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中班语言教案5篇

上传人:芳** 文档编号:265629373 上传时间:2022-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中班语言教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中班语言教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中班语言教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中班语言教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中班语言教案5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中班语言教案5篇幼儿中班语言教案1活动目标:1、能看懂图片的意思学着边看边讲述故事。2、通过故事知道以后再做事前,要动动脑筋,不能图省力。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大图书活动过程:一、图书的第一幅图片,幼儿自由讲述,图画里画着三间房子:小草屋、小木屋、小砖屋,你觉得哪间屋子结识呢?二、教师讲述,三只小猪离开妈妈各自去盖房子,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心思。1、大猪怎样想的,这样想法对还是不对吗?2、二猪怎样想的,这样想法对还是不对吗?3、三猪怎样想的,这样想法对吗?三、

2、接着看图书,房子盖好后,发生了什么事?1、谁来了?大猪的房子怎样了?它怎么办?2、二猪的房子怎样了?它们怎么办?3、最后他们躲在谁的房子里,三猪的房子安全吗?4、为什么三只小猪最后都没有被大灰狼吃掉?四、完整听故事一遍。给故事取个名字五、幼儿自由讲述,想一想,你们喜欢那只小猪?为什么?以后做事前,要向它学习什么?幼儿中班语言教案2活动目标:1、尝试用粘贴的方法装修金色房子的屋顶、墙面等部位。2、能用折叠、填画等方法布置打扮屋子周围的景物,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4、感受作品的美感。活动准备:房子模型三间、浆糊、稻草、木质纸张、砖型纸

3、张贴面,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记号笔、蜡笔。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回忆故事。提问:三只小猪中小猪们分别造了三间怎样的房子?二、分析不同的.房子的构成,演绎不同 房子的装扮。1、了解不同 房子的构建特点与材料2、提问:(1)建造草房需要哪些材料?怎么装扮上去?(2)建造木头房子需要哪些材料?我们可以怎么来装扮?(3)砖房和其他两间房子有什么不同,真的用砖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替代?3、幼儿个别尝试演示给不同的房子进行装扮。师:这里有三间房子的空壳,请三只小猪选择不同的材料分别来装扮一下。三、幼儿集体参与装扮,体验制作装扮的乐趣。1、幼儿自选小黑、小花、小白猪不同角色,组建不同的工作小组参与不同的

4、房子的建构装扮2、指导孩子粘贴砖房时横竖对整齐,把房子建牢固一些。3、提供盒子栏杆,鼓励一组孩子折剪树木、花卉等布置房子周围的景色四、作品展示1、猜一猜,这是什么房子?你喜欢哪间房子,为什么?2、小组进行童话表演。幼儿中班语言教案3【活动目标】1、在看看、说说、玩玩的过程中了解香蕉的外形特征。2、用语言、动作愉快地表达自己的想象。3、积极参与认读活动,能与同伴一起阅读。【活动准备】1、香蕉若干。2、大信封1只,汉字卡。3、幼儿阅读卡、实物投影仪。【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产生兴趣。1、借助神秘的礼包,巩固认读“香蕉”,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2、引导幼儿说说香蕉的外形特征,出示字卡“弯弯”,引

5、导幼儿在字的结构中发现秘密。二、设置游戏情景,引发幼儿想象。师:这香蕉会变戏法呢,你们相信吗?将香蕉摆成各种造型,请幼儿当小小摄影师帮香蕉娃娃拍照。启发幼儿说说它像什么,鼓励幼儿用动作或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三、借助图示,引导幼儿认读。以图夹文的形式呈现儿歌内容,带领幼儿集体认读。四、看图猜汉字。请幼儿自由讲述,你喜欢哪个汉字宝宝,你怎么认识的?在哪里见过?五、自由创编,分享香蕉。1、幼儿每人拿一只香蕉,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动作。2、一起分享香蕉,感知交流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活动反思】香蕉是幼儿熟悉的一种水果,且外形特征易激发幼儿的联想。我根

6、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了这一课题。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这几个环节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尤其是让孩子当小小摄影师拍下香蕉的不同造型,幼儿显得特别兴奋。阅读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完整认读,但有部分幼儿还缺乏对画面仔细观察的能力,还需在以后的阅读活动中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幼儿中班语言教案4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理解图片,创编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的语言美,体会学习儿歌的乐趣。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儿歌,会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3、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二、活动准备:课件(瓜和藤、蜜

7、蜂和花,小朋友手拉手)三、活动重难点:重点: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儿歌,会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难点: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四、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朋友是谁?(引导幼儿完整的说:我的朋友是谁,我和谁好。)(二)完整观看课件,引起幼儿兴趣师:这里有一个关于儿歌的小电影,请仔细看看,你看到谁和谁是好朋友。(引导幼儿完整的说:谁和谁是好朋友,谁和谁好)(三)分段欣赏,学习儿歌。(1)藤蔓和瓜好师:他们是怎么样好的?你们能做一做吗?(理解不吵也不闹)小结:谁和谁好?藤蔓和瓜好,他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表演藤蔓和花好。(2)蜜蜂和花好师:它们是怎样好的?蜜蜂做了什么?花又做了

