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266082661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S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6 语文 S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 _ 姓名: _ 时间: _ 1. 阅读短文。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窥头于牖( _ )弃而还走( _ )2翻译下列的句子。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_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_ 2.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

2、度,无自信也。”1解释加点的词语。(1)反归取之( _)(2)至之市( _)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宁信度,无自信也。 _ 3“郑人买履”由于 _ 一书。同样出自这本书的成语还有_ 。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

3、你的“矛”和“盾”?_ 。2 / 6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_ 。5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_ 。4. 阅读理解。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好书画_ (2)一日曝书画_ (3)处士笑而然之_ (4)古人云_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充的省略成分有误的是()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杜处士)尤所爱。C

4、.(牧童)拊掌大笑。D.(杜处士)不可改也。3在解释正确的句子后打“”。(1)“所宝以百数”意思是“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2)“今乃掉尾而斗”意思是“今天调换了尾巴打斗”。()(3)“处士笑而然之”意思是“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对”。()4文中牧童和处士“笑”的方式不一样,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笑”体现了两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牧童: _ 性格特点: _ 处士: _ 性格特点: _ 5这篇短文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用“_”在文中画出来。5.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钟子期死,伯

5、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1将短文补充完整,写在文中的横线上。2人生苦短,知音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_。钟子期死后,伯牙的心情(用一个成语概括)_,他破琴绝弦,从此不再弹琴。后来,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 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由此我想到了描写朋友间真挚友情的诗句_ ,_。6.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伯牙鼓琴 _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_ 3 / 6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6、 _ 伯牙破琴绝弦 _ 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_ 。3翻译下列句子。(1)钟子期曰 :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 (2)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_ 7.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怀橘遗亲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注释)陆绩:三国时吴国学者。辞:告别。遗(w i ):给予。1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归(合格)B.欲归以遗母(想要)C.术大奇之(以为奇)2

7、用“ /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陆 郎 作 宾 客 而 怀 橘 乎?3读下面的句子,根据你对古文的理解,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内容。及归,( _)拜辞( _)堕地。4你从陆绩身上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_ 8.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折竹父欲令诸子合群。乃捡取小竹多枝,如其子指数,坚束而令折之。诸子悉力莫折。父乃去束,人授其一,试之皆折。父:“尔能同心合群,如竹之就束,又焉能折?若各自离心,则人人孤立,人之折尔易耳。”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乃拣取小竹多枝( _ )诸子悉力莫折(_ )试之皆折( _ )2翻译文中画“”的句子。_ 3写出你在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_ 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学

8、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 6 (1)使弈秋诲二人弈者 _ (2)非然也 _ (3)思援弓缴而射之 _ (4)为是其智弗若与 _ 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何陋之有D.甚矣,汝之不惠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4翻译。(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_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 5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 10.

9、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过是溪 _ (2)未成,弃去 _ (3)逢老媪方磨铁杵 _ (4)欲作针 _ 2下面的句子省略了人名,请将人名补写出来。_问之, _曰:“欲作针。”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 4读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 11. 文言文阅读。道旁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游:

10、_ 尝:_ 2解释句子。(1)王戎七岁 , 尝与诸小儿游。_ (2)诸儿竞走取之 , 唯戎不动。_ 3说说王戎是怎么判断李子是苦的呢?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 5 / 6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食 : 吃。子 : 你。无敢 : 不该。长( zh ng): 为首领,执掌。逆 : 违背。以为 : 认为是信 : 诚实。走 : 逃跑。遂 : 于是。1联

11、系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虎求百兽而食之( _)A要求,请求B寻求,寻找C帮助(2)虎以为然( _)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正确的解释。A它们,指代百兽B它,指代老虎C它,指代狐狸 D它们,指代老虎和狐狸(1)虎求百兽而食之( _)(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_)(3)兽见之皆走(_)3下面对句子“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4这则寓言讽刺了 _的人。13. 语段阅读。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

12、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1“此画”指 _画的 _ 。2“搐”的意思是 _ ,“谬”的意思是 _ 。3这句话是 _ (谁)说的,他认为 _ 。14. 文言文阅读。鲁人好钓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日:“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选自太平御览(注释)错:镶嵌。纶:钓鱼线。是:正确。芳饰:漂亮的装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鲁人有好钓者好:_ (2)以桂为饵为:_ (3)故曰 故:_ 6 / 6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_ (2)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_ 3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