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民俗文化参考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265875476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之民俗文化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民俗文化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民俗文化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民俗文化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民俗文化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之民俗文化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之民俗文化参考(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民俗文化一、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的特点二、中国传统的人生礼仪风俗三、岁时节令风俗 四、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文化2021/3/101讲解:XX一、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的特点即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大多有古老的历史渊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例如祭祖风俗;八月十五吃月饼。 1、积久性2021/3/102讲解:XX比如祭祖这一风俗,产生于四千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它所体现的感情是后人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认为先祖生育了后代,他们的伟大就在于他们有生育功能。因此,祭祖风俗实发端于生殖崇拜。但原始社会的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还活着,于是就用自己吃的东西祭奠他们。大抵初时只是一些鱼、鸟和野果后来便专用酒肉。随着宗法制

2、度的建立和发展,不但祖先被奉为一家一族的神明,年年岁岁享受子孙员虔诚的祭祀,而且祭奠的东西也日益丰富,后来还发展到烧纸钱、纸衣服。因此,宗法制度形成以后的先祖,已不仅仅是只有繁殖后代的功能,还是家族兴旺发达、家庭平安康健的保证。2021/3/103讲解:XX到封建社会的中晚期,祭祖活动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密要结合到一起,被看作是“人生第一吃紧事”。人们把遵循教条和道德的自我完善,看成是对先祖恩德的最好报答。因此,那些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人,总认为自己是光宗耀祖,而那些家境败落或毫无成就的人,总是在内心深处谴责自己愧对“列祖列宗”。这种祭祖活动的道德化与政治化,是封建制度长期发展的结果

3、,其中生理的、道德的、政治的、宗教的各种积淀,都表明祭祖风俗的积久性。2021/3/104讲解:XX 2、多元性即风俗习惯的多民族性,多区域性、多系统性。它的多系统性是指民俗中存在着各种系统的 “神”。中国自古是多神崇拜,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神,天神、地神、日神、月神、山神、河神以及家中的门神、灶神,但中国始终没有一个主宰万事万物的神。2021/3/105讲解:XX及至佛教传入、道教产生以后,逐渐形成儒、佛、道三大系统的神谱,尔后又形成三教合一的民间系统的神谱,明代编写的三教搜神大全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这些各个系统的神灵以各自不同的特性,与中国人发生着信仰关系,并产生了各种不同的

4、宗教习俗。虽然三教之间时有斗争,但并不一定要斗个你死我活。 2021/3/106讲解:XX1火把节 西南地区的彝族、傈傈族、拉祜族、纳西族等都过“火把节”,但他们关于火把节的来历、举行火把节的方式并不相同。这说明,他们对火与光的理解存在着民族差异。彝族认为火可以除害(蝗虫),阿细族和白族认为火可以除霸(奴隶主和国主);纳西族认为火可以救己,拉祜族则认为火可以驱恶。2021/3/107讲解:XX2婚俗 婚俗,各个民族的婚俗更是干差万别,异彩纷呈。其原因,是各自经历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所受的封建礼教影响不同。从总体上看来,汉族婚姻束缚性很强,而云南少数民族婚姻男女间的自由度较大。这是习俗的多民族性

5、和多区域性。2021/3/108讲解:XX3、相融性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以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特性。例如在丧葬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汉民族文化的影响力.2021/3/109讲解:XX汉族崇尚土葬、厚葬,特别是帝王公卿,在秦汉时代已形成一定的陵寝制度。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丧葬问题上都受过汉族的影响,如藏族崇尚天葬,但吐蕃时期的藏王都是建墓立碑的;宋代的西夏王和辽代诸王也建有陵园和陵墓。金人入主中原以后,帝王建陵方式完全学习汉人。在今北京的房山区建有规模宏大的金陵。清代帝王在入关前就仿效汉人葬法,入关以后的东陵和西陵,跟明十三陵的规制几乎完全一样。2021/3/1010讲解:XX在入主中

