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文地理10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65876778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人文地理10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原创】人文地理10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原创】人文地理10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原创】人文地理10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原创】人文地理10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人文地理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人文地理10(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 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人文地理学李坚诚2021-2021年度第二学期第十一章 政治地理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黄岩岛黄岩岛 曾名民主礁,是南中国海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的岛礁,国际上称之为斯卡伯勒浅滩(ScarboroughShoal),中华人民共和国固有领土。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黄岩岛以东是幽深的马尼拉海沟,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中沙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自然地理分界黄岩岛距菲律宾苏比克港约140海里。目前,菲律宾宣称实际控制黄岩岛周边海域。从黄岩岛的位置示意图地质构造

2、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黄岩岛以东有幽深的马尼拉海沟,海沟最深处水深5377米,是南中国海水深最深的地区之一,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中沙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自然地理分界。 中国最早发现了黄岩岛。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据考证,郭守敬在南海的测量点就是黄岩岛。黄岩岛海域是中国海南渔民的传统渔场,他们经常驾渔船进入 湖及周围海域进行渔业活动。1935年1月,中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将黄岩岛当时称“斯卡巴洛礁,是南沙群岛的一局部列入中国幅员。1947年底,中国内政部正式编制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将黄岩岛当时称“民主礁划在“断续国界线内。该线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历史性界

3、线,中国对线内的岛、礁、滩、沙洲拥有主权。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的?我国南海诸岛局部标准地名?将黄岩岛定为标准名称。主权争议90年代以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从未提出任何异议,不存在对该岛的主权之争。1992年以来,菲律宾前国家平安参谋戈勒斯声称黄岩岛是菲律宾国土,挑起争端。从1993年起,菲律宾对该岛进行勘测、考察和巡逻。1997年,菲律宾海军毁坏了中国主权标志;当一艘载着中、美、日三国无线电爱好者的中国船只抵该岛考察时,菲律宾竟在外交场合称中国“企图占领黄岩岛,还制定了作战原那么以维护其“主权。1998年,菲律宾成立了包括舰艇部队、航空分遣队和情报部队的专门机构。199

4、9年,菲军舰屡次驱赶、撞沉中国渔船。并特意将淘汰的军舰“BRPBenquet搁浅在黄岩岛11月3日上。中国要求菲律宾拖走。作为总理朱镕基正式访问菲律宾的前提,12月5日“BRPBenquet被拖离了黄岩岛。2004年菲律宾又将其置于南沙中业岛。主权争议依据1898年的?巴黎协议?、1900年的?华盛顿协议?、1930年的?英美条约?,东经118线为菲律宾领土的西部边界,而黄岩岛在此之外。1935年公布的菲律宾?宪法?和1961年的菲律宾?领海基线法?中菲律宾政府均重申了这一界线。1990年代以前菲律宾出版的地图也未将黄岩岛列入其领土,国际社会包括菲律宾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从未提出任何异议。但当

5、时黄岩岛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2021年3月10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不顾中国的反对,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将中国的南沙局部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有机组织学派:政治地理学是研究政治有机体的空间及其结构的学问。 政治景观学派:地球外表不同地方的政治现象差异是政治地理学的本质。 政治生态学派:政治地理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所组织的社会集团如何从政治地理上适应其所居住的区域自然环境。 统一领域学派:政治地理学应研究政治观念如何转化成政治区域,以及在特定的政治区域内的政治思想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政治生态学派、有机组织学派、政治景观学派都强调,政治地理学是对国家的空间结构及其内、外活动的研

6、究,国家是研究的对象。 统一领域学派那么将国家这个有形的政治区域扩展到诸如大西洋联盟、共产党国际体系、英联邦等这样的术语表示的大面积的政治区域上。 尽管对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的学派主张有所不同,但是对政治区域的研究一直是政治地理学的主题。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地理学 政治地理学,一方面,从空间角度来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过程产生和开展的原因和结果,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过程在地理空间中分布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另一方面,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过程的地理改变。这种研究集中在对政治区域的研究上。政治区域1、政治组织-构成政治区域的首要条件。 狭义:政府、国家 广义:不仅包括国家的合法

