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铝合金墙板的工艺过程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6086121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种薄壁铝合金墙板的工艺过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薄壁铝合金墙板的工艺过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薄壁铝合金墙板的工艺过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种薄壁铝合金墙板的工艺过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种薄壁铝合金墙板的工艺过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薄壁铝合金墙板的工艺过程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种薄壁铝合金墙板的工艺过程研究 薄壁铝合金墙板是我公司的主关键零件,材料是ZL108,属于铸造铝合金毛坯,采用金属型铸造工艺,最小厚度可达2-4mm,屈服强度比砂型铸造提高20%,铸件精度和表面质量比砂型铸造显著提高。一、对零件图纸的工艺审查工艺审查的过程中,需重点注意几个方面:1、根据JB/T5105铸件模样起模斜度标准,确定合理的拔模斜度,以保证铸坯能够顺利出模。2、要有合理的铸造圆角、铸件壁厚差不能太大,防止铸造过程中出现应力集中产生裂纹。3、毛坯面在加工过程中需作为基准使用,需对铸坯进行校调处理,确保毛坯平面度不大于1.5mm。二、毛坯加工余量的确定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

2、加工余量,零件上所有的孔及螺纹孔都不太大,为简化铸造流程,不再铸造底孔,各处加工平面、弧面,根据GB/T6414铸件尺寸及机械加工余量标准及生产经验,单面留加工余量2.5-2.8mm。三、工艺路线的确定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确定工艺路线如下:铸坯打磨校调立加(铣、钻、镗等相关工序)卧加(铣、钻等相关工序)手攻相关螺纹孔清洗入库四、定位基准的选择零件主要涉及到A、B、C、D、E五个基准,其中A、B、C三个基准有平面度0.4的形位公差要求。两侧面有关于ABC基准垂直度的要求,中间40搭子面有关于ABC基准平行度的要求。通过综合分析,可分两次装夹进行加工:1、关于基准ABC有形位公差要求的面及主视图上的

3、孔、螺纹孔,可以一次装夹,与三处平面同一工序加工完成。2、13280反面、右侧面、3-40反面、 13.5H11孔侧面两平面、墙板侧面螺纹孔等,可用ABC搭子面及相关孔(一面两销)作为精基准进行定位,在另一工序完成。五、工件的安装及工装的设计为保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根据 “六点定位原理”,设计专用工装进行定位装夹。1、第一步工序的工装第一步以毛坯面为基准,尽可能的把绝大部分要加工的平面、孔、螺纹等在这一步完成,以保证平面度、垂直度、平行度等形位公差要求。工装如下图所示:首先,要考虑工装与机床工作面之间的定位,在工装底部两端有18H7键槽与机床进行定位。工件以底平面做为安装面,支撑点及夹紧

4、位置尽量靠近加工区域,在靠近A、B搭子面及13280平面的左侧部位,采用三个球头固定支撑,通过毛坯面进行定位。工装左侧两个定位座对导向面进行定位,底部一个定位座对支撑面进行定位,中间一个斜向定位座对零件进行夹紧。但是此件为薄壁零件,大平面仅靠三点定位,在加工过程中,离定位点远的部位,必定会因受切削力而产生变形、振动等问题,影响产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甚至造成刀具的“崩刃”。因此,又在适当部位增加了辅助支撑,这些辅助支撑在工件定位后才参与支撑,不限制自由度,只起到提高工件支撑刚性和加工稳定性的作用,从而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2、第二步工序的工装侧面各孔及螺纹孔、相关平面的加工,采用“一面两销”的