8、什么?我们一起做一做。小结:谁和谁好?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为什么蜜蜂和花好?小结:是呀,花里面有花粉,蜜蜂每天都要去采花粉然后带回家酿成香甜的蜂蜜。分角色表演蜜蜂和花好。(3)我和小朋友好师:你和好朋友一起做什么呢?小结:谁和谁好?我和小朋友好,我们一起唱歌又跳舞。(四)教师完整朗诵儿歌,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小就会编诗歌了,长大了一定能成为诗人和作家,我把大家编的诗歌朗诵一下。(五)给儿歌起名字。(六)朗诵儿歌,体会意境。师:现在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把儿歌完整地说一遍。(教师边说边指图)师:你们说的非常棒,我们给儿歌加上好看的动作说一说。五、延伸活动:刚才诗

9、歌里说,蜜蜂和花好,其实,花还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你们猜猜看,谁还会和它好呢?活动反思:本节语言教育活动我采用谈话的方式导入,让幼儿理解不仅人类有自己的好朋友,其他动物和植物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欣赏儿歌谁和谁好,利用画面使幼儿理解谁和谁好,他们是怎样好的。在此基础上学习儿歌,体会意境。整个设计紧扣主题,课堂中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尤其是表演环节达到了整节活动的高潮。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记忆诗歌内容时形式比较单调,如果能加上图谱,让孩子直观形象的加深记忆,在动静交替中学习诗歌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幼儿中班语言教案5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把握这首诗的内在情感脉络。(2)教幼儿学习以艺

10、术的方式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3)教幼儿按照诗歌的重复结构仿编,将个人的经验想象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活动准备;1、根据诗歌内容,制作1幅教学挂图。2、水笔、油画棒、剪刀、浆糊活动过程:第一层次:学习作品教师主要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家"的含义和诗歌的诗文及画面,弄清楚每段诗句中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感受诗歌中的内在情绪。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出学习的内容。如:教师问:你们都有家吗?喜欢自己的家吗?今天,老师请你们听一首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家",你们仔细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谁的家,是怎样说的?接着教师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朗诵1遍诗歌,给幼儿一

11、个初步的印象。以对话的方式,让幼儿讲出诗歌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帮助幼儿记忆诗歌。例如:蓝色的大海,是谁的家?黑色的云朵,是谁的家?深深的地下,是谁的家?密密的森林,是谁的家?当讲到最后一句时,教师要放慢速度,带领全体幼儿一齐说完。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每段诗句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教师问:为什么说,蓝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为什么说,黑色的云朵,是大雨的家?为什么说,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为什么说,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最后,教师带领全体幼儿朗诵两遍诗歌,教师要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诗歌的内在情绪,能正确地朗诵。第二层次:进一步理解诗歌这个层次可采用

12、多种活动形式进行,意在进一步感受,理解诗歌,以及由诗歌引发的,通过多种途径去探寻相关事物的"家"。(1)诗歌表演通过动作形态、语言等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2)到大自然中观察,寻找相关事物的"家",并用语言表述出来。(3)利用画报、电视等知识媒介物,寻找相关事物的"家"。第三层次:迁移诗歌的经验这个层次,主要通过另一种活动形式,把幼儿从诗歌中猁的知识经验,再现出来,为第四层次的活动作准备。可以采取剪贴画的形式进行。教师从一些废旧的画册上剪下图案,由幼儿自由选帖,添画,表现一幅"家"的图画。第四层次:扩展想象,仿编诗

13、歌"家"这个层次重点让幼儿把获得的大量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现出来。(1)教师带领幼儿回忆并复习诗歌。然后请全体幼儿一齐朗诵诗歌,并让幼儿谈谈每段诗句事物之间的联系。(2)激发幼儿讲讲,除了诗歌中说的,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谁的家呢?(3)请幼儿用诗歌的语言,把想象的东西仿编成一首新的诗歌。教师可先示范,再请1名幼儿上来讲。教师要帮助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然后请幼儿分组自由仿编,教师注意观察,指导。最后,让每位幼儿轮流说一句诗,组成一首新的长长的"家"的诗篇,以结束整个活动。教学反思:在实施过程中,我首先根据诗歌的内容制作了图片来吸引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从活动的现场效果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学与传统的诗歌教学有着令人欣喜的变化。首先利用图片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视觉、听觉上有新鲜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幼儿在仿编诗歌时都能注意与诗歌情调和谐,幼儿想象思维活跃,整个活动都是主动、积极的,对仿编诗歌充满了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