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考点解析ppt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65887235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语文考点解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20届高考语文考点解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20届高考语文考点解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20届高考语文考点解析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20届高考语文考点解析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语文考点解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语文考点解析ppt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0届高考语文考点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三)、语言文字应用 (四)、写作 【备考总原则】取法乎上透视高考考点找准抓手锁定高考真题解剖答案领会思路规范分析错题突破疑点难点按考纲备考按考卷备考“考试范围与要求”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

2、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文体特征:1.论述文是一种说理性文章。它与说明文的不同在于:说明文只是客观解释事物观念、原则等,使读者能够了解;而论述文却希望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动,具有一种指引性和倡导性。2论述类文本的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论述类文本的特征: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性强,层次分明,其主要部分应由有力的证据构成,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4论述类文本还常采用归纳、演绎、逻辑推断等方法进行论证。 论述类文本的知识体系全国卷论述类文本考查统计经典考题 2017年全国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

3、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无中生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以偏概全)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是非颠倒)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答案:D全国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论述角度)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论题提出及展开)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

4、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论据与论点的匹配)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论证思路) 答案:C全国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逻辑依据) 答案:B1、纲举目张法读原文划关键句、关键词理思路 四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如

5、何提出观点?观点材料关系怎样? 行文论证结构怎样?2、三步阅读法(1).看标题,定文体,预想内容。 (2).抓关键,作连线,理清思路。(3).作比对,定观点,合理判断。(比对词语、比对关系、比对依据和结论)论述类文本整体阅读指导 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的三个入手点一、文本限时训练二、选项精读训练三、逻辑推理训练文本意识:答案依据原文规范意识:先整体后局部 精透意识:分析求全求透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的三种意识问题与对策问题:重技巧轻理解。缺乏快速整合能力。筛选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有偏差。分析与概括内容要点不全。想象与推断理由不充分。对策:加强整体阅读训练,理解为先,“比对”辅助。分析为本,慎用陷阱。(偷

6、换概念、篡改原文、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强加因果、答非所问、断章取义、过于绝对、混淆时态)“点”到为止:抓住文体特征,坚持理解为王。 “咬”住文本找依据,(比对) 警惕“陷阱”不上当。(套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 、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

7、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4.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实用类文本主观题考查统计非连续文本通常围绕一个共同话题展开,阅读材料包括若干则,往往不是由逻辑或语意严密的段落结构层次构成,而是呈现多样化,如曲线图、数据表格、问卷、凭证单、说明书、目录、设计图、地图、时间表、广告、清单、索引等。图文转化:图表、图形等是形象化的

8、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能综合检测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等诸多能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经典考题全国卷9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4、5级):“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获得信息,有效地筛选信息,比较和分析其异同” 。(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参考答案:1.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读卖新闻以“墨子

9、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2.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新闻立场) 2019年全国卷 4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对应原文:材料一: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

10、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答案:A问题与对策问题:对文本的文体特征和关键词句把握不准。 角度不清晰,答案逻辑混乱。 盲目照抄,不做甄别与提炼。 读文不细,考虑不周,要点不全。对策:熟悉文体知识,提高整体阅读能力。了解非连续性各个文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注意材料之间的关联,找准答题区间。加强审题训练,抓关键词。“点”到为止 把握几组关键词: 文字、图表混合材料 筛选、整合归纳概括 速度、精度追求效率(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1、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

12、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文学类文本主观题考查统计经典考题2019年全国卷:鲁迅理水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 分)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

13、韵味;“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全国卷:天嚣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人物形象方法形象特点性格特点身份外貌职业技能习惯精神品格情感外在的内在的知识清单1: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性情谦卑 大方热情 善良真诚 乐观向上 机智幽默 理性克制 有责任感 自尊自爱 顾全大局 不慕权贵 豪

14、放洒脱 意志坚定 勇于创新 一丝不苟 严肃认真 勤劳朴实 憨厚老实 沉稳果断 勇于担当 率真坦荡 天真活泼 志向高远 不拘小节 幽默诙谐 敢于直言 倔强坚强 聪明伶俐 忍辱负重 善解人意 心直口快 求真务实 助人为乐 追求平等 热爱生活 温和善良 开朗自信 隐忍内敛 特立独行 平易近人 勤劳节俭 无私奉献 任劳任怨坚持不懈 勤勉刻苦 舐犊情深 身残志坚 爱岗敬业 治学严谨 淡泊名利 忧国忧民 嫉恶如仇 公而忘私 清正廉洁 远见卓识 浩然正气 忠贞爱国 诚实守信 智勇双全 技术精湛 宽容豁达 争强好胜 德艺双馨 大智若愚 足智多谋 从容镇定 精明能干 锐意进取 勇于探索 乐善好施 坚定执着 临危

15、不惧 与世无争 胆小怕事 狡黠圆滑 固执守旧 颐指气使 目中无人 斤斤计较 呆板迂腐 逆来顺受 妥协退让 冷漠自私 尖酸刻薄 见利忘义 徇私枉法 狭隘自私 投机取巧 骄横霸道 贪图享乐 敏感多疑 概括人物形象常用词语标题、开头、结尾细节描写场景描写人物的出场次要人物以“*”为中心构思明暗双线倒叙、插叙反复出现的“*”抑扬起伏知识清单2:探究小说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情节结构安排技巧:1)开门见山 2)铺垫 3)设悬 4)一波三折5) 线索 6)插叙、补叙、倒叙 7)照应(呼应)8)戛然而止、留白 9)叙述视角10)双线 11)暗示 12)突转 13)释悬14)抑扬 15)次要人物 16)反复 17)

16、误会18)对比 19)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结尾的类型及艺术技巧: 1)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2)喜剧式 3)悲剧式 4)戛然而止留白式 5) 抒情式 6)写景式 答题规范术语先行 1、术语切入,精准定位。紧扣文本 2、立足文本,顺藤摸瓜。探究鉴赏 3、带入自我,由内到外。(二)问题与对策问题:审题不清,答非所问。角度不全,条理不清;边界模糊,一点多分。脱离文本,有感而发;浅尝辄止,笼统作答;空话套话,不作分析;滥用术语,生搬硬套。对策:强化审题意识,提高审题能力。培养多角度答题的意识;强化答题角度与思考方向。强化文本意识,规范分条作答的习惯;答题既要遵循答题方法,又要灵活应对。散文选材类型体裁特征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议论形散神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言近旨远表达方式多元综合内蕴深刻题旨隐晦散文阅读“知识清单”散文阅读常见题型散文阅读作用分析题语句含义题语句作用段落作用人称作用标题作用景物作用表层含义辨明技巧鉴赏技巧技巧作用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内容思路鉴赏特色题结构思路题主旨探究题内容作用情感含义情感变化写作意图个性化解读主题含义结构含义象征含义“点”到为止:把握作品主题,万变不离其宗;尊重文体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