7、组织,也 包括地区群体、压力集团、政 治势力等2、一定数量的人口3、地理区域-构成政治区域的必要条件。政治地理学在西方的开展1、萌芽阶段古代19世纪柏拉图:一个国家最合理的地理位置是四面邻水的岛国,岛国拥有足够的人口来防御外来的侵略,并在必要时援助邻邦。亚里斯多德:人口和土地是构成理想城邦的根底条件。一是“公民团体人数的多少及其所禀赋的品质,二是“国境的大小及其土壤所应有的性状。政治地理学在西方的开展1、萌芽阶段古代19世纪2、初创时期1897-1914年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 政治地理学之父麦金德的“大陆腹地说马汉的“海权思想3、开展时期1914-1945年地缘政治的出现:德国豪斯浩弗 美国

8、斯皮克曼4、繁荣兴盛时期1945- 出现了一股逆流-地缘政治的根本特征就是把地理知识应用于政治上,为各自国家的侵略行为、扩张寻找理论根据。4、繁荣兴盛时期1945- 1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二战后,最突出的就是许多个就从殖民体系独立出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国家,改变了以前宗主国和附属国的政治格局。中国和日本的崛起,使人们认识到太平洋地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贸易往来的作用。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时间诶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经济危机、核问题、生态系统平衡、世界和平与平安、石油危机、种族问题2战后政治地理学研究倾向政治地理学在西方的开展4、繁荣兴盛时期1945- 1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2战后政治地理学研究倾

9、向继续把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区域进行深入研究提倡对地区政治进行研究,而不只局限于各个国家开始对全球性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政治地理学在西方的开展政治地理学在我国的开展1、中国古代政治地理思想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政治地理观范睢sui远交近攻政治地理观诸葛亮三分天下政治地理观?隆中对?2、中国近代政治地理思想林那么徐的海防边防地理政治观孙中山的海陆空权并重的地理政治观西方政治地理学的引进3、中国政治地理思想开展的新时期毛泽东的政治地理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 划分三个世界邓小平“东西南北和平与开展的政治地理思想秦、魏、韩、赵、楚、齐、燕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学说 1.马汉的“海权论 2.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

10、说 3.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 4.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 5.布热津斯基的跨亚欧平安体系1.马汉的“海权论海权战略思想的核心:海上力量对一个国家的开展、繁荣和平安至关紧要。为此必须有一支在国内外拥有作战基地,并有庞大商船队辅助保障的、装备精良而训练有素的海军。特别是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狭窄航道海洋大国地位六要素:地理位置、陆地形状、领土范围、人口、民族性格、政府英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陆地结构合理,尤其是海岸线的性质和海岸地貌的状况;疆域的大小,人口、资源与国土面积成比例;人口较多;民族特性,对海洋有感情;政府意向,国家是否有利用上述条件开展海上力量的决心和政策1.马汉的“海权论海军战略四要素:集

11、中和到达集中的方法;中心线或中心位置;由中心位置所表现出的内线运动;海上交通对于军事供给与胜利的关键。【美国:在战略上居于中央的地理位置,面对两大洋,远离欧亚大陆,拥有平安的工业根底并足以威胁欧亚海岸,具备了开展海上力量的地理条件】海权理论的意义:科技进步,岛国传统平安观念发生动摇,海军作战依赖空中保障海权战略的世界观点影响相对削弱;但是,随着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开发和核动力水面舰只续航能力的增强,其理论的影响上升。8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宣称了其必须控制的16条世界海上航道的咽喉地段。2.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对影响世界的亚欧大陆的地理条件分析:2.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对影响世界的亚欧大陆的地理

