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文化】汉服、汉衣冠两词之历史根据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265935996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服文化】汉服、汉衣冠两词之历史根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汉服文化】汉服、汉衣冠两词之历史根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汉服文化】汉服、汉衣冠两词之历史根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服文化】汉服、汉衣冠两词之历史根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服文化】汉服、汉衣冠两词之历史根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汉服、汉衣冠两词之历史根据】唐宋明时期的大量史料,不管是外族称呼,还是汉人自己称呼,很多都是用的【汉衣冠】或者【汉服】这个词代表汉人服饰。而【唐衣冠】,【宋衣冠】,【唐服】,【宋服】,【明服】等词汇很少见。举例如下:【唐】1.蛮书:“裳人,本汉人也。部落在铁桥北,不知迁徙年月。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2.新唐书:“汉裳蛮,本汉人部种,在铁桥。惟以朝霞缠头,余尚同【汉服】。”3.白居易的长诗缚戎人中:一落蕃中四十载,遣着皮裘系毛带。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宋】1.宋初政事的王文正公笔录:“景德初,契丹方睦于我,执政间,有欲以【汉衣冠】赐彼来使者,

2、(阎)承翰以为不可2.三朝北盟会编记载金人对宋使的言论:“昨来,见贵朝初得燕山,举族相庆,将谓自此复为中华人物,且睹【汉衣冠】之盛,不谓再有此段事,不知自此,何日再得为中华人物?”3.郑獬:“喜见【汉衣冠】,叩首或欷嘘。酹酒吊遗民,泪湿苍山隅。”4.辽史:“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汉服,黄帝始制冕冠章服,後王以祀以祭以享。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乾亨以后,在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重熙以后,大礼并汉服矣。”5.曹勋:“滔天逆党作兵端,坐致酋渠诏意宽。咸与惟新皆赤子,释囚尽复【汉衣冠】。上真应御白

3、云闲,肃立香霏玉殿寒。五百年中今应运,愿还中土【汉衣冠】”【金】1.大金国志引用上段,大同小异:“是年六月,行下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式者死。时金国所命官刘陶守代州,执一军人于市,验之顶发稍长,大小且不如式,斩之。后韩常守庆源,耿守忠知解梁,见小民有衣犊鼻者,亦责以【汉服】斩之。”【元】1.谢应芳:“莺花紫禁囘头梦,烟树青山抱膝看。最忆旧游诸阁老,别来零落【汉衣冠】。”2.虞集:“我因国破家何在,君为唇亡齿亦寒。南渡岂殊唐社稷,中原不改【汉衣冠】。”【明】1.峄桐文集记述1645年抗清英雄吴应箕被捕后不屈而死:“次尾叱曰:我不死卒手,尔官自持刃,且巾帻【汉服】也,吾不去此,不得无礼我。”2.明实录记述蒙古鞑靼士兵诈穿汉人服饰骗开城门后突入进行劫掠:“虏数千骑突入延绥黄甫川关城,焚劫城内外凡四日,攻堡不克而去。虏之初至也,以数骑【汉服】扣关,诈称为大同镇奉公役至者,阍人启扉,千众奄至,把总高尚钧中流矢死。”3.钱谦益:“林木犹传唐痛哭,溪云常护【汉衣冠】。指示旁人浑不识,为他还着【汉衣冠】。”【满清】1.清实录乾隆:“前代北魏、辽、金、元初亦循乎国俗,后因惑于浮议,改【汉衣冠】,祭用衮冕,一再传而失国祚。2.乾隆御制文集反对改穿汉人服饰:“及继世之孙,不数年而遂易【汉服】,又不数十年而遂以屋社。吁,可不畏哉,可不怀哉!”以上为曹长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