、断:利用土壤物理性质(颜色、质地、结构、孔隙度等)和化学性质(CEC、EC、pH、Eh等)以及土壤中的矿质养分含量,并结合作物宣养特点,协调作物生长的一种手段。诊断内容:宣养条件(养分强度(浓度),养分容量(数量),缓冲能力)和环境条件(pHEh、CECEC等)。诊断程序:1现场观察与速测(作物观察、环境观察、速测)2访问调查3土样采集4室内分析5校验试验6诊断小结。植物宣养诊断:根据作物宣养化学理论,利用作物生理生化表现及生物、物理、化学的测试技术来获知作物的宣养状况是处于缺乏、适当抑或过剩,结合土壤诊断,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诊断依据:作物的外部形态、植物体内的养分状况。形态诊断:作物处于某

14、种元素缺乏或过剩时,与该元素有关的代谢受到干扰而紊舌L,生育进程不正常,就会出现异常的形态诊断,即作物缺素症或过剩症。特点:简便,肉眼直接观察;粗放,误诊的可能性大(缺乏多种元素、非宣养);经验性强,确诊困难。化学诊断:是指通过化学分析测定植株体内宣养元素的含量,与正常植株体内养分含量标准直接比较而作出丰缺判断的一种宣养诊断方法。DRIS法:它是用叶片养分诊断技术,综合考虑宣养元素之间的平衡状况和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从而确定施肥次序的一种诊断方法。特点:该方法受作物品种、生育期、采样部位等因子的影响较小,具有更高的精确性。优点:诊断标准是元素之间的比值,而不是绝对值,故测定条件要求不如临界值法

15、严格,适应范围宽。对主要元素的缺乏状况诊断时,取样部位,取样时间,发育阶段及样本品种间差异等对诊断结果影响较小。缺点:只能诊断出需肥顺序,无法确定施肥量,即使各元素比均在平衡区域内,作物也不一定高产。因为绝对值太低,低产条件下各元素比值也可能在平衡区域内。施肥时期:1基肥:指在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料。目的:培肥和改良土壤。作用: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养分条件,通过源源不断供给养分来满足植物宣养连续性的需求,为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提供条件。2种肥:是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或幼株附近,或与种子混播,或与幼株混施的肥料。目的: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宣养环境和环境条件。作用:一方面供给幼苗养分特别是满足植株宣养临界期时养分的需要,另一方面改善种子床和苗床物理性状。追肥:在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施用的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