12、条件分析:枢纽区域:是该陆块的中心,虽然点缀着一块块沙漠,整个来说那么是草原地带,是个内陆水系。其北面是广阔的森林与沼泽,气候寒冷不宜农业。总体来说,这里地势低平,没有山岭阻隔。 枢纽区域的北面是北冰洋。2.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对影响世界的亚欧大陆的地理条件分析:枢纽区域:内新月形地区:围绕枢纽区域的三面山岭、高原、盆地所组成的或宽或窄的地带。 内新月形地区的东面和南面是季风地带,一个是面向太平洋的佛教领域,一个是面向印度洋的婆罗门教领域。西面是西风带影响的欧洲,是基督教领域。其西南的缺水干旱的中东地区,是绿洲、沙漠、草原相间,为欧亚水陆交通的关键地区,为伊斯兰教领域。外新月形地区:欧亚大陆

13、边缘的英国、日本及其他诸岛,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以及大洋洲和南、北美洲。2.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学术奉献: 以全球战略观念,将时空结合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世界形势的第一人,把地理学变成国际政策与战略的重要辅佐的开创者。 两个主要战略观点至今仍然有影响:一是把世界当做一个整体;另一是认为俄国的扩张与收缩对世界有极重要关系。3.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和平地理学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气候上,苏联虽然面积大,但其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很小。农业生产中心在西俄罗斯而不在西伯利亚。矿产与能源,资源仍然集中在乌拉尔以西。气候、地形与距离等条件仍是发展交通方面的重大障碍。心脏地带具有陆上交通的优势与经济潜力高内新月形地

14、区,无论是从人口、工农业生产条件,一般都比心脏地带要优越事实上,两国的对抗从来就不是不可避免的。19世纪和20世纪的拿破仑战争、一战和二战中,不列颠帝国和俄罗斯两国都是站在一起反对拿破仑、威廉二世和希特勒所控制的边缘地区的侵略国家的。大陆心脏地区的游牧民族部落为俄国有组织的实力所取代时,向外压迫边缘地区国家的势态仍然存在。麦强调俄国陆上实力与不列颠海上势力之间不可避免的历史性的对抗。3.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边缘地区理论与美国策略: 东半球的势力冲突有四类:一是在大陆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之间;二是在边缘地区内的各势力之间;三是海上势力与大陆沿岸;四是西半球的参与。 美国对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欧亚大

15、陆的边缘地区有可能被一个强权国家控制的情况下才参与的。如果欧亚大陆边缘地区真的被强权国家所完全控制,那么美国等于是被处在两洋以外的大陆所包围,届时,美国就会处于危险之中。每次参与发生于欧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战争,不仅需要海上强国的配合,而且还需陆上大国的协同,使美国可以方便地使用其海、陆、空的基地,同陆上国家一起取得战争的胜利。4.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4.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 这个图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预测我们时代地理态势的理论框架。因为这种态势大多与地缘政治区域势力开展相关联。这些区域中的欧洲沿海国家,正在成为一个与两个超级大国相匹敌的世界实力中心。 柯恩在1953年、1982年、1991年几

16、次对其图式进行修改图式的根本特点:1、有个灵活而又相对稳定的全球地缘政治结构。2、主要核心区的连续性。3、地缘政治系统的演化。4.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这个图式的目的图式的根本特点 总之,这个世界的开放系统,由于各国势力的变化,影响范围伸缩,地位的升降,政治、经济、军事等关系的交错、重叠,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其结构是的等级性、大国核心区的相对持续性、系统上的演变,使全球的地缘政治系统成为一个综合的有机系统。5、布热津斯基的跨亚欧平安体系1993年?失去控制: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1、苏联解体的冲击与地缘政治上的真空2、美国的前景和西方的问题 列举了美国面临十分严重的难题有20个国内的难题抑制了美国的力量,使美国对外方面既成不了全球警察,也当不成全球银行家,更做不成道德家。 美国正从一个由自由人主宰和塑造的社会变成一个全球人拼凑的社会,这将引起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并可能使社会凝聚力进一步丧失,也可能引起混乱。5、布热津斯基的跨亚欧平安体系1993年?失去控制: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3、世界格局与中国的角色 世界出现多级组群:北美组群、欧洲组群、东亚组群、南亚组群、穆斯林新月区域、欧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