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望洞庭》教学设计范文

上传人:追*** 文档编号:265880965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望洞庭》教学设计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22年《望洞庭》教学设计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22年《望洞庭》教学设计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望洞庭》教学设计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望洞庭》教学设计范文(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洞庭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望洞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望洞庭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2、通过品读,想象望洞庭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3、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怀。背诵望洞庭。4、拓展吟诵洞庭美景的名句,达到深化和积累的目的。【教学重点】理解“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

2、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教学难点】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指导书写“庭”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古诗,提出倾听的要求。2、自学古诗,小组交流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三、读好古诗,理解古

3、诗1、指名读诗。(通过评价导向,从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2、指名讲古诗的大意。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一)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到有所感觉时把你的手举起来。(二)美读古诗,想象画面。1、品读前两行诗,抓住“和”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1)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2)说说你想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感受银色的光辉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如: 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师生评价)应该怎样读(轻轻地读、读出柔和的美)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是多么

4、的宁静 !一起来读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笼罩,点点银光,此时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间,是那么温柔,一起读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叫诗眼。2、品读后两行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和”(1) 这洞庭湖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2) 你能说说,到底从哪里感觉到,诗眼“和”你想象的画面怎么样(引导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动、巧妙。)(3) 你有这样的感受,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只要学生讲出读的理由符合诗意即可,让学生个性化朗读,或惊讶或赞叹等,让学生练习读互相听,听出什么感觉,告诉同学。)(4)指名读(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

5、读的质量。)(5)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3、补充教材内容二,通过对比,欣比喻的巧妙(1)谈话引出诗人“雍陶”,投影出雍陶的题君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2)学生自读,感悟诗意,品味语言的形象生动。(3)师读,要求同学闭上眼睛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4)反复引读这两个比喻句,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的比喻生动和所描绘的美。点点银光翠绿的君山,诗人不由赞叹到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妩媚姿态,美如仙女,楚楚动人如4、配乐朗读古诗一和补充材料5、体会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八百里洞庭在诗人的眼中是6、 背诵古诗。四 、欣名句 积累名句 (10分钟)自古人称“

6、洞庭天下水”。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欣。1还记得我们学习望洞庭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2、出示6个名句,提出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句诗,多读几遍,并品味诗句好在哪里。(2)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诗句读,并想诗句的意思,品味诗句。4、集体交流感受。交流2-3句诗,采用指名讲,讲后读,同学补充等形式,好的句子全班齐读。5、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总结六、作业背诵剩下的名句,默写望洞庭。望洞庭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学习望洞庭和游园不值,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复习导入:1、人们常说一幅精美的

7、图画,就是一首清丽的小诗。看着这幅图画,你想起了哪首古诗?(绝句杜甫,独坐敬亭山李白,登鹳鹊楼孟浩然)。2、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屏幕出示:学习古诗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析诗意;想画面、入诗境;悟诗情、吟诗文)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7课的后两首古诗,你们是按照这几步预习的吗?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两人一组互相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一会儿要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了。(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2、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下面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你喜欢哪首古诗,给大家读读。其他同学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纠错 指导“磨、屐齿、青螺”的

8、声音,指导“屐齿”的字形和意思)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一)学习望洞庭1谁愿把望洞庭读给大家听,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湖水 秋月 山2这湖水 秋月 君山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呢?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如果一个学生说不全就这样引导,谁还有补充 评价:某某同学给大家描述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呀! 或者说:你真会想象,描绘的多美呀!3我们走近洞庭湖,欣欣这里的美景吧。把你看到的画面读给大家听好吗?4刘禹锡的这首诗不但诗中有画,而且诗中有情,读着这首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若学生说:作者对洞庭湖的美景是无比的喜爱?插问:从哪知道的?(抓住比喻句来理解。)若学生说:无风的湖面像一面未曾打磨的大镜子,

9、作者是非常的喜欢,师评,是呀,多美呀!读出来。总评:迷人的波光、柔和的月色、美丽的君山,多么让你、我和作者喜爱呀,来把你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二)学习游园不值1作者叶绍翁来到了朋友家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他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柴门不开,他为什么想到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那绿色的苔藓,才不开门的呢?(联系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3根据园子门口的苔藓和出墙的红杏,你想象一下园中会是一幅怎样的春景图呢?4作者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却想象到了五彩缤纷的春天,当作者想到这些的时候,心情会是怎样的?把你对作者的理解读出来。四、回归整体,对比参读1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进行了大胆的想象,表达出对景物的

10、赞美之情。2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望洞庭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背望洞庭,积累古诗,感受祖国山川之美.2,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3,看图作文.4,欢庆国庆节,自办小报.教学重点: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教学三课时课前准备:搜集,交流有关保险的知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背诵古诗望洞庭.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教学过程:一,读一读,背一背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二,在理解的基础上

11、背诵.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三,朗读为银杉保险,理解内容.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2,讨论交流:(1)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你还知道那些有关保险的事情(3)交流你搜集的资料,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看图作文.教学重点:有顺序地观察图画.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教学过程:一,出示作文要求:看图作文,作文要符合图意.二,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三,再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以写从书中的图画上看

12、到的和想到的,也可以写从自己最喜欢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四,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有序观察,看懂图意;合理想象,丰富画面;编写故事,符合图意.五,学生作文,教师巡视六,个别面批,指导差生七,交流作文,修改作文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教学难点:学生筛选搜集到的资料,办有特色的小报.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办小报,迎国庆.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指名读实践活动中的办小报,迎国庆.三,全班讨论,明确办特色小报活动的程序和方法.1,起报名.要

13、有自己的创造性.2,版面安排.美观大方,图文并茂,错落有致.3,书写工整,尽量不写错别字.四,展示小报,互相学习.望洞庭教学设计4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3、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难点:对“两相和”、“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景象的感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板书“洞庭湖”:你们领略过它的美景吗?2、让我们来游览一番(播放课件)。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欣“月夜图”时,请学生尝试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景象,如:水平如镜、波光粼粼、月光如水、风清月朗二、学习古诗(一)知作者1、板书:刘禹锡、望。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诗人(指板书)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眺望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望洞庭。2、简介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代表作:乌衣巷、陋室铭。)(二)明诗意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所吟诵的景象中去。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