6、原的少数民族帝王中,只有元代帝王保留了蒙古贵族的葬法,“贵族死后不起坟,葬毕以马踩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春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野,人莫知也”,所以在中国找不到元陵。这大概是蒙古游牧部落的生活决定的。元朝统治中国一百余年,但其游牧式葬法并没有改成汉人的方式。2021/3/1011讲解:XX二、中国传统的人生礼仪风俗(一)诞生礼仪生命礼仪的起始 世界上多数民族,都有比较丰富的生命礼仪。这种生命礼仪是世界上多数民族,都有比较丰富的生命礼仪。这种生命礼仪是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它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开始,至生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它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开始,至生命的逝去而结束。经

7、过了十月之久的长长的酝酿,婴儿的哭声命的逝去而结束。经过了十月之久的长长的酝酿,婴儿的哭声终于终结了父母忐忑的猜想,骄傲地宣布着一个全新生命的到终于终结了父母忐忑的猜想,骄傲地宣布着一个全新生命的到来。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大人们为了表达对新生命的爱意、对新来。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大人们为了表达对新生命的爱意、对新生命的祝福,就以各种仪式来为孩子祈福。这就是出生礼。生命的祝福,就以各种仪式来为孩子祈福。这就是出生礼。 2021/3/1012讲解:XX1.男弄璋、女弄瓦:意思是说,如果生了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给他穿华美的衣服,给他玩白玉璋;如果生的是女孩,就让她睡在地上,把她包在襁褓里,给她陶制的纺锤玩

8、。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意识非常明显。 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由几种礼仪组成,婴儿诞生,有诞生礼;三日后,有三朝礼;出生一月,为满月礼;出生百天,行百日礼;一周岁时,行周岁礼。这样,对一个新生命的迎接过程,才算完成了。 2021/3/1013讲解:XX2.男悬弓、女悬帨(shui)生男孩时,要在产房门的左面挂上一张木弓(弧),象征阳刚之气:生女儿时,要在产房门的右面挂一幅佩巾(手帕),象征女子的阴柔之德。3.报喜,以传统习俗来说,婴儿出生后,一定要向祖先和有关人员报喜。一般是由孩子的父亲赴亲友家,主要是岳父母家报喜。所持喜物主要有红鸡蛋等。 2021/3/1014讲解:XX4.三朝礼是孩子出生三日

9、后举行的礼仪 。洗三 ,又叫“洗三朝”、“洗儿”等 。用艾熬水,给小孩洗澡。前来祝贺的亲友拿银钱、喜果之类的东西,往洗澡盆里搁,叫作添盆。 添盆之后,产婆拿起棒槌往盆里搅一搅并说一些吉祥话后,开始替婴儿洗澡。万一婴儿受惊哭了也不打紧,反而是吉祥的表征,谓之响盆。产婆边洗口中边念着,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帮婴儿梳头打扮的时候,还要说,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左描眉,右打鬓,找个媳妇(女婿)准四亲;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再用鸡蛋在婴儿脸上滚,并说,鸡蛋滚滚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的,真正是爱人儿.2021/3/1015讲解:XX5.拜床母 传说床神有男女之分,床

10、婆贪杯,而床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因此信仰习俗中七夕这一天要拜床母。除此之外,婴儿出生后第三天、年节、二十四节气、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也要祭拜她。 6、满月,满月酒 民间普遍流行的满月礼风俗。此日,亲朋好友带礼物来道贺,主人设丰盛宴席款待,称为满月酒。剃胎发 满月时,为小孩第一次剪理头发,称为剃胎发。一般是请理发匠上门,理完后给赏钱。小孩则着新衣。 2021/3/1016讲解:XX 7. 百日穿百家衣 幼儿百日,民间风俗给他穿百家衣。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福,托大家的福就要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从各家取一块布片,将布片拼合起来做成服装也就成了百家衣。 戴长命锁 长

11、命锁是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民间认为,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在汉代,每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 2021/3/1017讲解:XX8.周岁周岁礼最普遍的风俗就是“抓周”了。抓周,又叫“试儿”,“罗列盘盏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研、秤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 红楼梦第二回:“那年周岁时,政老爷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件,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爷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不大喜悦。”2021/3/1018讲解:XX(二)成人礼仪