5、方式,通过上工序完工的加工面及孔:底部2-40搭子面、13280上平面、12(+0.2+0.5)孔、10D11孔作为精基准,定位夹紧。在需加工部位:80C9圆弧侧面螺纹孔、13280平面、底部2-40搭子面附近安装辅助支撑。六、工艺过程的确定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结合公司生产能力,零件采用立式加工中心与卧式加工中心组合的加工方式。第一步工序:立式加工中心KMC-3000SD21、以侧面两点、底面一点及大平面三点定位,夹紧过程中,用百分表进行监测,通过调节可调支撑及压紧压板,以保证三个位置的工件变形量为零。(1)铣13280上平面、3-40搭子面(保证了A、B、C三个基准的平面度)、25凸出面的上

6、平面。刀具:100面铣刀(所选铣刀直径一般为铣削层宽度的1.2-1.5倍)。(2)铣13280左端底面台阶面,保证15h11尺寸;铣25凸出面的下平面,保证10h13尺寸。刀具:125三面刃铣刀(D2t+d,t铣削深度,d刀轴垫圈直径)。量具:0-25mm百分尺。(3)粗、精铣2-8055两侧面、底面及倒角;铣底部中间部位的32+32mm平槽;铣25凸出面的侧面。刀具:40立铣刀。(4)铣80C9圆弧及斜面。刀具:40立铣刀。(5)铣10H1214长圆孔。刀具:8立铣刀。量具:0-125mm游标卡尺。(6)钻2-12(+0.2+0.5)孔。刀具:12钻头。量具:12试柱。(7)钻2-11孔。刀

7、具:11钻头。量具:11试柱。(8)钻镗12C11孔。刀具:11.5钻头、12C11镗刀。 量具:12C11试柱。(9)钻镗10D11孔。刀具:9.6钻头、10D11镗刀。量具:10D11试柱。(10)钻镗13.5H11孔。刀具:13钻头、13.5H11镗刀。量具:13.5H11试柱。(11)钻镗2-16C11孔。刀具:15.5钻头、16C11镗刀。量具:16C11试柱。(12)孔2-12、2-11、12C11、10D11、2-16C11倒角145。刀具:90中心钻。(13)钻攻4- M8螺纹。刀具:7.4钻头、M8挤压丝锥。量具:M8塞规。(14)钻攻2- M10螺纹。刀具:9.2钻头、M1

8、0挤压丝锥。量具:M10塞规。第二步工序:卧式加工中心H-25以一个12(+0.2,+0.5)孔、10D11孔、底部2-40搭子面平面、13280上平面,作为精基准进行定位、夹紧。在A、B、C、D四点分别打百分表,通过底面的辅助支撑和上面的压板进行调整,确保对工件夹紧时零件不产生变形。下图是12(+0.2,+0.5)孔所用的定位轴,属于短销平面定位方式,可同时起到对12孔定位和对40搭子面进行定位的作用。下图是10D11孔所用的定位轴,这个定位轴仅对10D11孔进行定位。底部再对另一个加工好的40搭子面及13280平面进行定位,就形成了三点定位,实现了完全定位。在其它需要加工的部位安装辅助支撑

9、,以确保加工过程中零件的刚性和平稳性。(1)铣13280反面(保证30Js13)、铣3-40搭子反面。刀具:40立铣刀。(2)铣13280左侧面(清根)、铣13.5H11孔侧面两平面(保证1.5和4两个尺寸)。刀具:40立铣刀。(3)钻攻4- M8螺纹。刀具:7.4钻头、M8挤压丝锥。(4)钻攻7- M10螺纹。刀具:9.2钻头、M10挤压丝锥。第三步工序:工件拆卸,攻4-M8、7-M10螺纹至深度尺寸。刀具:M8、M10挤压丝锥。第四步工序:清洗、吹风,放置到专用工位容器。结论:由于全面进行了工艺分析和采用了合理的定位基准,并设计了合理的专用工装,加工的产品满足了设计要求,经装机进行验证,各项指标达到了使用要求,本工艺方案行之有效。参考文献:1. 王启平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 邓文英主编金属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3. 袁哲俊主编金属切削刀具,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4. 上海市金属切削技术协会编金属切削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 王先逵主编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