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之心》同步习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266108364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皆有不忍之心》同步习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皆有不忍之心》同步习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皆有不忍之心》同步习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皆有不忍之心》同步习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皆有不忍之心》同步习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皆有不忍之心》同步习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皆有不忍之心》同步习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皆有不忍之心同步习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4.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达:到达 D.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安定 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观之是非之心 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曰能之,愿学焉 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天子能荐人于天 D.自贼者也贼其君者也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无欲速,无见小利 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D.若火之始然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

2、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C.知止而后有定 D.不足以事父母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A.义,人之正路也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6.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 B.孺子:儿童、幼儿。宋代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 C.乡党:这里指同乡的人。周制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D.四海:中国四境有海

3、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 7.下列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古代圣贤之君正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 B.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恻隐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C.这一章是孟子“性善论”的精髓。孟子认为,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由此可见人都具有恻隐之心,人性本是善良的。 D.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

4、为“四心”。而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 二、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在“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二说之前,孟子还先行提出过“知言养气”说。“知言”与“养气”说并非直接论文学,却受到历代文论家的,并经后人发展演绎而成为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知言”指具有辨别言辞的能力,“养气”指内心的道德修养功夫,二者之间的联系是的。因为对于言辞好坏优劣的辨别能力,必定依赖道德思想等方面修养的高低。()虽然孟子对“知言”与“养气”的关系没有明言,但他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的基础和前提来谈的。“知言养气”说将“气”的概念引入语言和文学领域,使“气”开始获得文学和美学

5、意义,并在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中。曹丕的“文气”说、刘勰的“务盈守气”、韩愈的“气盛言宜”等理论无不于“知言养气”,从中可看到孟子思想的深远影响。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厚爱息息相关贯穿始终滥觞 B.重视息息相关薪火相传滥觞 C.厚爱显而易见薪火相传发轫 D.重视显而易见贯穿始终发轫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然,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这种素养的加强。 B.当然,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也会影响到这种素养的加强。 C.而这种修养的加强,自然也有助于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 D.而这种修养的加强,也将影响到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 10.文中

6、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_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

7、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_ _ _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材料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上) (1)根据材料可知,孔子主张用来治理人民,孟子主张用来治理人民。 (2)孔孟提出治国理念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 答:_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