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

上传人:追*** 文档编号:265880349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22年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22年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2、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特点。3、体会并学习诗歌中拟人、比喻等写作手法。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大自然的现象,启发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拟人、比喻的写作手法

2、。仿写诗歌。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1、书写课题,齐读课题2、字词检测搬家 蚂蚁 逗点 编队嵌 砍倒 年轮 鱼鳞圆圈 山脉 省略号汪洋一片 妙不可言 勤于思考指名读词,纠正字音。全班齐读。二、自主学文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2、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这首诗的结构是什么(总分总)。课文的第1节和第9节为总写。出示1、9小节内容:指名朗读,请同学们在这两节中找一找“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体会关键词:妙不可言3、体味诗歌内容那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味一下大自然的语言的“妙不可言”。(1)小组合作,出示自学提示:A、在28小节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在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B、体会大自然的语

3、言“妙”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在小组内交流感受。(2)交流汇报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体会大自然现象的奇妙。学生了解较少的“年轮”和“三叶虫”化石可做以重点学习,其他小节可简略处理。(补充“三叶虫”的资料: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5亿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3.2亿多年,可见这是一类生命力极强的生物。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它们演化出繁多的种类,有的长达70厘米,有的只有2毫米。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因此名为三叶虫。)4、体味诗歌写法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不仅现象奇妙,更离不开作者语言的“妙

4、”。(1)同桌互助,出示学习提示:你觉得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写出了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与同桌交流。(2)汇报交流比喻、拟人的手法。(3)对比体会A、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蝌蚪在水中游泳,全身都是黑色。B、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来到人间大自然的现象告诉人们:春天已经到来比较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的句子好在哪里?加深体会。三、拓展延伸1、除了文中提到的大自然的语言,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学生交流搜集的谚语。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谚语,做简单解释。早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蚂蚁搬家晴必雨,蜘蛛结网雨必晴。2、争当小诗人结合老师和同学们说的谚语,以及你平

5、时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仿照28节,写一节诗歌。3、学生交流范读四、拓展阅读出示课外阅读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要是你能认出它,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要是碰上阴雨天,大树也会来帮忙: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1、教师范读2、学生自读体会,思考:你从这首诗中又读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3、交流汇报五、总结通过学习这

6、两首诗,我们了解了不少大自然的语言,可是平时我们却忽略了大自然为我们传递的这些信息。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妙不可言,勤于思考才能发现)六、布置作业你能读懂春天的语言吗?其实春天来临的时候,大自然就会给我们发出信号,这些信号就是春天的语言。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拓展阅读春天在哪里,做简单批注,你都读懂了春天的哪些语言。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2一、教学目标:1、学习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及与农业的关系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2、理解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3、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及作用。4、学习

7、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4、学会用物候知识解释物候现象。三、教学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欣画面,说说从画面中知道了什么?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智者,用它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节的变化及种种信息。今天我们学习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本文是一篇什么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课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能否改为“物候与物候学”?2

8、、解释词语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次第3、生字词:连翘()翘()尾巴衰()草连天鬓毛衰()落()叶丢三落( )四落()枕观()测玄妙观()差()异差()遣差()劲 参差()4、学生集体朗读5、根据课后练习一,快速准确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高下的

9、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文中有些提示学生的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还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6、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层次。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说明了什么?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至3段,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4、5两段,说明物候观察对农业的重要性。6至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11、12两段,阐明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7、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文章首先介绍物候、物候

10、学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文章四部分内容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1、学生齐读610段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不能调换。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大。另外,纬度和经

11、度是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体会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1、引导学生逐段分析第一部分。(1)与重拟第一段相比较?语言具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出这些起着什么作用?重拟第一段: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

12、象。文章并不提“物候”二字,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完全符合人们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认识过程。同时,在写法上有如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幅四季风景图,将各个季节的物候现象描述得有声有色,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对物候现象产生了兴趣。文章用“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表示时间的推移,灵活而不呆板。这一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当。如“大地”“苏醒”,“苏醒”采用拟人修辞写春天到了,很形象。“草木”“萌发”,“萌”准确写出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植物”“孕

13、育果实”(写夏天);“昆虫”“销声匿迹”(写秋天)描写了昆虫为过冬做好了一切准备,有情有感,非常形象。;“衰草连天”描写了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风雪载途”(写冬天)“载”恰当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2)第2段说明了什么?语言具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第二、三句列举了三个例子,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这里为什么用两句来说明,而不用三个分句组成一

14、组排比句呢?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此外,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同时,前后两句的句型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标点符号完全是为内容服务的。(3)第3段和上文有什么关系?写出了什么内容?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这一部分介绍很引人入胜,文章不从概念出发,而先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这一部分说明了什么?怎样说明的?第二部分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其中第4段先指出活生生的生物是观测物候的“活的仪器”,它虽“复杂”,却“灵敏”;又指出观测的数据对农业的作用,“简便”而“易掌握”。第5段则用具体的植物名称、具体的数字,具体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一段说明,一个实例,就有理有据地说明了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