12、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男子成人礼冠礼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先民以男子20岁、女子16岁为成人的年龄门槛。 古时行冠礼及其它仪礼,提前沐浴斋戒大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2021/3/1019讲解:XX女子成人礼-笄礼笄,即簪子,笄礼是中国古代女子成年时举行的礼仪。 (三)婚姻民俗婚姻是男女缔结夫妻关系的一种文化现象。由于历史久远、疆域广袤、民族众多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以及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古代婚姻文化蕴含丰富且特色鲜明。2021/3/1020讲解:XX我国古代婚姻礼仪,

13、有“六礼”之规。六礼即:纳采(求婚)、问名(问女姓氏)、纳吉(定婚)、纳征(婚成送礼物)、请期(通知婚期)、亲迎(迎娶)。六礼定下了婚姻基本程序,虽然后来有所改变,但仍为历代遵行。我国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就算成年人,要举行加冠及加等之成年礼,称为冠等之礼。男女婚嫁,全凭父母之命,煤的之言。家有儿女年及冠等,提亲的人就上门来了。2021/3/1021讲解:XX古代婚姻重礼轻爱。举行正式仪式的婚姻才被社会和家庭认可。所谓“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古代婚姻文化的经济性表现得十分突出。男女双方在选择配偶时大多考虑双方家庭财产多寡。婚姻文化还具有跨越民族、国界的政治性。“和亲”政策2021/3/1

14、022讲解:XX朝鲜族朝鲜族十分重视人生仪礼中的冠、婚、丧、葬四大仪礼。青年男女只有举行过冠笄之礼后,才可以选择配偶。托媒说亲也严格按纳彩、问名、纳吉、纳币(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程序进行。亲迎时的仪礼先在女家举行。 朝鲜族举行婚礼时,新郎要身穿礼服,接受嘱咐,辞别父母,亲自骑马到女方家去迎亲。一路上,有一位手捧双雁的“雁使”,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边。迎亲者到了新娘家,要举行一系列仪式.2021/3/1023讲解:XX回族回族青年男女举行婚礼的前两三天,男女要带上蒸馍、羊肉给女方家送去,叫催妆礼。结婚那天,男言要去车接新娘。新娘要穿红衣服,洗大净,称离娘水。同时,还要请全可人(即父母双全、子女双

15、全、夫妻和睦的人)送亲。送亲宜早不宜迟,把新娘接到门口时,新郎要围着车转一圈,然后将新娘和送亲人迎进大门。有条件的从大门到新房门,要铺红毡或毛毯子,如没条件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着新娘走进新房,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地的。2021/3/1024讲解:XX闹公婆 回族婚礼上闹公婆可算是最热闹的一幕。回族认为:“结婚三天没大小,不耍不热闹”。婚礼上,大姑娘小媳妇可把婆婆抓住,头上簪上花朵,脸上搽上粉,抹上胭脂,穿上红袄绿裤,拉着去迎媳妇,引得满院子里的人捧腹大笑。这时的婆婆,拿出糖果撒在地上,趁姑娘媳妇们争抢糖果之机,悄悄溜之大吉。小伙子们也把公公抓住,脸上涂上颜色,耳朵上挂两串红辣椒,头上戴个破

16、草帽,脖子上挂一个小铜铃,反穿羊皮袄,倒骑毛驴转圈圈,尽情戏耍,逼得公公只好向大家告饶许愿,撒糖果,赠礼品,直到大家满意为止。 回族人家结婚闹公婆,图的是个高兴吉利,即使公公是当官的,也得乖乖地由着人们来戏耍,为婚礼增添喜庆色彩。 2021/3/1025讲解:XX在藏族婚礼上,来宾向新郎、新娘献哈达藏族2021/3/1026讲解:XX娶亲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祝颂人,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蒙古族2021/3/1027讲解:XX2021/3/1028讲解:XX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婚俗,包括订婚、结婚两个阶段,订婚时男方母亲在媒人艾勒其陪同下带衣料、砖茶和方块糖拜访女方家长,赠送礼品。关系正式确定后,男方父母根据女方要求送去彩礼,商量吉日,举行结婚仪式。2021/3/1029讲解:XX出嫁前全家男女老幼均为新娘祝福、祈祷。2021/3/1030讲解:XX乡亲们翩翩起舞,婚礼的头一天是见不到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